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3689531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 答案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理解组成命题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能运用命题进行思 维。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答案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表象的概括 D,动作的概括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儿童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 来说明存在于头脑中

2、的表象。3,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答案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考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4, “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 答案A,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 “超常”的表现 D,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考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的特征5,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 上淌汗。 ”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答案 A,经验性想象 B,情

3、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考点幼儿想象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展开的想象。6,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 答案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 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考点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7, ()是指家长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协助教师的工作,以 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达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 答案 A,家长学校 B,家长参与 C,家长会 D,家访 考点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分值2 分正确答案B 文字

4、解析家长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参与学校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8,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 答案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考点幼儿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安全型依恋最有利于儿童成长。9,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答案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 从上部动作发展到 下部动作;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从中央部分动作发

5、展到边缘部分动作;从无意动作 发展到有意动作。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 艺术是() 。 答案 A, 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考点幼儿社会性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艺术是创造能力。四、简答题1,简述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考点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分值1 分 正确答案(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 悦的情绪。 文字解析考察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2,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重要

6、意义。考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分值1 分 正确答案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有利于幼 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文字解析考察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重要意义五、综合题【案例 1】1大班的洋洋想玩“开奖”游戏,他画了很多奖券,还大声叫嚷: “快来摸奖呀! 特等奖自行车一辆!” 童童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推给她一把小椅子,告诉她: “给 你,自行车!”童童高兴地骑上去。 强强也来了,也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还是推 给他一把椅子,强强也很高兴地骑上去,两脚模仿着踩踏板的动作,蹬个不停。 老师也来 了,洋

7、洋高兴地让老师摸奖,结果老师也摸到一个特等奖。洋洋迫不及待地把一把椅子推给 老师,还说道: “恭喜恭喜,你摸到一辆自行车!”可是,老师却说: “你这自行车一点也不 像,怎么没有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洋洋低头看看自己的“自行车” ,愣住了。在接 下来的时间里,洋洋忙着按老师说的给他的“自行车”装上轮子,开奖活动不得不停了下 来 老师对洋洋游戏的干预合适吗?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干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 在这个案例中,洋洋用小椅子替代自行车,来实现他“摸特等奖”的情节构思。幼儿能够成 功地以物代物,反映了幼儿象征思维的发展。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像,越具有符号抽象的 意义。而教师以角色身份

8、对洋洋所选择的替代物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椅子不像自行车,试图 引导幼儿按真实的样子加以改装, 结果阻碍了幼儿的游戏想象, 中断了幼儿原来的游戏情节, 因此这种干预是不恰当的。【案例 2】4 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 ”成成不但没 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 谈谈成成为什么会这样, 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 绪。 (1)4 岁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比较外露,不容易控制。 (2)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平时应注意:创设良好

9、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成人的情绪自控;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尤其当面 对幼儿的不良情绪时,可以采取转移法、冷却法与消退法等干预措施。【案例 3】星期一,A 老师埋怨地说: “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 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 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 B 老师颇有同感地说: “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 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 老师接着说: “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 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

10、拿这些 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 A、B 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 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 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 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 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 又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

11、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 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 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 重要。(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 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 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 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

12、育者,是对幼 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 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 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 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 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 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 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 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 与

13、老师“各司其职” ,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 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 A、B 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 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案例 4】以把玩具送回家(实物归类)为题,设计一个小班的活动方案 以把玩具送回家(实物归类)为题,设计一个小班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引导儿童认识玩具、 用品的图标及它们所代表的各种物品, 能按图标将物品(玩 具)分别进行归类,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 2实践目标:学习收拾整理玩具,知道玩具玩过了要收拾到指定的位置; 3情

14、感目标:通过收拾玩具,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将班级的各种玩具、用品按类有序摆放到玩具橱和用品橱内,并按其种类设计玩具橱图 标。 2设计各种玩具、用品的图标每种一张,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参观班级的玩具橱。 带领幼儿逐一参观班级的玩具橱, 向幼儿介绍各种玩具橱的名称, 让幼儿仔细观察玩具橱里 有哪些玩具,对幼儿叫不出名字的玩具,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给玩具起名字。 2认识玩具图标。 出示各种玩具图标, 请幼儿猜猜每个图标代表的是什么玩具, 猜对了就请一个幼儿将该图标 贴到存放该玩具的那一层(或格子)中,并告诉幼儿:这里就是该玩具的“家” 。还可以提问 1 这种玩具的旁边(或上面)是什么玩具的家?这种玩具的家在哪个玩具橱? 3建立玩具收放常规。 告诉幼儿可以到玩具橱中选择自己喜欢玩的玩具到指定地点玩, 但玩过后必须把玩具送回原 来的地方。 4让幼儿自选玩具开展游戏活动,游戏结束时请幼儿把玩具分别送回家。教师组织幼儿集 体检查各种玩具用品是否放到了规定的地方。 活动建议: 此活动可在建立玩具使用常规过程中自然进行, 但常规一旦建立, 班级中所有人员都要遵守; 在更换玩具材料时,其图标也要及时更换。 活动可在某天自选游戏活动的前后两段进行; 游戏前介绍玩具橱及图标, 游戏后进行玩具用 品的实物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