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89415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与团队管理第一章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与监督等职能来协调他人 所展开的活动,使他人同自身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全过程。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 判)班级管理法是指教育管理人员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班级的全体同学组成有共同目标, 有组织核心的一种集体管理方法。学生管理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活动 行政管理法是根据学校行政工作的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奖罚、评价的管理方法。

2、特点是权 威性和强制性。 简答: 1 学生管理的特点:1 学生管理的复杂性;2 全面性;3 教育性;4 周期性;5 沟通性 2 学生管理的任务:1 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2 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3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 3 如何建立高效的学生团队:1 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2 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3 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多选: 1 学生管理的内容:1 学生学籍的管理;2 学生的常规管理;3 学生的德育管理;4 学生学习的管理 2 对学生学习管理的基本要求:1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对学生 学习做出积极的

3、评价 3 学生管理的方法:全选 4 班级管理法的类型:全选 5 团队的核心要素:全选 目标、人员、定位、职权、计划 6 团队的组织形式:1 问题解决型团队;2 自我管理型;3 多功能型;4 虚拟型 7 团队的构建因素:1 共同愿景;2 共同的目标;3 合理配置人员;4 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第二章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判断: 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 地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职能的正式群体。 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

4、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在整个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而不是班级教学。 1862 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出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1901 年的“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了以班级 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教育。 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 综合性活动。 班级管理目标是一切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后考核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衡量标准。 班主任工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能够有效的教育规律班级的学生,而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班主任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班级的直接建设者、组织

5、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单选)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简答: 1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 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1 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 级制度文化;3 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3 班主任工作职责:1 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 任工作的中心任务;3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4 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

6、是班主任重要 的日常工作 4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做到:1 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 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 建设目标;3 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4 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多选: 1 班级管理的特点:1 目的的教育性;2 内容的广泛性;3 对象的不成熟性 2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1 基本依据;2 理论依据;3 实践依据 3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全选 4 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方法:1 师生共商法;2 班级管理者定夺法 5 班级管理的内容:1 班级德育管理;2 班级学习管理;3 班级文体活动管理;4 班级常规管理 6 班级学习管理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

7、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7 班级管理的过程:1 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 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 3 检查;4 班级管理的总结 8 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9 班级文化的特点:1 教育性;2 凝聚性;3 制约性;4 自主性 10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 班级物质文化;2 班级行为文化;3 班级制度文化;4 班级精神文化 1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 明确的共同目标;2 一定的组织结构;3 共同生活准则;4 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12 班主任的素质:1 思想品德素质;2 知识和能力素质;3 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三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儿童团,解放战争时

8、期的少先队和儿童团 1949 年 10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 ,1953 年 6 月, 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委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先队经常性工作的领导机构是全国少先队 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少先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全国少工委)和地方各级少先队委员会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的领导机构,他们经 同级少先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同级团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组成。 少先队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少先小队是少先队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 判断: 我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是劳动童子

9、团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自我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最主要的特征和优势。 多选 少先队的标志:全选 少先队的性质:全选 少先队文化的特征:1 政治性和导向性;2 组织性和教育性;3 自主性和创新性;4 实践性和社会性 少先队活动的原则:全选第四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22 年 5 月 5 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

10、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 5 年举行一次。 团员年满二十八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中学(中专)学校团的组织系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团组织为年级团总支;三级团组织 为团支部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教育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科技类活动;公益类活动;组织类活动;文娱类活动;体育类 活动。 共青团活动的形式:团日活动;具有特色的活动;各种文体活动 多选: 1 共青团的基本职能:1 党的后备军;2 国家政权的支柱;3 联系群众的纽带 2 团的标志:1 团徽;2 团章;3 团旗;4 团歌 3 团干部的作

11、用:先锋作用;核心作用第五章学生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 建设、文化建设、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是广大学生利益 的忠实代表。 学生会的性质,它是在校党委、团委指导下,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目的,谋求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的学生群众团体。 多选: 1 学生会的作用:1 桥梁纽带作用;2 榜样示范作用 2 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 民主集中制原则;2 弹性结构原则;3 责任统一原则;4 民主监督原则第六章社会是由个体、群体、组织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均

12、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 同辈群体又称同侪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 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曼科尔曼 最早提出同喻文化一词的是 20 世纪美国杰出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在未来与文化中提出三喻文化 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后喻文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结果。 群体极化的概念是凯斯桑斯坦在他的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多选: 1 同辈群体强调的关键词:同辈;意愿互动提供了场所;5 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2 同辈群体的分类中,最著名的是克

13、拉克,分为: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 3 同辈群体的特征:1 交往的自愿性;2 关系的平等性;3 群体的凝聚性;4 价值的趋同性 4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说;挫折侵犯说 5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 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2“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3 哥们义气或同 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6 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包括:实现群体的网络话;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辈群体。 7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1 群体交往的开放性;2 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3 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简答: 1 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 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2 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 验;3 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4 为学生的交往。2 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1 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2 有利于青少年交往 范围的扩展;3 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4 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消极影响:1 信息混乱;2 网络成瘾;3 群体极化 3 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和管理:1 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 ;2 利用“参照群体” ,发挥个体的“领头 羊”效应;3 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