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577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B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高三历史复习同步检测(十七)第五章单元测试第五章单元测试 B 卷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第卷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与北宋中期的社会变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体现了历史的继 承与发展。据此回答 14 题。1. “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 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了“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

2、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解析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文臣掌权,设置转运使、通判等信息与教材相对应,由此不难 判断。 答案 D 2.王安石变法中,经济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有() 青苗法 募役法 保甲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A.B. C.D. 解析考查王安石变法中每项措施的作用。青苗法既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增加了政府 收入;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减 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农田水利法利于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故应选 B 项。保甲 法则不起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答.王安石变法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措施

3、是 ()A.青苗法B.方田均税法 C.募役法D.市易法 解析打击官僚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B、C 两项;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有 A、B、C、D 四项; 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C 项。故应选 C 项。 答案 C 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 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故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故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解析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阐述了“用贤”与“弃贤

4、”的不同结果,在叙述 中其主张一目了然。 答案 A 两宋时期突出的政治特点之一就是民族政权的对峙,民族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据 此回答 511 题。5.在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夏历史的有() 都城在今天的银川 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西夏文字 推行科举制 与北宋一直和睦相处A.B. C.D. 解析考查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可用正选法和排除法结合来做,不正确,可排除 A、B 两项,在 C、D 两项中只要确定是否正确即可。 答案 D 6.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北宋 辽 西夏 金A.B. C.D. 解析所列政权建立的时间分别是:北宋960 年,辽916 年,西夏1038 年

5、,金1115 年。 答案 B 7.未曾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B.西夏 C.蒙古汗国D.金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政权的起止时间。辽是 9161125 年;西夏 1038 年建立,被蒙古 政权所灭;蒙古汗国 1206 年建立;金是 11151234 年。而北宋则是 9601127 年。故选 C 项。 答案 C 8.宋朝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 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D.宋金和议后 解析题干中的改名现象具有很强的倾向性,表明双方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和睦,这种

6、现象 的出现应是澶渊之盟的影响。 答案 B 9.两宋时期,民族之间除战争外,具有更多和平的表现,主要有() 两宋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 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封建文化 宋朝统治者册封 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原地区 积极发展边境贸易A.B. C.D. 解析考查史论结合能力。无史实支持,从西夏文字的建立等史实中可证明正确;北宋 册封元昊为夏国主,正确;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贸易兴旺证明正确,故选 C 项。 答案 C 10.岳飞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所指“匈 奴”实为当时的“胡虏”,“匈奴”建立了什么政权,是什么时间建立的 ()A.916 年建辽 B. 1038 年建西夏

7、 C. 1115 年建金 D. 1271 年建元 解析岳飞是抗金名将,金在 1115 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答案 C 11.右图中甲政权采取了哪一措施()A.实行猛安谋克制 B.仿照汉族文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C.推行科举制 D.实行“蕃汉分治” 解析考查读图能力。由“大散关淮水”、郾城、临安、大理等信息可知是金与南宋对峙。 金采取的措施是 A 项。 答案 A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政权,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作 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 1214 题。 12.右图反映的史实是()A.东北地区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B.行省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 C.东北地区首次

8、出现由中央政府设置的机构 D.东北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解析此题既考查了提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行省是地 方机构,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故 A 项正确,B、D 两项不正确;C 项这一事件应发生于 唐朝。 答案 A 13.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主要是 ()A.首次对西藏和台湾进行行政管辖 B.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C.维护国家统一与打破边疆地区闭塞状态、抵御外来侵略相结合 D.在西北边疆设置专门的管辖机构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 项符合元朝史实;B 项错误,宣政院是统领宗教事务及管 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C 项发生于明清时期;D 项错误

9、,西北边疆当时由钦察汗国控制, 提醒注意地图知识。 答案 A 14.元朝的特点包括()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存在时间不足百年却给后世留下深远影响 民族大融合达到新阶段 建立行省对辽阔疆域实行有效管辖A.B. C.D. 答案 D 宋元文化高度繁荣,在某些领域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此回答 1518 题。 15.下列哪一项是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 A.地动仪B.指南针 C.圆周率D.内燃机 解析由“源于中国”排除 D 项;由“近代世界”可知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世界由相对隔绝 到联系为一体,符合这一点的是指南针。 答案 B 16.甲同学所在班级将举行有关我

10、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故事会,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供其参考()A.资治通鉴 B.红楼梦 C.史记 D.道德经 解析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而 C、D 两项都是唐朝以前的资料;资 治通鉴写于宋朝,其中有关于她的记载;红楼梦虽晚于唐朝,但不是史书,内容上 也未涉及武则天。 答案 A 17.下列人物的作品中表现了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的是() 苏轼 陆游 辛弃疾 李清照A.B.C.D. 答案 B 18.右图为 20 世纪 90 年代初,宁夏贺兰县出土的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 续。此佛经经过著名考古学家、西夏学家牛达生缜密研究,发现“部分文字 印墨有轻有

11、重,字体方向颠倒,行距、字距宽窄不同”关于这一印本及其 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西夏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大 表明西夏的雕版印刷水平不如宋朝先进 西 夏已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A.B. C.D.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文字印墨有轻有重,字体方向颠倒,行距、字距宽窄不同”, 特别是“字体方向颠倒”这一信息,这是排版粗心导致的错误,与传统的书写和雕版印刷 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属于活字印刷技术。由此排除含有的选项。 答案 D 19.宋朝的饮食相当丰富,假如你是北宋东京城的一位市民,下列哪一种食物是你不可能享 用到的()A.石榴B.葡萄C.羊肉D.马铃薯 解析马铃

12、薯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宋朝人享用不到。 答案 D 20.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大抵杭州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至观 桥下,无有一家不买卖者。”这说明()A.北宋东京商业的繁华景象 B.南宋临安商业繁荣 C.元朝江南商品经济活跃 D.江南杭州最繁华 解析考查理解能力。“杭州是行都之处”,结合北宋灭亡,赵构建南宋偏安江南,定都杭 州的史实判断,此处繁荣景象是南宋时期,由“万物所聚,诸行百市”“无有不买卖 者”等信息知商业繁荣,故选 B 项。 答案 B 第第卷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1.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

13、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时人称之为“拗相公”。 他在北宋中期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宋神宗是在什么情况下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什么?有何为证? (3)变法需要人才,王安石又是如何培养人才的? (4)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投入变法中,也注重培养人才,但为什么还是失败了?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第(1)问实际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 的背景;第(2)(3)问则主要考查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第(4)问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1)当时的北宋统治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表现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反抗

14、 斗争不断;冗兵、冗官、冗费问题导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辽、西夏的威胁。 (2)理财。采取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3)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明经诸科,改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科律例和 断案;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等。 (4)变法遭到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强烈反对;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支 持变法的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当政,废除新法。 22.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图 1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图 2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图 3 宋金对峙形势图 图 4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图 2 与图 1 相比,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15、(2)图 3 与图 2 相比,又有何变化? (3)图 4 与前三幅图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运用图片构设新情景,要求从图片中直接去观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充 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体现出某一时期的阶段特 征是此题的一大特点,也是 2004 年广东高考题的新亮点。此题较好地考查了分析、归纳、 概括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探究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较好地把握五代、辽、宋、夏、 金、元在政治上发展的整体特征。 参考答案(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等并立。(2)南宋偏安于江南,统治区域比北宋缩小,辽、北宋被金所灭。 (3)变化: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 原因: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加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蒙古骑兵运用了正确的战略 战术,有强大的武装力量;而此时其他民族政权统治腐朽等。考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