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24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年下学期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一、选择题(5252 分)分)1.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2.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 (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3.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 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

2、。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 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4.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是古代历史重大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 削弱贵族依靠血缘垄断政权的特权 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A. B. C. D.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 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材料反映甘龙的政治态度是 A趋时而变 B.

3、因循守旧 C努力进取 D无为而治 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7.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 493 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 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 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A. 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 开阡陌封疆

4、,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本段材料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 施有 废井田 奖励耕织 废分封,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A. B. C. D. 班级班级 姓名号数姓名号数 成绩成绩密密 封封 线线 内内 不不 得得 答答 题题9.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因素有 土地兼并严重 社会矛盾尖锐 金政权的威胁 政府入不敷出A. B. C. D. 10.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大地主的特权问题 B政府财政收入问题 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11.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5、C募役法 D市易法 12.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A稍有成效,未动根本 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 C外患入侵,靖康之变 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13.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 一认识的是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14. 11 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 年 1 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

6、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 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 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 B. C. D. 15.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 年1384 年)指出:“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 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 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推动了

7、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16.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中,圣经被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 释圣经,新教各派都不承认教皇的权威,神权与政权的相互关系得到改变,教权不能超越于王 权之上。这一系列的变化 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民族意识增强 使人们得到了自由思想的权利,打开了自由思想的大门 推动了新教各派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摆脱了宗教的精神扼制,在人与上帝之间实现了平等A. B. C. D.17.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见右图)是列宾根据 18701873 年间对伏尔加河纤夫进行深入考察后 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A俄国国内

8、还没有使用蒸汽轮船 B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C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十分落后 D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社会 18.从以下19 世纪 6070 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能得出的信息是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 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 俄国逐步完成了现代化 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A. B. C. D. 19.列宁说,1861 年改革“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 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发展 B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 C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度 20.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沙皇充当了领导者的

9、角色,这决定了俄罗斯现代化的特点 A重工业发展优先于农业 B经济现代化快于政治现代化 C政治现代化快于经济现代化 D以沙皇为中心力图排除外界影响 21.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外部 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22.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 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

10、政策 23.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24.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 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 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9911600795418791874200051937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25.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

11、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 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 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26.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 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 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二、材料题(二、材料题(4848 分)分)27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 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 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 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 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

13、产生的历史作用。(8 分)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 响。(8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目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 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 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 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 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 “免役钱”令百姓一体出钱,以代替“衙前”等向民间征发的义务差役,可是乡 民无钱,也等于在农村推行金融经济,而此时金融在城市里反不能展开。“市易法”不能集中 于批发业务,以致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 麻则脂麻贵“,为神宗亲谴责。“青苗钱”以常平籴本一千四百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 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 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 干县份被指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