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3689274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 20 世纪 20 - 30 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 A, 普通教育学 B, 大教学论 C, 民主主义与教育 D, 教育学 考点教育学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 步教育家的思想

2、,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考点教育的属性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考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考点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分值2

3、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 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 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5,我国 2006 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考点义务教育制度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6,在

4、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答案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考点课程的类别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答案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考点课程的概念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答案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考点课程理论流派 分

5、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杜威反对教育以学科为中心, 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并提出了 “儿童” “活 动” “经验”的“新三中心论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 答案 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考点教学的内涵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10,明确提出,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答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赞可夫考点教育学的发展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 “教育性教学” 的思想。 他明确指出, “不

6、存在无教学的教育 ,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答案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考点德育的意义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性。12,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课。这属于( ) 答案 A,注意分配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散 D,注意转移 考点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 象。13,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

7、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列举了棉籽、 橡胶等不可食使用的例子,这种教学法称为() 答案 A,变式 B,范式 C,原型 D,演义 考点教学方法的概念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运用变式是使学生形成一般表象的必要条件。 讲果实的概念时, 不只选周可食 的果实,还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以避免学生把“可食性”作为果实的本质特征。14,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答案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考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辐射思维, 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 散并引出更多新信

8、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 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一般应用“一题多解” 、 “一事多写” 、 “一物多用” 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15,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 常高兴,但他却表示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答案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考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掩饰性。16,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 的气质类型属于()。 答案 A,多血质

9、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考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A 文字解析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 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17,某生近期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自我否定、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他的主 要问题是()。 答案 A,焦虑 B,强迫 C,抑郁 D,恐怖 考点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C 文字解析主要问题是抑郁18,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 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 进行放松训练, 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 答案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一情绪疗法

10、 D,来访者中心疗法 考点心理辅导概述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 某环 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 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19,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 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答案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考点德育的涵义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

11、与他人的 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 值体系。20,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属于()。答案 A,教师促成纪律 B,群体促成纪律 C,任务促成纪律 D,自我促成纪律 考点学习策略的概念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B 文字解析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 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21,李老师坚信自己能教好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主要反映了他具有较 高的教学()。 答案 A,认知能力 B,监控能力 C,操作能力 D,效能感 考点教学的内涵 分值2 分 正确答案D 文字解析教

12、师的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 断。四、简答题1,辨析动物也存在教育。考点教育的属性 分值8 分 正确答案观点错误。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 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 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文字解析先回答对错

13、, 回答是以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 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回答就好。2,辨析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考点学习策略的特征 分值8 分 正确答案说法片面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 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 是互动的,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 展, 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 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 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

14、 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 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 文字解析知识与能力高低有关系,知识积累对能力提高有积极作用,但不是绝对。3,辨析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考点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分值8 分 正确答案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 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 性质和结果来划分, 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5、, 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 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 进作用是不准确的。 文字解析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 负迁移 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极作用。4,辨析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考点德育的涵义 分值8 分 正确答案说法错误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 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 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 德意义的行为, 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

16、在表现。 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 方面的影响, 有了好的道德认识, 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文字解析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 有了好的道德认识, 不一定 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和内容。考点课程内容 分值10 分 正确答案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 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 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 文字解析考察课程这一章的知识教材知识,加强这个知识点的记忆。6,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考点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分值10 分 正确答案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 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 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 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