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895377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谢高考-最公平的捷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语:导语:每年 6 月里,和高温一起起伏的,是人们对高考制度从抱怨非议到难忘和感恩的情感。每到这时,关于高考的讨论又要在媒体上重现,各种意见争得不可开交。不过今年,一句“考过高富帅,干掉富二代”口号的流行,堪称对高考制度价值的最精辟和最痛快表达。网友评论近年来,高考受到的非议越来越多。一考定终身的焦虑一考定终身的焦虑高考焦虑症之所以难以缓解,与自始自终维持的“一考定终身”格局有关。过去 10 多年中,各地也在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比如高考考试科目改革、春季高考改革、自主招生改革等。可是,几乎所有改革,都是以不动摇集中录取制度为前提的。高考每年举办一次,这一次成绩只供当年录取,一分之差,将决定考生

2、进入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上本科线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上高职高专则没有学位,加之就业存在比较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这一次高考,对考生、家长、老师等来说,自然是“压力山大”。详细长期地域不公平长期地域不公平 配套制度让寒门出头难度增大配套制度让寒门出头难度增大关于高考公平性的讨论一直很热,矛头直指北京、上海等的“高考特权”。比如,有人举例说:安徽每 7826 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北京每 190 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北京学生考上北大的几率是安徽考生的 41 倍!不过,这里还有一个数据:2010 年安徽每 1357 名中有一人可以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而上海每 4467 人才有一人

3、能考上,前者是后者的 3.3 倍。很明显,名牌大学招生时对所在地有很大的倾斜,指责北大、复旦的“地方化”,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近日,清华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在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以及高考加分优惠政策时,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寒门学子”全面处于劣势。例如,近三成保送生来自省会家庭;仅 1.9%农村学生获自主招生,等等。不公平好像到处都是。详细如今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前的独木桥如今高考不再是千军万马前的独木桥高考人数连年下跌,三年减少 117 万。1050 万,1020 万,957 万,933 万,2008年开始,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减少,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 年高招调查报告。今年

4、的数据据说是 900 万出头。另外还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08 年高招录取率为 57%,2011 年已经高达72.3%。而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经超过 80%。同样高涨的数据是 2010 年大陆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28.47 万人。没有全国性的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农村学生因此放弃高考,但随着新一代农民工取代旧一代农民工,这些成为新一代农民工的年轻人便是放弃高考的结果。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高考重要性进一步下降。详细“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成为今年最响亮高考加油口号。有些人是幸运的,赶上恢复高考的那一代人对高考的体会和看法,值得人们重视。凭高考改变命运凭高考改变命运 今天和当年没有两样今天和

5、当年没有两样迄今为止,并没有调查数据对 77 年恢复高考那批幸运的人进行统计,只有在各高校的校友会中,记录着他们毕业 20 年后的成就。学术界,有知名学者魏杰、陈平原文化界,有王小波、陈小奇企业界,有清华同方的总裁陆致成影视界,还有最负盛名的张艺谋今天除了极其异类如韩寒,其他青年才俊还是纷纷通过高考之后,方改变自身命运。详细高考受益者们贡献很大高考受益者们贡献很大朱学勤说,我们这一代人命运分化,第一次是 1976 年前的回城大潮。能够回到城市的人肯定比留在农村的人要幸运些,并且从此拉开了差距,而回到城市的人进入不同的单位又彼此拉开了差距。但这些差距都是量上的差距,真正质的差距,还在于 1977

6、、1978 年的高考,考上的人跟没有考上的人之间拉开的差距。今天,当年这一批高考考上的人中,一小部分进入了学术机构,其中 8090获得高级职称,目前大多是各级学术、教育机构领导人;1020的人进入了政治管理阶层,大部分人已经成为局级干部,少部分进入了部级;更多人进入经济领域,成为企业家或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他们对当下社会的贡献,比前两者加起来还要多。详细张艺谋,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引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主要人物,得益于恢复高考而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高考受到空前非议的今天,它核心的制度价值不能在一片吵杂的争议声中被忘记,而应当被强调和再次宣示。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制度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制度在毛泽东时代

7、,一度以阶级出身、政治倾向、对党的忠诚度来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上大学。现在很多人担心,如果没有高考,有钱人和高官的小孩会占尽优势。但是,高考其实也不是真的公平,因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远远不如城市。换句话说,高考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在中国社会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制度。学者秦晖指出,无论如何“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比之凭门第、出身、关系、背景,凭财力,凭有权者或其他人主观色彩浓厚的举荐等等来取人,都要好得多。尤其在一个社会机制不健康、举荐容易流为暗箱操作的环境下更是如此。详细对穷二代而言是提升捷径对穷二代而言是提升捷径尽管上大学已经不能百分之百地改变命运,但至少是一个希望,是一个出路。财新传媒主编王烁

8、曾在微博写到:“有人说高考不重要,千万别信。高考是捷径,别走弯路。要拼命考。就算是写八股文,好歹也要燃烧这一次。 ”尤其对于 “穷二代”而言,高考仍然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至于权势之人,他们才真正不需要高考。详细珍惜考试珍惜考试 好制度来之不易好制度来之不易当下人难以理解“珍惜考试”的意义。不问家庭出身、背景的考试制,把个人的能力、才学放在首位,无疑是对把家庭出身、背景放在首位的“身份社会”的否定。当然,考试必然会有种种弊病。但在恢复高考制度 30 多年后的今天,某些人似乎更多地看到了考试制的各种弊病,因而患了“历史健忘症”,忘记了废除考试制必然带来的更大的弊病。对于一个曾经以千万人的青春为代

9、价、狂热地废除过考试制度的社会来说,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试制度,并不断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趋完善当然制度总是不可能没有任何弊病的。现实生活并没有提供废除高考之后更公平、更良好的新的药方来选拔学生进入高等学府。人为设想的新模式,不管其出发点是多么平整,其用心是多么良好,但在当今社会道德失范与公平缺失且种种关系、金钱所腐蚀的土壤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营私舞弊的空间,咳嗽没治好,倒新添了喘病,失去现存高考制度所为大众提供的相对平等公正公开的平台和空间。废除高考的思维模式都是以不破不立为先导的,带有良好的愿望,却刻印下我们长期以来惯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激进和空想的心态与思路,一鸣惊人,高蹈如云,却往往失去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破是容易的,简便的,痛快的,但破后所立的是什么?详细邓小平与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在一起。学者朱学勤曾经说,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胜过十代人的代际更换。 30 年被人们称为一世,恢复高考 35 年后,这一世享受高考制度带来别样人生的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好好感谢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