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89279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经济高速增 长的关键时期。从我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分析,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依 赖于内需(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而内需不足仍然是“十一五”时期制约我区经 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地扩大区内需求,推动我区经济持续稳定 地增长,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问题。 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 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 作报告中也强调指出:“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行有利于扩大消

2、费的财税、金 融和产业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尤其 是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 的消费热点,扩大服务性消费;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消费。 ” 中央为什么多年来都如此重视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呢?有学者认为这是由 于我国经济运行已转入需求约束时期,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增 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扩大内需作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的客观要求,应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方针,成为经济发 展的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无疑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一)只有坚持扩大内

3、需,才能把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不断挖掘出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00多美元,刚刚进入 世界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这种差距就是发展的 潜力。外商来中国投资,正是看中了这种巨大的潜力,问题在于如何把这种潜 力挖掘出来。在目前的低水平下,我国经济发展就开始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 完全是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不合理带来的,应通过对需求的调节,使之对经济 增长保持必要的拉动力。应当看到,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需求缺乏市 场约束,所以防止需求膨胀的问题困扰了我们几十年。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对投资和消费的约束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根据供给能力的增长,

4、适时扩大需 求,开拓需求领域,已成为宏观调控和需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我国的高储蓄 率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条件。我国人民有节俭的传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储 蓄率。把这笔巨额资金引导好,合理地使用于投资和消费,就可以将潜在需求 转化为现实需求,将长远需求转化为即期需求,从而对当前的经济增长起到有 力的拉动作用。关键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居民储蓄运用好,使之加快运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积极 利用外资,外商来华投资信心加倍,招商引资发展势头迅猛,也是增加我们国 内投资、消费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不

5、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扩大内需、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部 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基本归宿和新的起点,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 的派生需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也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社会生产, 一切社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将直接使广大人民受益。而人民消 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 极性,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

6、前我国人均消费仍处在较低水平, 应集中力量把“蛋糕”做大,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全国有9亿人口在农村,如能 把他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到目前城镇人口的水平,就可以支撑我国的经济总量增 长23倍。 (三)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不适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带来整个需求层次提高和国内外 市场竞争形势变化的要求,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经济结构的调 整,也需要有一定的需求条件。尤其是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培育的新兴 产业,在其成长初期更离不开相当规模市场需求的支持。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原 理,经济增长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需求拉动的作用尤为重

7、要。 社会总需求启动不起来,经济就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 成的国内需求与商品出口形成的国外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 在我国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更为重要。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 终点和新的起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要素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外需 求中,消费需求一直是首要要素。只有增加消费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 规模的扩大,保证增加的投资取得预期效益,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近 20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60%左右,对经济 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 标和任务,就必须积极扩大内需,就必

8、须加大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力度。 (四)只有坚持扩大内需,才能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 存在,全球经济特别是贸易增长速度正慢慢地复苏。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 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传统产品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 垒明显增加。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多,也会 给我国出口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们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以弥补出口增长受 阻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把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实际上,国内 市场潜力大正是我国经济的优势所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也表明,任何一个 国家经济

9、的发展都是以国内需求增长为主的。美国是出口最多的国家,但其出 口总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余92%都是靠国内需求。我国是一个发展中 的国家,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在由温饱向小 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种需求潜力巨大。我国无论是第一产业还是第 二三产业,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其数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这是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最基本条件。当然这样讲并不意味可以放 松出口。但必须看到,与国外需求相比,扩大内需受国际经济的风险影响小, 拉动经济的可靠性强。同时,我国目前社会总储蓄率高达40%左右,预计在今 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可保持在30%以上。我国经

10、济发展的投资资金80%以上来源 于国内储蓄。因此,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是有其现实基础的。二、扩大内需在我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近年来推出了多项启动消费需求的政策: 实行积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连续降低储蓄存款利率,恢复征收 利息税,大力推行消费信贷,增加城镇低收入者和公职人员工资,积极培育城 镇住房汽车消费热点,改革休假制度,扩大“假日消费”等等,等等。这些政策 措施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建区十多年来的建设发展,我区 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扩大内需也有了更多更 好的条件和发展环境。(一)产业升级将形

11、成新一轮投资品和相应比例消费品的需求。目前,我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还不高,基础设施和主要产业技术水平相对 落后,多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乏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面临 我国加入 WTO 组织和西部大开发以及省内市内各地区的争先发展,我区生存 和发展的环境将更加严峻。我区“十一五”的发展将是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和 挑战并存,全面提升我区的产业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极其紧迫的战略 任务。而产业结构升级,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原有存量资产的更新改 造,必将形成新一轮投资品和相应比例消费品的需求热潮。 “十五”期间,我区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6亿元,平均年递增速度42%,相当

12、于建区后 的1988年2000年13年投资总额的2倍。 “十五”期间,我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达到56亿元,相当于建区后的1988年2000年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1.3倍。而在“十一五”期间,据目前的发展环境和趋势预测和分析,整体投资和 消费都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初步规划, “十一五”期间,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到40亿元,比“十五”增长50%以上;全区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20亿元左右,平均年递增速度14%左右,比 “十五”增长1倍以上。这将是我区又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由此又将大大地 拉动全区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十一五”

13、我区扩大内需和开拓市场 的环境和条件都是具备的。 (二)消费结构升级使消费需求具有较大的空间。近年来,我区消费结构升级较快,消费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消费领域的拓宽 和消费档次的提高。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看,对比前十年需求的重点明显转 移:一是从基础的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条件改善、通讯和交通为主要内容 的住、行类消费;二是从简单的商品性消费转向以美食、医疗保健、文化教育、 旅游娱乐、家庭服务等;三是从大量的普遍性商品转向注重选择、追求时尚的 个性化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牌意识日趋增强。从总体看,用于享受资料、发 展资料的需求比重有较快上升。消费档次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村家用电器的进 一步普及,城镇居民

14、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和向更高层次消费迈进。从“万元级” 消费向“10万元级”过渡,其典型代表是住房与汽车消费。目前,我区城镇居民 人均水平已接近消费结构升级的“门槛”,从近年开始的居民购房、购车热潮就 可见一斑。预计3到5年内较高档次的商品房和家庭小汽车消费仍将是城镇居民 消费的热点。当然,由于居民收入的差异,不同收入阶层跨越“门槛”在时间先 后上将有重大差别,但这种消费扩张的空间较大。(三)即期消费倾向的提高有力地增加消费需求。 “十五”期间,我区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呈较好增长。5年中,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年 递增8.9%。这说明,在经济持续增长中,居民的消费能力也相应提高。目前消 费需求不旺的重要原

15、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人对收入增长预期下降,而对消费支出预期提高。支出预期提高与就业、养老、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改革措施 的推进有关。支出预期的大幅度提高导致人们尽可能多地增加储蓄,降低了即 期消费欲望。可以预见,随着就业养老、医疗和住房及教育等改革的进一步完 善,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这种即期消费欲望得以释放,必将有力地增加消费需 求和扩展其空间,从而有效地刺激供给。(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潜力较大。目前,我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2004年统计全区农村 人均纯收入为4480元,比2000年的3601元提高了879元,增长24.4%。但总体 消费水平还较低,大体上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

16、中期的水平。由此可见,农村 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多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偏低,我区乡镇企业规模 小、效益低,农民致富的渠道还不宽等因素,致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其 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 的调整和优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不断地得到进一步的有效提高,而随着农村 消费市场的不断开拓,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完善,农村、 农民的消费需求将稳定增长,将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强大的推动力。(五)民营经济的不断崛起将使投资需求进一步拓展。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我区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到2004年 底,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已达8754户,注册资金3.07亿元,民间投资额逐年增加, 投资领域也不断拓宽,社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民间投资已成为 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横向比较,我区的 民营经济还较弱,突出的是起步晚、规模小、比重低。这种较低位势,不仅使 我们看到赶超的目标,更应看到实现投资需求上的跨越式发展,民间投资的越 位升级有着较大的扩张空间。目前,我区城乡居民个人手中积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