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89911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安政改的“孤点”突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安政改的咸安政改的“孤点孤点”突围突围 咸宁之窗咸安政务网 咸安新闻网 2011-12-22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消息 9 年前,在咸宁市咸安区乡级财政崩溃、区级财政面临崩盘的背景下,一场被 称作“孤点”突围的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引发了“地震” 。 如今,咸安社会经济发展稳步前进,与那场改革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2003 年 1 月 13 日,咸宁市咸安区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帷幕。横沟桥镇作为第一批试点 乡镇之一, “海选”出 12 名镇党委班子候选人。5 天后,该镇新一届党代会上,从 12 人中差 额直选出 9 名镇党委班子成员。 从 2000 年开始的“五保合一” ,到“在职乡镇干部下

2、海打工” ,再到后来乡镇“四大班子”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交叉兼职、党政机构大幅撤并、 “七站八所”政(事)企分离,时 任咸安区委书记的宋亚平咸安区委书记的宋亚平陆续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 。 9 年过去,横沟桥镇当年所涉及人员身上,那场思想风暴或多或少都留下了烙印,或许, 开悟后明白“适时思变” 、 “摆正位置” ,才是经历这场风暴的价值所在。(本报记者 孙明 实习 生 孙思邈 文/图) 那场改革,曾吸引了全国的目光,发端于咸宁咸安区,被媒体命名为“咸安政改” 。时隔 多年,每每谈及改革, “咸安政改”仍屡被提及。 最小候选人曾心存疑惑最小候选人曾心存疑惑 时间回到 2003 年 1

3、月 18 日上午。 差额直选镇党委委员现场,短短 10 分钟的竞职演说,却让刘琼一辈子刻骨铭心。 此前,她已在横沟桥镇计生办工作了 7 年。 1992 年,刘琼作为第一批计划生育服务专业学生,进入咸宁卫校就读。4 年学成后,她被 分配到横沟桥镇计划生育办公室。“那时走村串巷,与村民们联系非常多,一来二去,都熟了。 ”除了工作职责,这个农村 出身的姑娘喜欢那种与村民聊天的氛围。 7 年后,刘琼已是横沟桥镇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股级干部。在横沟桥镇下辖的村庄中, 她小有名气。 “村民们的感情很朴素,只要我心里记得他们,见面打个招呼,他们就会很高兴。 ”刘琼 不知道,几年的务实下乡,为她 2003 年

4、人生转折埋下了伏笔。 2003 年 1 月 13 日,根据咸安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 决定 ,横沟桥镇开始试点改革。 “中共正式党员、大专以上学历、本镇机关行政干部或区直机关正式干部、35 岁以下” , 那年 26 岁的刘琼完全符合横沟桥镇党委委员“海选”资格。她报名了,成为最年轻的候选人。年轻的刘琼还是心存疑惑, “看到一些老同志熬了多年,几乎都是论资排辈到了一定级别, 这次口号喊得很响,是不是只是走个过场?”经咸安区委进行资格审查后,接下来的程序令人感到新颖。 “差额直选差额直选”成为当年流行语成为当年流行语 第一轮“海选”候选人, “农村以村为单位”进行无记名

5、投票推荐。上级党委不再另外指 定候选人。 “海选”结束,包括原镇党委书记、镇长在内的 12 人成为横沟桥镇党委委员候选人,刘 琼名列第五。 刘琼明白了,这与自己多年来下乡工作的经历密不可分,她在村民心中有一定分量。 尽管如此,她心中仍满是忐忑。当年 1 月 18 日上午,横沟桥镇新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差额直选”一时成了当地流 行语。70 名党员代表现场以无记名投票形式,从 12 人中差额直选出 9 名党委委员。10 分钟竞职演说,尽管有充分的准备,可刘琼心中仍不免紧张, “演讲完,脑子里一片 空白。 ” 之后,现场投票、唱票,结果公布,刘琼得 60 票,与另一位候选人并列第 5 名,当选

6、镇 党委委员。 “结果公布时,我才明白,这都是真的。 ”疑虑放下,刘琼心中沉重, “从一个一般干部, 一下子进入党委班子,成了副科级,能力、阅历都不够。 ” 接下来,刘琼一直在思索自己的资历问题,连原镇党委书记和原镇党委副书记“较量”新 一届镇党委书记职位,她都没顾得上关注。 选举结束,带着复杂的心情,刘琼特意回到了家中,向母亲描述了当天的选举情况。 “母亲也激励我,瓜未熟、蒂落,要努力。 ”后来分管文教卫、宣传等工作,刘琼千方百 计提高自己。 “借老领导的工作笔记研究,下乡组织会议,与村干部沟通,让他们出谋划策” ,调整了 整整一年,刘琼心头的沉重才慢慢消退。 两口子二选一外派打工两口子二选

7、一外派打工 在乡镇担任干部,刘琼还面临过被“赶出去”打工的问题。 早在 2001 年 2 月,咸安区派出第一批 187 名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每人每月发放 150 元生活费,规定两年内不许回来。 这一举措,是为后面机构精简、人员安置作铺垫,解决了财政缺口。 “2003 年,担任镇党委委员后,领导曾找我谈话,拟派外出打工。 ”当时刘琼顾虑 5 岁的 孩子,向上级讲明了自己的担忧。 当时,刘琼的丈夫在咸安区另一乡镇任职,后来两个乡镇一商量,最后决定派其丈夫外出。这种外派“打工干部”曾成为咸安区一个品牌。 “老公到四川的一个工厂打工两年,后来又回到了原来的乡镇工作。 ”刘琼认为,外出这 两年,

8、丈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据统计,到 2004 年 4 月,咸安有 5 批近 1000 名干部接受了这种锻炼,并保持每年有 400 余名干部在外打工,区乡两级财政就此节约财政工资支出 300 万元、办公费用 100 多万元。 李昌平曾任咸安区乡镇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办公室主任,他说,在外打工的干部,顺势下海 的大有人在。 咸安区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介绍,外派干部通过打工“洗脑”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回来 后对发展当地经济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摔了摔了“铁饭碗铁饭碗”抱了抱了“金饭碗金饭碗”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后,咸安区另一项波及人员众多的举动,就是对“七站八所”的改革。 今年 43 岁的余伟文,1986

9、年入职横沟桥镇农技站,一干 10 余年。 “那时农机站共有 13 名工作人员,工资发不出来,单位想出了轮流下岗的法子。 ”谁都不 愿意下岗,单位无奈想出了“抓阄”下岗的办法。 “每年两个名额,谁抓到,谁就出去自谋生路。 ”余伟文眼光独到,他早就看到吃财政饭 已难以为继,在“抓阄下岗”的前几年,他已主动离职,在外做起与农业生产资料相关的生意。到 2003 年“七站八所”职能改革,原农技站撤销,代之以农技服务中心,余伟文等 4 人 被返聘。 “我们 4 个人划片负责全镇的农技服务,与镇政府签订合同,履行完合同职责,政府才划 拨经费。 ”在余伟文看来,服务质量好坏与否,都由村民评价,这种监督体制很靠

10、谱, “老百姓 说你的服务不到位,就拿不到钱。 ”这就是“以钱养事”制度。 到现在,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余伟文等人都会积极上门,这是吃财政饭的年代欠缺的。 在涉农市场放开后,余伟文做起了批发生意,如今年收入不菲。比起当年的“铁饭碗” ,他很知足。 同样,横沟桥镇计生站转制为计生服务站后,向社会公开招标,开销则由原来的 7.2 万元 降到了 6 万元。 在刘琼看来,改革一举两得:节省了经费,提高了服务质量。 仍在思索仍在思索“适时而变适时而变” 今年 9 月,刘琼当选为横沟桥镇镇长,镇党委书记则另有其人,这是 2003 年以来首次书 记、镇长不再一肩挑。这也是顺应当前的政策。李昌平介绍,2003

11、年进行改革,一些措施是突前的,有些与现行的法律制度相悖,比如 四大家班子交叉兼职就是一个明显例子。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对环保问题的越来越重视,上级环保部门要求在乡镇设立在编的办事 机构和人员。 “这将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李昌平说,经过区委讨论,决定设立部门派出制度,即环 保局派出专业工作人员,到乡镇分片包干,处理问题。 并非所有公共服务机构都能让作为甲方的镇政府满意。两年前,刘琼曾向上级提出,增设 镇级城建单位。 “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城建违法问题逐渐增多,作为返聘人员,合同义务中没 有相关协助拆违的具体规定,再加上执法权问题,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等了两年,上级仍未 明确答复。 李昌平认为,当年精简机构、人员,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要是恢复一些裁撤掉的部门,就 走了回头路。 在刘琼看来,当年改革是适时而变, “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出现了新问题,需要寻找新途 径。 究竟该怎么做?她还在思考。 横沟桥镇镇长刘琼,如今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本报记者 孙明 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