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575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试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张小平词汇必须规范化,这一点毫无异议。然而如何规范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大难问题。 分歧最大的恐怕要算语言学者和文艺学者的认识。同一种语言现象,甲说是规范的,其言 凿凿,乙 说是不规范的,其理井然。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切入角度的问题,是由研 究者对词汇规范的性质、范围、标准与前提的不同认识决定的。所以,本文主要从动态、 语用的角度讨论文艺语体中词汇的规范化。1、文艺语体词汇规范的性质所谓词汇规范化,就是按照词汇内部的发展规律进行人为调节,引导词汇朝着更完美、 更精确、更丰富的方向发展。而文艺语体词汇规范化指的是文艺作品中的词汇的规范

2、,它 是以现 代汉语词汇规范化为基础的,但二者不能划上等号。文艺语体是现代汉语适应艺术领域的 需要而形成的功能变体,其词汇规范化必然要遵循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的一般原则,有关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的规定和标准,文艺语体理所当然应该遵守和执行;并且合乎规范的 词汇,为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物质基础和丰富的语言资源。一般来说, 词汇总是以规范的形式为文艺语体服务的,人们总是利用合乎规范的词语去完成文艺语体 的表达任务的。所以,文艺语体的词汇规范化不能脱离或违反现代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 否则就不会取得成绩,甚至会适得其反。文艺语体的词汇规范化应首先认真研究现代汉语 的词汇发展规律,确定现代

3、汉语词汇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这是搞好文艺语体词汇的规 范化的前提。另外,文艺语体词汇的规范又有自己的独特的规范场。它不同于公文语体、政论语体、 科技语体等实用语体,因而文艺语体在对词汇的选择和运用上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文艺 语体在完成其基本的交际功能之外,还具有传达审美信息的美感功能,既具有民族性、时 代性、全民性等社会属性,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音乐性、丰富性、创新性等艺术特性, 而且文艺语体与其他各种语体特别是口头语体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特别复杂的 语体系统,因此它选用的词汇特别丰富广泛,比其他实用语体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富有创 新精神。文艺语体在词语选用上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对文

4、艺语体的词汇规范化采取更加 认真谨慎的态度。要认真研究汉语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文艺语体中的具体表现,并根据现代 汉语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慎重地确定文艺语体语法规范的范围和标准,对文艺语体中种种复 杂的词汇现象作深入、具体的探讨,做出恰当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文艺 语体词汇规范化的任务。2、词汇的发展和规范词汇的规范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判断词汇运用中正确或错误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现有的语法规范必然会被一些新的东西所突破,并逐渐形成新的词汇规范。 因此,词汇的发展和词汇的规范二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就要对文学语言中新出现的词汇现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5、分清哪些是健康的、积极的、 有益的,哪些是不健康的、消极的、有害的,对前者予以肯定、推广,对后者予以否定、 批评,而且还要承认,有些是处于中间状态,一时难以分清,需要继续观察研究,不可贸 然予以肯定或否定。3、文艺语体词汇规范的原则关于词汇规范化的原则,较有影响的提法是必要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明确性原则,但在语言实践中,其指导意义却微乎其微。如:有人认为普通话中有和英语“taxi”相对应的 “出 租车”,根本没有必要再音译为“的士”,甚至有人认为使用“的士”就是损害汉语的纯洁和尊 严,但目前看来“的士”已逐渐汉化,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般词,并衍生出许多新词,如“面 的”、 “轿的”、 “打的”、

6、 “的哥”、 “的姐”等。再如一些字母词“CD”、 “CT”、 “MTV”、中外杂交的 “卡拉 OK”、 “BP 机”、 “AA 制”等,虽不大符合某些原则,却也频繁地出现于大众媒体中。自 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兴起以来,随着语言工作者对词汇研究地不断深入,规范观也在不 断变化,规范逐渐出现静态本位和动态本位之分,由规则本位向语用本位转化,由追认观 趋于预测观。从语用、动态的角度来看,上面的“三性”原则较多适用于静态规范。而本文 所要讨论的文艺语体的词汇规范应是动态规范,应强调语用本位。即要考虑涉及词汇使用 的全方位全过程,强调随机性,要求灵活地变通规则,用于偏离的语言描写。在文艺语体 中,我们

7、常会发现这种语言现象:如果用静态规范观来看,是不规范的;但若用动态观来 看,结论却是相反的。比如,冯骥才的小说神鞭 ,写一个完全不懂西洋裸体艺术的中国 人见到维纳斯塑像时,使用了一个自创的译名“为那死”。从静态规范角度来看, “为那死”是 偏离规范的,因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了规范译名,当然不能再自造一个;而在这 篇小说中, “为那死”这个词却十分符合小说人物的身份和学识,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又 是合法的。再如:老人家送客送到窑背背,女子正赶回藏在山峁峁,瞧见爹娘在,想下去说句话,又怕老 人嫌,呆在那里,灰不沓沓。贾平凹黄土高原 此例中的“窑背背”“山峁峁”,绝对不属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

8、的成员,但在整篇小说中, 这两个词可以说突出地表现了陕北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的地方色彩,在这种语境下却是得体 的、规范的。因此,文艺语体的词汇规范绝对不能套用“三性”原则,不能以是否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的成员,或是否已被吸收为标准,而应采取较为宽松的动态的标准。一般来说,除了绝对 的“不成词”现象外,只要达到了交际目的,比较得体,很难用别的词语来替换,这就是合 乎规范的了,就能满足文艺语体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得体性原则。也就是说,在文 艺语体中,只要有特殊的表达作用,对表达效果有益处,交际的双方能够接受,并且认为 是可以存在的,那么这个词语就是规范的。如今,改革大潮使社会呈现多元趋势,致使词语

9、也开始多元化。外来词语、港台词语、 复活的旧词以及新词语形成一股巨澜涌向普通话语系,对原有的语言规范造成了一定的冲 击。如 “空嫂”、 “大姐大”、 “另类”、 “皮草”、 “物业”等等。目前,学术界对它们是否规范还存有争议。 但根据得体性原则,文艺语体中的这类词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中,能为交际对方认可,有益 于表达,就是规范的。如:太多的教师仍然不能领到应得的薪水,太多的“义举”流于形式,太多的救济演变成为伪 善的施舍和做秀。南方周末1999 年 5 月 7 日 “做秀”中的“秀”是英文“show”的音译词, “做秀”其实就是“表演、给人看”的意思。这个词 是由台湾流传过来,在南方的媒体中时常出

10、现,一般人是能够接受的。特别是上例中的“做 秀”又出现于南方的一家娱乐性较强的报刊中,所以,它在这儿应是规范的。另外,某些词 语在其出现的语境中是否得体,有时很难判断,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看法。这种情况,我 们可以看作词语的亚规范状态。其实,不管是文艺语体还是其他语体中,词汇都有大量的 亚规范状态、过渡状态、中介现象,它们并没有明显地阻碍交际。对这类词语,我们没有必要作硬性规定,因为语言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词语的生灭消长,使用频率主要取决于 自我调节,过多的干预反而会把事情搞糟。我们也承认,得体性原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原 则,并且运用词语怎样才恰到好处,这个分寸是不大容易掌握的。但是,宽泛、不易掌

11、握 并不等于毫无分寸可言。只要我们严格结合具体的语境,认真研究考察、体会,这个原则 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4、文艺语体词汇规范的两个具体问题根据得体性原则和文艺语体词汇的实际,下面就方言词、自造词的有关规范问题提一些 看法。(1)方言词的规范选用方言词可以说是文艺语体地域风格形成的重要手段,文艺语体适当使用方言词,可 以增添乡土气息和真实感。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方言土语的成分不 是绝 对不用,只是限制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譬如作品里某个人物的对话,要是用了某地区的 方言土语,确定可以增加描写和表现的效果,这就是个特定的情况,这时候不妨使用。又 如作家觉得方言土语的某一个成分的表

12、现力特别强,普通话里简直没有跟它相当的,因此 愿意推荐它,让它转成普通话的成分,这是个特定的情况,这时候就不妨使用。 ”文艺 语体中不乏成功使用方言的例子,如说“老北风在辽河当过胡子头”(马如北国风云录 ) ; 形容崔二爷“一颗脑袋像个山药蛋”(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 ;“人都叫伊豆腐西施”(鲁迅 故乡 )中的“胡子头”、 “山药蛋”、 “伊”等方言词在文艺语体中都是用来描写人物、刻画形 象,加强了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有利于表现地域风格,使人联想到东北辽西、西北陕西、 江南浙江一带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气氛。尽管如此,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文艺语体中的确存 在着滥用方言词的现象。如:我烧点鱼给你们吃,红烧

13、肉,交关新鲜。 (交关,江浙方言,非常)采风1982 年 4 月上海交易所算大了,可是纽约的交易所大得木老老。 (木老老,江浙方言,很,非常, 许多) 唐人金陵春梦 “交关”和“木老老”这两个方言词,由于太土太俗,在语音和构词上与普通话词语都有较 大的差距,并且普通话中有和它们完全相当的词语。虽然它们在所属方言中使用的频率也 很高,但非本方言区的读者是很难弄明白它们的意思的。对待这样的方言词应严格一些, 尽可能在书面语中不用。文艺语体中选用词语还有一种情况,如:每当货郎来,他总是要喂赵怡一块“离锅糖”,是用包谷糁儿制成的,吃起来很粘。 贾平凹故里老大提了十板响炮,又将河南那边的一个自乐班请来,

14、在村里大造声势,说是要在矿洞 里“红场子”哩, “红场子”是这里的习俗,即轰赶阴鬼霉气。谁家要住进新屋,或觉得旧 屋不安全,就要请人来敲锣打鼓,放鞭炮,闹闹哄哄一场。 贾平凹古堡上面的例中的“离锅糖、红场子”虽也是比较土俗的词语,但由于作家在文中又做了一番 有趣味的阐释,使非本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了它的意义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了浓郁的地域 色彩,这种用法符合得体性的原则,是规范的。另外,鲁迅在故乡中给“忙月”、 “狗杀 气”作的注释,也是这方面的范例。也就是说,在文艺语体中,为了传神达意而非用不可的 较生僻的方言词应当加以适当的注解。其次,方言词的规范要贯彻得体性的原则,还必须注意规范场的问题。对

15、于这一点,前 人在古典文论和古汉语修辞学中已经提到了。明代王骥德在曲律中指出:“诗与词不可 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 ”这虽不是 绝 对的,但不无道理。文艺语体中,诗歌基本上不用方言,小说则可用得多一些,电影、话 剧 用得较少,而曲艺、地方戏可多用一些。同一小说,叙述语言尽量少用,人物对话可多用。作家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沈从文的小说用湘西方言表现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浓郁的 地方特色,自然生动,别具情趣。但由于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基本上是湘西方言,有些地方 显得过于土俗,读来有不顺畅之感。(2)自造词的规范所谓自造词,即作家在作品中临时创造的词语。作家

16、为了表现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不 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复杂丰富微妙深刻的思想感情,往往会使用一些自造词。自造词 运用得 体,或使人感到形象、新颖,或使人感到幽默、风趣。运用仿词、飞白等修辞手法形成的 自造词,都有积极的修辞效果。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翁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此例中的“狭人”仿自“阔人”,它有力地揭露和讽刺了那些反动派的帮闲者助纣为虐的丑 恶嘴脸。事实上, “集体的合力所形成的规则并不排斥个人对现有规则的创造性运用和突破。突破 规范并不就是反规范、超越规范,而是在新的层次上实现了规范。 ”因此,表达效果极 佳 的自造词,有可能转化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员,像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自造词,如 “阿 Q”、 “拿来主义”、 “精神胜利法”等都已经“转正”。当然,突破规范并不一定就是实现了新 的规范。也就是说,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