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888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走进语言现场”综合测综合测试试一、基础知识和运用(30 分)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6 分分轻蔑( )桎梏( )缄口( )溜达( )赡养( )防御( )嘈杂( )嵯峨( )什刹海( )兢兢业业( )不屑一顾( )2.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下列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里改正。(6(6 分分) )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的发展;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取得 地皮,利用为公路。简单地说,意思是:留之无用,且有敝害,拆之不但不可惜,且有薄利可图。 (

2、 )它的形成及其在位置上的发展,明显是辩证的,处处都反应各时期中政治、经济上的变化及其在军事上的要求。 ( )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近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惟一的。 ( )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获缺的。 ( )人类渴望进步,但又常常误人歧途。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绌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 )这难道是在这场为获得自由而从事的艰苦灼绝的斗争中一个聪明人所应持的态度吗?难道我

3、们愿意做那种对这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 )3.3.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2 分分) )无意间,有一种隐隐心动的心绪却似乎依然 心头,不曾随南燕归去。她与丈夫闹离婚在居委会里又哭又闹我们让她上法院解决问题她又找借口 不去。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 没有人比我更 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A.缠绕 推托 作壁上观 佩服 B.萦绕 推托 袖手旁观 钦佩C.紫绕 推脱 作壁上观 钦佩 D.缠绕 推脱 袖手旁观 佩服4.4.下列各项中,加点

4、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2 分分) )A.1975 年至 1981 年洛阳市由于工业建筑乱选址,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地下文物大破坏B.中学生阅读状况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年轻的一代离我们期待的阅读整越来越远,卡通、漫画、奇幻代替了传统的经典,如何改变他们的这种阅缕状况已经刻不容缓。C.说到古人对时间的感叹,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D.正如我以前在一篇教学论文中所说的,根除恐惧的真正良药是自信而不是勇气。自信总是与它的姐妹镇静相得益彰。5.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

5、确的一项是( ( ) )。 、(2(2 分分) )A.尽管我们观点上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保留、毫无顾忌地讲出自己的观点。B.本着以诚为本用户至上薄利多销为原则,店主收藏了各类藏品千余件,欢迎各位藏友光临本店。C.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了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D.枫桥夜泊 、 虞美人两个例子都说明这样一个观点:诗歌欣赏可以认为是读者在诗人所启示的范围内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6.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2(2 分分) )A.你能想像当代人让勇

6、气之花在他们手中凋谢吗?我们知道今后该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B.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就让它来吧!我再重复一遍,就让它来吧!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C.去年七月全国卫生会议,就明确地制定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总方针。D.心里不开心,要买吃的,我又跑不动;要到哪里玩,我又不认得。你想,孤单,看着钱有什么用啊?身外之物我都不想要了。7.7.在在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中有这么一句话:中有这么一句话:“在对纽约和伦敦举办奥运会的现实可能性在对纽约和伦敦举办奥运会的现实可能性作出评估后,我为这一意外的合成物向不朽的希腊祈求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这一作出评估后,我为这一意外的合成物向不朽的希腊祈求一剂理想

7、主义的良药。这一“意外意外的合成物的合成物”指什么?指什么? (2 2 分)分)8.8.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第四段中演讲者说道:第四段中演讲者说道:“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妥善利用自然之先生们,如果我们能妥善利用自然之神赐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就不弱小。神赐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就不弱小。 ”演讲者认为演讲者认为“我们我们”不弱小的条件有哪些?不弱小的条件有哪些? (2 分)9.9.根据材料,补充得体的语句。根据材料,补充得体的语句。(4(4 分分) )李涛同学原先的学习成绩常在班级的前十名里,但是高二新学期开学以来,他受朋友的影响迷上了网络游戏,连平时上课也想着游戏内容。期中考试,他的成

8、绩大大下降。此时,李涛才醒悟过来,这几天都闷闷不乐的。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和同学很想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老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老师说:“ 。 ”同学说:“ 。 ”10.10.下面一段文字因陈述对象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请在适当的地方作修改,使下面一段文字因陈述对象不统一而使上下文不够连贯,请在适当的地方作修改,使文意贯通。文意贯通。(2(2 分分) )现在有些人,采取一种盲目的态度,不加分析,不分是非,把一切外来的文化都视为珍品,其中的某些流派和创作方法,被一些人看做海外奇珍,竟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二、阅读鉴赏(40 分)阅读下列又段,完成 1116 题(26

9、分)记者: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如今,这一条古训已被年轻人的前程和年轻人身在其中的激烈竞争冲得无影无踪。也许嘴里还哼唱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而双脚走在了离家千万里的路上。当我把话筒从老年人转到他们的子女、当今的中青年人面前时,我听到了无奈的声音。(出录音)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又挺晚的,一天挺辛苦的。离我妈还挺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这边也离不了,孩子面临上高中,一天的家务活也挺重,回来得做。总觉得对我妈他们有点欠缺吧,就是有心无力,就这样,没有办法。陈先生:你看,我吧,跟我父母住一个院里,他是南房,我

10、是东房,离着也就那么五六米,但就是没时间过去。说没时间过去是瞎话,总归,亲生父母无所谓,就不过去了,有一搭无一搭了。工作非常忙,四十多了,也是身体上不适吧,太疲劳了,懒得过去了,并不是咱不孝顺。记者:有人形容说,孩子像风筝,亲情是拴住风筝的线,线的终端握在父母的手中。而当我采访了一位 22 岁的大学生之后,我不敢肯定,那条拴风筝的线是不是断了。(出录音)记者:你想过怎么做算是孝顺父母?大学生:平时没想过这种事情。记者:你假期的时候是怎么安排的?大学生:因为有学校的安排,还有对自己今后发展的安排,要上一些辅导班,经常会放假就不回家了。记者:你知道你父母怎么想吗?大学生:不知道。他们肯定想我,但想

11、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记者:反过来说,你想不想你父母呢?大学生:平时没有空闲时间想。父母把生命给了你以后,尤其到了这种时候,大家都独立了,谁对谁都没有太大的依赖性了。记者:你平时和你父母是什么联系方式?大学生:打电话。半个月打一次吧。记者:说些什么?大学生:没什么好说的。记者:你没说让他们注意身体啊?大学生:这个,我想得很少。记者:你的那些同学呢?大学生:有的人一个学期都不给家里打电话。记者:写信吗?大学生:也不写。因为,他们有的从小学就开始在学校住校了,独立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对父母、对家的概念已经不那么清晰了。记者:那你的概念呢?大学生:现在也不是特别清楚吧。(录音止)记者:这位大学生的回

12、答很让我惶恐。10 年后,当他成为老年人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主体的时候,他的父母亲会是怎样的境遇呢?或许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出音乐)(出录音:几位社会学家)李先生: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在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际之间有一种很融洽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照料、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都是不可或缺的。周先生:创新的前提是保守。保守什么?应该是保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孝顺父母当然是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维持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念。亲情,是人类最基础的一种美好感情,而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如果说这种基本需

13、求都没有了,说我们发达了,我们有钱了,那整个就是“搬砖砸脚” 。面向 21 世纪,作为中国的国情,我觉得应该特别强调亲情。李先生:会有一部分父母,他们会因为子女的出走、子女的不在、子女的不关心而感到心里很忧郁,从社会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有一些呼吁的声音,使得这部分孩子能更多地关心父母。陈先生:社会不管怎么发展,不管怎么强调人的独立的意识,但亲情是人类难以割舍的精神上的家园。11.11.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请概括出以毛女士、陈先生为代表的中年人不能“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3 3 分)分)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

14、记者通过对毛女士、陈先生的采访,想要体现一种什么样的意图?(3 3 分)分)12.12.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请概括指出当代一些大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并说说其实质是什么。(3(3 分分)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3 分分) )13.13.为什么说为什么说“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或许社会学家的一席话会让他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起来”?(4(4 分分) )(二)那么,主张拆除者又问了:在那有利的方面呢?我们计算利用城墙上那些砖,拆下来协助其他建设的看法,难道就不该加以考虑吗?这里反对者方面更有强有力的辩驳了

15、。他说:城砖固然可能完整地拆下很多,以整个北京城来计算,那数目也的确不小。但北京的城墙,除去内外备有厚约 1 米的砖皮外,内心全是“灰土” ,就是石灰黄土的混凝土。这些三四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灰土坚硬如同岩石;据约略估计,约有 1100 万吨,假使能把它清除,用由 20 节 18 吨的车次组成的列车每日运送一次,要 83 年才能运完!请问这一列车在 83 年之中可以运输多少有用的东西。而见这些坚硬的灰土,既不能用以种植,又不能用作建筑材料,用来筑路,却又不够坚实,不适使用;完全是毫无用处的废料。不仅如此,因为这混凝土的坚硬性质,拆除时没有工具可以挖动它,还必须使用炸药,因此北京的市民还要听若干年每天不断的爆炸声!还不止如此,即使能把灰土炸开、挖松、运走,这 1100 万吨的废料的体积约等于十一、二个景山,又在何处安放呢?主张拆除者在这些问题上面没有费过脑汁,也许是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乃至没有知道墙心内有混凝土的问题吧。就说绕过这样一个问题而不讨论,假设北京同其他县城的城墙一样是比较简单的工程,计算把城砖拆不做成暗沟,用灰土将护城河填平,铺好公路,到底是不是一举两得一种便宜的建设呢?由主张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