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6077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财政科技资金的有效投入描述: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在有效投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投入力度、投入方式、投入结构、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整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以便进一步提.摘要摘要: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快速增长,但是,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在有效投入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从投入力度、投入方式、投入结构、投入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整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以便进一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有效性。财政科技资金是指国家财政预算直接或间接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其本质是一种扩张性的宏观调控资金,是政府界入科技创新领域最直接有效

2、的手 段。财政资金之所以要介入科技创新领域,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科技创新领域存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问题,需要政府公共手段纠偏;二是财政科技投入对 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三是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视角出发,认为财政科技投入通过影响创新体系中的某个子系统进而对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产生作用1。进入新的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支点,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也不断加 大,科技创新的财力保障有效加强。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总体力度、投入结构、投入方式、管理体制等涉及投入效率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 相关政策建议,

3、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我国一、我国财财政科技投入的政科技投入的规规模与主体模与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财政科技投入的宏观政策不断完善,逐步构建起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科技投入体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强化科技创新投入的政策保障,有效引导各级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我国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对财政科技投入做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在 科技进步法中明确规定,国家要逐步提高科技投入的总体水平,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实现法定增长。二是在国务院印发的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中提出,要将财政科技投入作为财政预算保障重点,全面落实财政科技投入法定增长要求,使科技 投入水平同创

4、新型国家相适应。三是以税收优惠的形式间接投入,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 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在进口环节方面规定,对于科技开发用品以及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环节税收。(一) 投入的总量规模从 1991 年至 2011 年的 20 年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财政科技投入总量达到 3 828.02 亿元,较 1991 年的 160.69 亿元增加 22.82 倍,年均增长 17.18%。其中,1999 年、2001 年、2005 年、2006 年、 2009 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均超过

5、20%,特别是 2009 年增长幅度达到 28.9%,实现了财政科技投入的跨越式增长;20 年间增长幅度低于 10%的 仅 3 年,分别为:1998 年、2000 年、2007 年,其中2007 年最低,增长幅度仅为 5.6%。近 20 年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总量虽然实现了较大幅度 的增长,但是相对于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来说,增长速度并不算快。从1991 年至 2011 年的 20 年间,我国财政支出由 1991 年的 3 386.62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的 109 247.79 亿元,20 年间规模增长 31.26 倍,年均(二) 投入的构成主体受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财政科

6、技投入分别来源于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投入,逐步构建起了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科技投入体系。 1992 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33.6 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 55.7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占比达 70.58%,从 1992 年开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 央财政科技投入占比一直保持在 60%以上,在整个财政科技投入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状况的不断好转,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规模不断扩 大,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占科技总投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由 1992 年的 70.58%逐渐降至 2011 年的 49.27%。从 1992 年至 2011 年的近 20 年 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 13

7、.54 倍,达到 1 942.1 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 32.86 倍,达到 1 885.9 亿元。地方财政投入在整个投入体系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自 2007 年以来,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占比情况基本相当,财政科技 投入逐步由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模式演变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的双主体模式。二、我国二、我国财财政科技投入的有效性政科技投入的有效性评评价价资金追求效益,投入必须有产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投入的效益究竟如何?反映科技投入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和经济增长两个指标来评价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有效性。(一) 科技创新成果产出

8、情况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选取专利授权和科技论文两个方面反映科技产出水平。一是从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3 种专利国内外授权 情况来看,授权数量从 1990 年的 22 588 件增加到 2011 年的 960 513 件,近 20 年间增加 41.5 倍,年均增长19.55%。二是从国外 3 种主要检索工具(具体包括 SCI、EI、ISTP)收录我国科技论文情况看,收 录论文数量从 1996 年的 19 598 篇增加至 2010 年的 320 354 篇,14 年间增加15.35 倍,年均增长 22.09%。从统计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在专利授权和科技论文两个方面的科技创

9、新成果增长迅速,与我 国年均增长 17.18%的财政科技投入相吻合,表明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效果明显。(二) 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财政科技投入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经济增长,促社会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是通过资本积累与科技创新相 互作用所推动的,长期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的贡献。本文即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参量指标,分析我国 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是从经济总量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 1991 年的 21 781.5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的 472 881.6 亿元,20 年间增长

10、 20.71 倍,年均增长 16.64%,与我国 20 年间财政科技投入增长 22.82 倍、年均增长 17.18%的客观事实基本吻 合。从图 1 可以看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反映出近 20 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有力地推动了经济 增长。 二是选取 1991 年到 2011 年财政科技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首先,进行基础数据处理。用 CT 代表财政科技投 入,GDP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为缩小异方差对模型回归估计的影响,分别对两个变量取对数,用 LnGDP 和 LnCT 表示,再运用 ADF 检验法进行平稳性

11、检 验。通过检验发现,LnGDP、LnCT 数据序列在1%、5%和 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是非平稳的,而 LnGDP 和 LnCT 的一阶差分 LnGDP、 LnCT 数据序列在 10%显著性水平下是平衡的。其次,建立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借助 1980 年西姆斯(Sims)提出的 VAR 模型,对 LnGDP、LnCT 两个变量的所有当期数据和滞后若干期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估计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 LnGDP 和 LnCT的 VAR 模型 0 到 5 期滞后的计算结果,当滞后期为 2 时,估计结果最优。具体运算结果如表 1 所示。通过估计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滞后一期的财政科技投入

12、与经济增长表现为正向关系,滞后两期的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表现为反向关系。这从一定程 度上反映出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注重应用性研究投入而忽视基础性研究投入造成财政科技投入的短期效应, 使得财政科技投入难以形成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三、我国三、我国财财政科技投入中的政科技投入中的问题问题我国财政科技资金在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财力支撑、推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在有效投入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 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够自 1992 年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虽然总量水平增长较快,但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却一直偏低且增长缓慢,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还明显不够。从图 2

13、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占 GDP 的比重尽管在不断增长,由 1995 年的最低值 0.5%增长到 2011 年的0.81%,但一直在 1%以下,而相关研究认为财政科技 投入占 GDP 的比重低于 1%的国家属于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另一方面,近 20 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 1992 年的 5.06%降至 2011 年的 3.5%,财政科技投入在整个财政预算中的地位不断降低。(二) 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单一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式还比较单一,绝大部分资金以无偿资助的方式直接投入科技创新活动。现阶段,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包括两种形 式,一是直接拨付资金用

14、于科技行政机构和国有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行支出,二是以项目形式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新产品试制、中间产品试验以 及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资助。科技投入很少采用贴息贷款、风险补偿、股权投资、绩效奖励、后补助等间接投入方式,没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杠杆效应, 不能有效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近年来,尽管科技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但从总 体来看对于财政科技投入的间接方式运用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三) 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技研究、科研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

15、其中基础研究外溢性显著,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 特征,在整个创新环节的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财政科技投入作为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理应对市场机制失灵最显著、社会资本不愿涉及的基础 研究给予重点保障。但是,从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支出结构来看,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始终维持在 5%左右,明显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入水 平。从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来看,工业化国家基础研究在财政科技投入中的占比都经历了先高后低的发展趋势,一般在工业化初期水平偏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 高,基础研究投入占比开始下降,但也维持在 10%-20%之间。综合我国国情考虑,目前基础研究投入明显不足,这必将影响我国

16、原始创新与科技创新能 力的提高,与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相 适应。(四) 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是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现象,缺乏真正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分别由科技、发改、教育、工信、 科协等职能部门掌握和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科技投入自成体系,造成科研项目统筹和信息流通不充分,科技创新领域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并存,科技成果研发与成 果应用之间脱节,带来科技资金配置的低效率。二是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一方面尚未在全国范围构建一个严整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运转 高效的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存在监督主体多元无序的现象;另一方面科技经费使用监督侧重于资金配置后的使用监督,轻视资金配置和项目立项环节的科技事权监 督,导致科研项目立项环节过程不够透明、专家评审不够独立、项目立项竞争性不足、项目协调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四、四、财财政科技政科技资资金有效投入的政策建金有效投入的政策建议议针对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调整财政科技投入政策,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切实强化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财力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