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20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历史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江县赛口中学2011-2012年度 高一第二次月历史试卷制卷人:常周中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共50分)1.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2.见过国书什么样吗?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 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号国书(由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发)的 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3

2、.右图是 1971 年 11 月 8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 图片的右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美 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C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4.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 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

3、转变的关键是( )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6.1998 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 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 7.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 12 集,每一 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 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 、 “分道扬镳” 、

4、“播种友谊” B “斗智斗勇” 、 “再次较量” 、 “峰回路转” C “另起炉灶” 、 “跨洋握手” 、 “扬眉吐气” D “扬眉吐气” 、 “跨洋握手” 、 “冰释雪融” 8.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 是( ) 外交大事记 1981 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 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 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 1988 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 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维和行 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

5、: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 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 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9.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 ,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 经回归,成 为中国与西 欧交往的重 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10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美苏国家利益冲突 B.美苏意识形态对立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对抗

6、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对立的世界经济体系出现的标志是( )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组织的建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13.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所产生的作用不包括( ) A.推动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B.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 10 克)邮资(元)亚洲各国0.32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 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航空其他各洲0.80C.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 D.使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 13.下列有关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日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外交政策高度一致 B.日本积极

7、追随美国 C.两国是忠实的同盟 D.既有联盟又有摩擦 14.20 世纪 80 年代末,东欧剧变的突出表现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机构的变化 15.中国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是因为( ) A.国际政治力量失去平衡 B.中美关系得到根本改善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 16.1991 年,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 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也出现了战争,其激烈程度为欧洲战后 50 年所 罕见。1993 年以色列和巴基斯坦达成和解,迈开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上述材 料表

8、明( )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呈 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 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冷战”结束,使得维护和平的可能性增加, 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 A. B. C. D. 17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对诗中 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 系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18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地位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中国是最先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C中国是

9、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19 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0. 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 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 合历史事实的是(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21.下图所反映的广州三十行是( )A清政府

10、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 22.“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 “垄断”一 词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23.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到其曾祖父无泽曰:“无泽为汉市长。 ”根据 所学的知识判断,司马迁的曾祖父从事的是( ) A商业管理 B军事管理 C行政管理 D文化典籍管理24.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这一材料 反映了( ) 商品经济的发展 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

11、弱 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 B C D 25.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二、非选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50 分)2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 “ 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 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18分) 材料一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 指导

12、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 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 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 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 、

13、 “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 容。 (6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 的?(4分)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3 分)27.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 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 1100 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 200 多场战争,平均 5 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 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 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一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 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 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一一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