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839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了解和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的统治,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表现,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二、我一定行1、隋朝的建立: _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杨坚就是_帝.在位期间史 “_”. _年南下灭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隋朝的繁盛与一时: 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一时:581-618,二世而亡共 37 年。 3、大运河的开通: 时间:_ 人物:_ 规模(三点四段):隋朝大运河以_为中心,北至_,南至_,分为 _、_、_、_四段,全长_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目的:_ 作用:_ 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581 杨坚夺权,建隋朝定都长安。589 南下灭陈, 大一统再次出现。只可惜炀帝昏庸,二世亡 37 年。 :605 开凿运河,在古代世界最长。中心是河南洛阳 北涿郡南至余杭。分四段永通邗江,促进了南北交往。 四、我能行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是指:( )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长江 2、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 ) A、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3、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

3、作用的评价: (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第二课 贞观之治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了解隋亡唐建的历史,贞观之治的内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唐太宗、武则天、魏征的事迹。二、我一定行1、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渊见糖(建唐)留一把( ) 。 2、贞观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年号_,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 _. (2)出现原因: 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措施 经济: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_” ,节

4、制自己的享受欲望。政治: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_”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用人:任命富于谋略的_和善断大事_的做宰相,人称“_” ,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著名谏臣_。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 治为“贞观之治”。 3、女皇武则天:素有“贞观遗风”的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唐太宗年号贞

5、观,水黎庶自比舟船。重生产轻徭薄赋,减负担戒奢从简。 政治上合并州县,用贤才房谋杜断。以名臣魏征为镜,知得失善于纳谏。 武则天唯一女皇,称帝后建周代唐“(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无字碑后人评判 四、我能行1、 “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指:(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2、阅读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请回答: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 这句话体现了这位皇帝什么样的治国方针?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为避免“覆舟” ,它采 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第三课 开元盛世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了解掌握“开元之治”的内容, “开元盛世”时期农业生产的进步,手

6、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二、我一定行1、开元之治:唐玄宗年号_,重用_为相, “励精为治”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_” 。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 a.修建了 40 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b.南方水稻广泛采用_栽培 c.从_引进了许多蔬菜新品种 d.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重要地位,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_.作者是“茶神” _. e.农具的改进和创新:_(犁地)_(灌溉) f. 抗灾能力增强 手工业方面:a.丝织业: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b.陶瓷业:_窑青瓷_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姓白字越青号唐三彩) 商业方面:大都市有_、_、_、_。其中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 往的中心,又

7、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_和_。分别是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 3、唐朝的衰亡: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_ 是唐朝走向衰亡的标志,_年,唐朝灭亡。 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开元之治唐玄宗,农业生产大飞腾。蔬菜引进新品种,茶神陆羽著茶经 耕地改成曲辕犁,水转筒车灌溉用。邢白越青唐三彩,唐朝瓷器最著名 四、我能行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 A、骨耜 B、耦犁 C、翻车 D、曲辕犁 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中指的是哪个朝代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盛况? 这种盛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

8、客观地评价这位皇帝呢?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了解掌握隋朝开创科举制,唐朝健全和完善科举制,科举制对中国的影响。二、我一定行1、科举制的创立:_帝分科考试,科举制度出现雏形; _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科举制的完善: 人物贡献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完善阶段3、科举制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唐朝科举中人们普遍推重的是_科。科举制在我国

9、延续了_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隋文帝分科考试,科举制出现雏形。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重视选才,把国学规模扩充。武则天开创殿试,把武举纳入其中。 唐玄宗多次面试,诗赋成主要内容。 四、我能行1、与大雁塔进士题名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六部制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 公无私-,总是尽一切可能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 B、科举制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

10、科举制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秦朝推行郡县制 C、唐朝开创科举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 4、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其历史 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二、我一定行民族首领唐朝与其交往方式历史见证厥颉利可汗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管辖 松赞干布7C 唐太宗时迎娶文成公主布达拉

11、宫、大昭寺吐蕃 (今藏族)尺带珠丹8C 唐中宗时迎娶金城公主“和同为一家” 回纥回鹘 (今维吾尔族)骨力裴罗唐玄宗时册封为怀仁可汗“回鹘衣装回鹘马”靺鞨(今满族)大祚荣唐玄宗时册封为渤海郡王送渤海王子归国 “车书本一家”南诏(今白族、 彝族)皮罗阁唐玄宗时册封为云南王千寻塔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1、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 太宗时娶 文成公主。布达拉宫 可以作证 大昭寺前 唐蕃会盟(碑) 唐中宗时 尺带珠丹 迎娶唐朝 金城公主 和为一家 甥舅相称 2、苍山洱海之间,南诏居民分散,彝族白族祖先,玄宗封为云南 四、我来当把小“明经”1、 “和同为一家”是_族首领给唐朝皇帝书信中的一句话. 2、 “

12、车书本一家”描写的是渤海与唐朝原本是车同轨、书同文的一家人,渤海政权的建立者是_族. 3、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7C 时,_ 8C 时,_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元朝时在中央设_,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1727 年,清朝设置_,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五、我能行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此材料出自何人之口?表明“朕”的什么民族政策?他被少数民族称为什么?材料中的夷指什么? 受他的影响,唐统治者为加强内地与少数民族的联系采取了哪些措施

13、?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标要求须掌握: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二、我一定行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_朝时,已有日本遣使来到中国,唐朝时,使团规模更加庞大. 遣唐使起到的作用: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精心设计_寺. 2、唐与新罗的关系:许多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且广泛应用于民间。 3、玄奘西游:时间:_初年; 事迹:从_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取经。贡献:贞观后期归国,写成_,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 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三、轻轻松松来记忆(我可以)日本派出遣唐使,学习隋唐改政治。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到今日玄奘西游出长安,天竺取经历艰险。贞观后期归国去,写成大唐西域记四、我能行1、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 张骞 玄奘 鉴真 郑和 A、 B、 C、 D、 2、 “鉴真盲目航东海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文化交往( )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3、有位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 、 “开元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