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识经纬网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89544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知识经纬网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球知识经纬网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球知识经纬网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球知识经纬网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球知识经纬网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知识经纬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知识经纬网(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区域地理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知识地球知识-经纬网、第二章经纬网、第二章 地图知识地图知识最新考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见图例和注记。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析解读 1.掌握经纬网特点,能够熟练判读从不同角度绘制的经纬网图。2.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两点的相对位置、距离。3.理解并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4.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及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5.掌握等值线图的应用。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 ) 、赤道

2、( )的椭球体。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 ) 。2两极:地轴穿过( ) ,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 ) ,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 )平行的线形状( )( )方向指示( )方向指示( )方向特点 长度都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 )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赤道上( )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 )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 所有纬线都相互( )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 )向东、向西各分 180从( )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 ) ,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 )北纬的度数

3、愈向北( ) ,南纬的度数愈向南( )划分半球20W0160E 为( ) ,160E18020W 为( )以(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1) ( )线为东西经分界线。(2) ( )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1) ( )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2) ( )是热带、温带界线, ( )是温带、寒带界线5.经纬网的意义(1)概念:在地球仪上, ( )和( )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3)确定对称点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 ( )相反,数值相等。如 A(40N,20W)与 B(40S,

4、20W)。关于( )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纬度相同。如 A(40N,20W)与C(40N,160E)。关于( )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 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 A(40N,20W)与 D(40S,160E)。三、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 )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东西,经线定南北。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

5、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四、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 )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部位ABCDE地貌( )( )( )( )( )考点一 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1(2010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提示:sin 450.71)( )A1 300 km B1 800 kmC1 000 km D2 100 km【预测展望】1利用区域经纬网计算两地间距离。2经纬网图的其他应用:判断两地位置、寻找对称点、确定最短航线及两地间最短距离等。经纬网图的应用是以经纬网图的判读为基础的,非常广泛。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定方向、定距离

6、、定范围和定最短航线是常见的内容。1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 1 中 A 在 B 的西北(2) 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如图 2 中 A、B 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 A、B 两地经度差小于 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B 在 A 的正东方。B、C 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 C 位于 B 的正南方。C、A 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 C 在 A 的东南方。2定“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 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

7、111 千米,如图 3 中 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 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 111cos 千米(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 中 AC。(3)图 3 中 BC 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3定“范围”(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4定“最短航线”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

8、图 4 所示。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 5 所示。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 ,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 180。如图 6 中的两段劣弧。1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 ,据此回答(1)(2)题。(1)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南 B东北C西南 D西北(2)该岛出现最大范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 )A180 千米 B1 800 千米C400 千米 D4 000 千米考点二 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2(2010天津文综)

9、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预测展望】根据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坡度大小,确定两点间的实际距离及某区域面积;结合现实生产、生活实际,考查比例尺的具体应用等。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 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图上面积相

10、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图,甲、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1)规律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

11、尺越小,风力越小。(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4比例尺的缩放(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 1/20 000 的比例尺放大 1 倍,即比例尺放大到 2 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 1/120 000 的比例尺缩小 1/4,即比例尺缩小到 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

12、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 2 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 4 倍。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 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 1/9。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5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如下图,求 A、B 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 AB 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如下图,AB 间为 30 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 AB 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 30 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

13、80 厘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_厘米( )A20 B40 C60 D80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3(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1)(2)题。(1)MN、PQ 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 B乙、甲;C甲、乙; D乙、甲;(2)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 B C D【预测

14、展望】在正确判断等高线的前提下,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与景观图的对应关系,结合区域等高线图进行自然区域特征分析及农业、工业及交通布局等。等高线的计算也是近年经常出现的考查点。主题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这主要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短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有时又叫降坡线。2判读地貌类型(1)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2)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

15、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较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6)海岸线:0 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3判读地形部位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判断方法山峰山丘四周低中部高数值内高外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盆地洼地四周高中部低数值内低外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山脊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分等高线凸向低值处;脊线高于两侧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谷线低于两侧鞍部位于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位于两山峰之间陡崖近于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4.判断坡度的大小(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2)不同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