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45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典型例散文典型例题题回放及答回放及答题题模式模式总结总结一、概括一、概括题题答答题题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局部内容,概括主旨)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局部内容,概括主旨)( (1) )审审准答准答题题方向,方向,明确概括范明确概括范围围, ,充分利用原文关充分利用原文关键语键语句,句,根据文章根据文章 层层次分点作答,次分点作答,把握概括角度(句子主把握概括角度(句子主语语),),注意答案的注意答案的语语言形式言形式( (2)概括主旨的思路和要点:概括内容明确)概括主旨的思路和要点:概括内容明确态态度(情感)揭示度(情感)揭示观观点点典型例典型例题题11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

2、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 (6 分)雪天纤道十分难寻;雪地行走,双脚挨冻无比痛楚;过险滩高度惊险, 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 (每点 2 分) 过滩谣 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 分) 寻觅种子,种植谷物。 拓荒旷野,耕耘土地。 品尝百草,治疗疾病。 (6 分,每点 2 分)(每条答对一小句得 1 分。如某条内容提取正确,但主语为神农氏, 则扣 1 分) 天 子 坟 二、作用二、作用题题(句子作用、段落作用、局部内容作用、景物作用、事物作用、人物作用)(句子作用、段落作用、局部内容作用、景物作用、事物作用、人物作用)( (1)、建立)、建立“瞻前瞻前顾顾后后”

3、的思的思维习惯维习惯 ( (2)、首先明确句段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首先明确句段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 ( (3)、相关答)、相关答题题要点:首先概括相要点:首先概括相应应内容,内容,点点题题、渲染氛、渲染氛围围、奠定感情基、奠定感情基调调、 、总领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门见山、山、为为作作 铺垫铺垫、承上启下、与、承上启下、与构成构成对对比、比、衬衬托、作托、作为线为线索、索、总结总结全文、卒章全文、卒章显显志、升化志、升化 主旨、呼主旨、呼应应、丰富文意、增加文化意、丰富文意、增加文化意蕴蕴、表明(体、表明(体现现)文章的某种思路等)文章的某种思路等 ( (4)、

4、答案要落)、答案要落实为实为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搞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搞术语术语展展览览。 。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4、 “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直陈胸臆,既是全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文)。 柳 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 分) 点题(1 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 分),与结尾“天子坟是 山”形成呼应(2 分)。 (点题 1 分;引出下文 1 分,写出引出的具体内容 1 分,答铺垫或总领全文不 给分;首尾呼应 1 分,写出呼应的具体内容 1 分。 ) 天 子 坟 1、 “就这样,走近

5、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 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汉家寨 13、文章结尾部分,写老牛拉磨的情景的意图是什么? 与上文喧闹的木偶戏演出,形成强烈对比(2) 运用象征手法(1),以老牛的形象,暗示古老乡村生活的单一闭塞与村民生 存状态的沉重麻木,表现了乡村的沉睡不醒与经年不变(2)。 木偶戏 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从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 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 分) 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 诗意。 (2 分)

6、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 (2 分) 温软的稻草三、三、鉴赏题鉴赏题 审题审题注意点:注意点:首先要分清是局部欣首先要分清是局部欣赏还赏还是整体把握;是整体把握;其次要分清是人物其次要分清是人物还还是是 景物景物还还是抒是抒发发情感情感 答答题题准准备备: : ( (1)景物描写欣)景物描写欣赏赏: :选选取典型取典型对对象(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技巧(同象(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技巧(同诗诗歌歌鉴鉴 赏赏)、表)、表现现手法(手法(对对比、比、衬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语言特色言特色 ( (2)人物描写欣)人物描写欣赏赏: :侧侧面

7、描写、面描写、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细节描描 写、表写、表现现手法(手法(对对比、比、衬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语言特色言特色 ( (3) )综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抒情技巧、人称等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抒情技巧、人称等 答答题题要点要点: 概括相关内容,点明手法,概括相关内容,点明手法,结结合文本落合文本落实实、分析(不要忘了效果、分析(不要忘了效果词词和情感)和情感)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船仿佛被冰冻凝住在滩涂上了。所有的纤夫都死死地把铁耙般的脚掌抠进 积雪,抠进地面。尽管北风呼呼地嚎叫,他们的躯

8、体却在咝咝地冒着热气;他们那 弓成桥拱状的脊背,在嘎吧嘎吧地作响;而那一双双粗手,都颤颤抖抖地向前伸 着,企图抓到一点点能够牵引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条细藤、一棵小草,那也 是救星呀! 12文中画线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分) (1)大量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排比和对比,以及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描写了拉纤过险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了纤夫们齐心协力、坚毅顽强的 形象。 过滩谣 15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 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 特色。(4 分) 选取了麦天代

9、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温软的稻草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 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 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 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 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 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故乡 12、文章第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 分) 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等细节(1 分,答出

10、“代表性细节”或“典型细 节”即可得 1 分);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 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 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 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上都是从表现手法角度例举的,还可以 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角度回答,这里不一一列举)(任意答出两点得 4 分,每一 点中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 13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1 分

11、)注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感人思考;(2 分)议论抒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墓碑后 面的字的理性思考;(2 分);议论抒情还通过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表达对汉字 的精神思考。 (1 分) (说明:表现手法首先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然后具体说明每种表达方式包含 了哪些“手法”。全文手法分析是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查漏补缺”时有必要再次强 调) 墓碑后面的字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 分)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 分),表达了对 松涛的感激之情(1 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

12、进 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 (2 分,意思对即可)。 听松四、句意理解题四、句意理解题 ( (1) )观观察句子,察句子,发现发现特色(特色(2) )联联系系语语境,落境,落实实要点(要点(3) )紧紧扣要求,扣要求,组织组织答案答案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 (6 分) . 天子坟高大如山;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这种精神在子孙 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6 分,每点 2 分) (第一点评分标准改动如下:“天子坟高大如山”答出得 1 分,增加“代代农人为 天子坟培土,使它越长越高”,答出得 1 分。其余

13、两条不变。 ) 天子坟五、构思和选材五、构思和选材(构思特色分析(构思特色分析题题) ) 欲欲扬扬先抑、逐先抑、逐层层深入、由深入、由实实到虚、以小到虚、以小见见大、双大、双线结线结构等构等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5、第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 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 分) 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 分);结尾说经历“寒冷” 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 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文章由 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寒冷的味

14、道 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 一件事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6 分) 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 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 了姥姥勤劳的一生。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 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 儿孙的记忆里。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明确传达出“端 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答出其 中任意三点即可。 ) 姥姥的端午六、探究题六、探究

15、题认认真真审题审题,明确,明确题题目目实质实质(前面的所有(前面的所有题题型都可能成型都可能成为为探究探究题题,并没有,并没有为为探探 究而探究的探究究而探究的探究题题),答案),答案紧紧密密结结合文章合文章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七、理解标题,探究主旨七、理解标题,探究主旨 要点: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揭示文章主旨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1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5 分) 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 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 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作者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 (5 分,第点 2 分,其余 3 点各 1 分) 孤独的守望 12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 ”请结合 这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 分) 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