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20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诗歌的章法结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的章法结构诗歌的章法结构 所谓所谓“章法章法” ,就是篇章结构,就是篇章结构 的方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的方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 诗没有章法,要么就像一张没有诗没有章法,要么就像一张没有 层次感的照片或画作,看上去干层次感的照片或画作,看上去干 瘪苍白;而有了章法,就像欣赏瘪苍白;而有了章法,就像欣赏 一幅高明的画作或摄影作品,尺一幅高明的画作或摄影作品,尺 幅千里,意在画外;就像进入苏幅千里,意在画外;就像进入苏 州园林,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州园林,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就像口含橄榄,品味丰富,余韵就像口含橄榄,品味丰富,余韵 悠长;就像观赏杂技魔术节目,悠长;就像观赏杂技魔术节

2、目, 起伏跌宕,精彩纷陈起伏跌宕,精彩纷陈 绝句的章法。绝句,无论是五绝句的章法。绝句,无论是五 绝、七绝,还是古绝、今(近)绝、七绝,还是古绝、今(近) 绝,其章法无非是绝,其章法无非是“起起承承 转转结(合)结(合) ” 。起,就是起。起,就是起头、开篇;承,就是承接开头的头、开篇;承,就是承接开头的 意思加以延伸、展开;意思加以延伸、展开;转,就是转,就是 转折,拓展新意转折,拓展新意;结(或合);结(或合) ,就,就 是收束全篇,画龙点睛。是收束全篇,画龙点睛。 绝句的章法中,一般是四句各司绝句的章法中,一般是四句各司 其职,第一句其职,第一句“起起” ,第二句,第二句“承承” ,第三

3、句,第三句“转转” ,第四句,第四句“结结” 。 如: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 调更无伦。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 生问鬼神!(唐生问鬼神!(唐/ /李商隐李商隐贾生贾生 )首句交代事由:汉文帝寻求贬逐首句交代事由:汉文帝寻求贬逐 在外的贤臣;次句接着说贾谊就在外的贤臣;次句接着说贾谊就 是是“逐臣逐臣”中才华横溢无与伦比中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者(自然被召入京)者(自然被召入京) ;但诗意但诗意 在此却发生了在此却发生了“转折转折”“可可 怜怜” (就是可惜可叹的意思)(就是可惜可叹的意思) 、 “虚虚” ,文帝对他再好也是,文帝对他再好也是“

4、虚虚”的空的空 的!为什么?的!为什么?“不问苍生问不问苍生问 鬼神鬼神”不问治国安民之策,不问治国安民之策, 却热衷于鬼神之道,这样的却热衷于鬼神之道,这样的“领领 导导”之下,贾谊纵有满腹经纶,之下,贾谊纵有满腹经纶, 纵有治国雄才,也是无法施展的纵有治国雄才,也是无法施展的 了!怎不叫人扼腕长叹哟!了!怎不叫人扼腕长叹哟! 杜牧的杜牧的山行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 家。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花。花。 起起深秋季节沿着一条长长的深秋季节沿着一条长长的山间石道上山(点题山间石道上山(点题“山行山行” ) ; 承

5、承行进间看到深山之中云里行进间看到深山之中云里 人家隐隐约约,美景摇曳;转人家隐隐约约,美景摇曳;转 诗人并没有继续向山中走,而诗人并没有继续向山中走,而 是是“停车停车”止步了,为什么呢?止步了,为什么呢? 哦,原来是深秋的枫林吸引了诗哦,原来是深秋的枫林吸引了诗 人;结人;结经霜后的枫叶真美呀,经霜后的枫叶真美呀, 满山遍野红艳艳的,胜过初春的满山遍野红艳艳的,胜过初春的 红花呢!(红花呢!(升华到哲理的层次:升华到哲理的层次: 谁说秋天就一定意味着凄凉呢?谁说秋天就一定意味着凄凉呢? ) 试想,如果第三句不是笔锋腾挪,试想,如果第三句不是笔锋腾挪, 转出新意,而是沿着前两句的意转出新意,

6、而是沿着前两句的意 思,继续写如何攀山,如何探访思,继续写如何攀山,如何探访 山里人家,就容易流于平淡。山里人家,就容易流于平淡。绝句的转折跌宕绝句的转折跌宕, ,一般都是在一般都是在第三句。第三句。因而学习写绝句,必须因而学习写绝句,必须 在第三句上下功夫在第三句上下功夫,多琢磨,多,多琢磨,多 体味。历来诗家也是十分重视第体味。历来诗家也是十分重视第 三句,有不少好的经验总结,堪三句,有不少好的经验总结,堪 为今日之借鉴。如为今日之借鉴。如元代杨载元代杨载诗诗 法家数法家数有论:有论:“大抵起承二句大抵起承二句 固难,然不过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平直叙起为佳,从为佳,从 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

7、变化,功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功 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 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可以说,可以说, 第三句是绝句写作的第三句是绝句写作的“牛鼻子牛鼻子” 。 1.1. 人人景:景: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深林 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王维竹里馆竹里馆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 成。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 到天明。到天明。 (杜牧(杜牧赠别赠别 ) 2.2.景景人: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依山

8、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 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不识君! (高适(高适别董大别董大 ) 2.2. 人人己: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 州。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天际流。 (李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然之广陵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夜郎西。 (李白(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龙标,遥有此寄 ) 3.3.己己人: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少一人。 (王维(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东兄弟 ) 4.4.往往今: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 红。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 笑春风。笑春风。 (崔护(崔护题都城南庄题都城南庄 )5.5.现在现在将来:将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君问归期未

10、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夜雨时。 (李商隐(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 )6.6.果果因:因: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载儿 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刘采春(刘采春望夫歌望夫歌 ) 7.7.实(实景)实(实景)虚(想象):虚(想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落九天。 (李白(李白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 ) 另如动另如动静,视觉静,视觉听觉,远听觉,远 近,山近,山水,天水,天

11、地,动物地,动物植植 物,所思物,所思所为,叙(描)所为,叙(描)议议反之亦然。反之亦然。当然,上述这些类别并不是绝当然,上述这些类别并不是绝 对的,更不是孤立静止的。很多对的,更不是孤立静止的。很多 时候,是结合、综合起来运用的。时候,是结合、综合起来运用的。杜甫的杜甫的江畔独步寻江畔独步寻 花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 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 恰恰啼。恰恰啼。 诗中,就是由静(花枝)到动诗中,就是由静(花枝)到动 (鸟)(鸟) ,由植物到动物,由视觉到,由植物到动物,由视觉到 听觉,由地面到空中,从正面到听觉,由地面到空

12、中,从正面到 侧面,各时空元素侧面,各时空元素交织融合交织融合,烘,烘 托渲染出一幅生动而丰富的画面,托渲染出一幅生动而丰富的画面, 诗人的喜悦之情洋溢其中,跃然诗人的喜悦之情洋溢其中,跃然纸上。纸上。 我们强调第三句的重要性,并不我们强调第三句的重要性,并不 意味着一、二、四句就可以信手意味着一、二、四句就可以信手 而为了。那也是有规矩,有规律,而为了。那也是有规矩,有规律, 有技巧的。起句,基本要求是有技巧的。起句,基本要求是 “开门见山开门见山” ,即前述杨载所言,即前述杨载所言 “平直叙起平直叙起” 。尤其于绝句而言,。尤其于绝句而言, 篇幅短小不可迂回,而要紧扣诗篇幅短小不可迂回,而

13、要紧扣诗 题,贴近主旨。这里有一个小技题,贴近主旨。这里有一个小技 巧值得注意,巧值得注意,那就是题目的利用那就是题目的利用。 比如比如竹里馆竹里馆 、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就就 是典范,诗文中都充分利用了题是典范,诗文中都充分利用了题 目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扩大了作目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扩大了作 品的容量。前者实际上是品的容量。前者实际上是“独坐独坐” 在在“幽篁幽篁”中的中的“馆馆”里的;后里的;后 者,诗人在题目已经者,诗人在题目已经“登鹳雀楼登鹳雀楼”了,所以开篇就直接写登楼后之了,所以开篇就直接写登楼后之 所见:所见:“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 ,这,这 就是高明之处。就是高明之处。 第二

14、句第二句“从容承之从容承之” ,就是要求接,就是要求接 得自然顺畅,使首句(包括题目)得自然顺畅,使首句(包括题目) 的内容得以延伸和扩展,为下面的内容得以延伸和扩展,为下面 的的“转转”作好铺垫,蓄足作好铺垫,蓄足“势势” 。 第四句作第四句作“结结” ,要求,要求“画龙点睛画龙点睛” ,升华诗意,往往也是全诗,升华诗意,往往也是全诗“出出 彩彩”的地方。结得好,顿令全篇的地方。结得好,顿令全篇 生辉;结得不好,便生辉;结得不好,便“点金成铁点金成铁” , “鸡汤变清水鸡汤变清水”! 好的结句,应如钢锤撞金钟,振好的结句,应如钢锤撞金钟,振 聋发聩,余音袅袅;要含蓄隽永,聋发聩,余音袅袅;要

15、含蓄隽永, 言已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言已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 从技术、技巧的层面讲,结尾的从技术、技巧的层面讲,结尾的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一般有三种: 以以“理理”结结。即用议论作结。即用议论作结。 议论往往流于说教,不易打动人。议论往往流于说教,不易打动人。 这就要求前面的铺垫、蓄势要好。这就要求前面的铺垫、蓄势要好。 如王之涣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李商隐,李商隐 的的贾生贾生 。 以以“情情”结结。即以抒情感慨。即以抒情感慨 作结。一般是由景及情、触景生作结。一般是由景及情、触景生 情,或是一种情感的深化。如前情,或是一种情感的深化。如前 面杜牧的面杜牧的“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垂泪到天明”句。句。 再如武元衡再如武元衡寒食下第寒食下第: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 憔悴人,对此芳菲节!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以以“景景”结结。即以景物描写。即以景物描写 作结,把诗人的情感、情绪及议作结,把诗人的情感、情绪及议 论观点,融入景物之中。这种结论观点,融入景物之中。这种结的方式,比较多用,结得好就别的方式,比较多用,结得好就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