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3689313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注册计量师考试培训计量法律法规06法律串讲点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测量、计量测量、计量 考点一:测量考点一:测量 (一)测量概述(一)测量概述 测量就是“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测量就是“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 1测量过程测量过程 测量活动是一个过程。测量活动是一个过程。所谓“过程”是指“一组将所谓“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输入转化为转化为输出输出的的相互关联相互关联或或相互 作用相互 作用的活动”。的活动”。 测量时,受测量的物体、现象或状态称为被测件或被测对象。测量时,受测量的物体、现象或状态称为被测件或被测对象。 按测量的目的提出测量要求,包括对被测量的详细要求、对影响量的要求、测量

2、不确定 度和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构成的要求等。确定了被测量和测量要求后,选择测量原理、测 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确定测量人员,制定测量程序和开展测量活动。按测量的目的提出测量要求,包括对被测量的详细要求、对影响量的要求、测量不确定 度和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构成的要求等。确定了被测量和测量要求后,选择测量原理、测 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确定测量人员,制定测量程序和开展测量活动。 2测量原理测量原理 测量原理是指“用作测量的基础的现象”。它是指测量所依据的自然科学中的定律、定 理和得到充分理论解释的自然效应等科学原理。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般性描述”。

3、测量方法是指“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般性描述”。 注意区别:注意区别: (1)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2)基本测量法和定义测量法)基本测量法和定义测量法 (3)直接比较测量法和替代测量法)直接比较测量法和替代测量法 (4)微差测量法和复合测量法)微差测量法和复合测量法 (5)补偿测量法和零值测量法)补偿测量法和零值测量法 (6)按照测量的特点和方式)按照测量的特点和方式 4.测量程序测量程序 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是实时测量所需的三个重要因素。测量原理是实施测量过 程中的科学基础,测量方法是测量原理的实际应用,测量程序是测量方法的具体化。测量

4、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是实时测量所需的三个重要因素。测量原理是实施测量过 程中的科学基础,测量方法是测量原理的实际应用,测量程序是测量方法的具体化。 5.测量资源的配置和测量影响量的控制测量资源的配置和测量影响量的控制 测量资源包括测量人员、测量所需的测量仪器及其配套设备、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及设 施、测量方法的规范、规程或标准以及有关文件。 6测量结果测量结果 测量结果是测量过程的输出,是经过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的值,完整的测量结果应当包 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二)测量的作用(二)测量的作用(4条)条) 考点二:计考点二:计 量量 (一)计量概述(一)

5、计量概述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二)计量的发展(二)计量的发展 计量的历史源远流长,计量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紧密,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计量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古代计量、近代计量和当代计量古代计量、近代计量和当代计量三个阶段。 例题:用人体秤测量人的体重使用的是( )。 a直接比较测量法 b. 直接测量法 c. 间接测量法 d动态测量法 答案:b 例题: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属于( )测量方法 a.平衡测量法 b.微差测量法 c.复合测量法 d.补偿测量法 答案:c (三)计量的特点(三)计量的特点 计量具有以下四个

6、方面的特点。计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四)计量的分类(四)计量的分类 按计量的社会功能,把计量大致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法制计量、科学计量、工业计量 (又称工程计量),分别代表以政府为主导的计量社会事业、计量的基础和计量应用三个 方面。(注意三个方面区别)(注意三个方面区别) 例题:( )是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例题:( )是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a、测量、测量 b、科学实验、科学实验 c、计量、计量 d、检测、检测 答案:答案:c 考点三:计量学考点三:计量学 (一)计量学概述(一)计量学概述 (二)计量学的范围(二)计量学的范围(10个方面)个方面

7、) 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计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9个方面)个方面) 例题: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例题:计量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 a.计量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计量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b .计量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计量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c.计量是节能的基础,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 计量是节能的基础,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 d.计量是把贸易中商品数量把关的重要手段 计量是把贸易中商品数量把关的重要手段 答案:答案:abcd 第三节:测量结果 考点一:被测量及影响量考点一:被测量及影响量 (一)被测量

8、(一)被测量 被测量:“拟测量的量”。“拟测量的量”。测量的目的是确定被测量的量值。 (二)影响量(二)影响量 影响量是指“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 量”。 与测量结果有关的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参考数据之值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产生影 响,测量仪器的短期不稳定以及如环境、大气压力和湿度因素也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例题:对被测量理解错误的有( ) a.要对测量有影响的有关影响量所进行说明,其详细程度是依据所需的测量准确度而定的 b.被测量不一定是物理量,还可以是化学量、生物量 c.测量有时会改变研究中的现象、物体或物质 d.对引用数据之值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

9、确程度 答案:d 考点二:量的真值和约定真值考点二:量的真值和约定真值 (一)量的真值(一)量的真值 真值是指“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真值是指“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二)约定真值(二)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是指“对于给定目的,由协议赋予某量的量值”, “对于给定目的,由协议赋予某量的量值”, 考点三: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考点三:测量结果和测得的量值 (一)测量结果(一)测量结果 1、测量结果指“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起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 2、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测得的量值和一个测量不确定度。 3、测量结果有未修正和已修正两种情况 (二)测得的量值(二)测得的量值 测得的量值又称量的

10、测得值,是指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考点四: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考点四:描述测量结果的术语 (一)测量误差(一)测量误差 1测量误差的应用测量误差的应用 测量误差的定义:“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实际工作中测量误差又简称误差。 2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不同性质的误差。(详看列表)(详看列表) 3测量误差的修正测量误差的修正 修正是指对估计的系统误差的补偿修正是指对估计的系统误差的补偿 (二)测量准确度、测量正确度和测量精密度(二)测量准确度、测量正确度和测量精密度(区别)(区别) 1.测量准确度测量准确度 2.测量正确度测量正确度 3.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

11、度 4.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 (三)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三)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区别)(区别) (四)测量不确定度(四)测量不确定度 1、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作用、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作用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有两种情况。 2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区别)(区别) 3定义的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零的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不确定度、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和零的测量不确定度(区别)(区别) 例题:对随机误差理解错误的( ) 例题:对随机误差理解错误的( ) a.参考量值是对同一个被测量由无穷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平均值 a.参考量值是对同一个被测量由无穷多次重复测量得到的平均值 b.随机误差是一个概念性的术语,不要用随机误差来定量描述测量结果 b.随机误差是一个概念性的术语,不要用随机误差来定量描述测量结果 c.随机误差是由影响量的随机时空变化所引起,它们导致重复测量中数据的分散性 c.随机误差是由影响量的随机时空变化所引起,它们导致重复测量中数据的分散性 d.随机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减测量误差 d.随机误差等于系统误差减测量误差 答案:d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