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5384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莘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莘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莘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莘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2014-201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一、一、 1C(A.ttu,yoyu,xu。B.li,b/p,qinqin。C.mnwn,cs, qinxin。 D.lul,chu,jixi。 ) 2 【解析】C。A 项, “殒落”应为“陨落” , “装璜”应为“装潢” ;B 项, “出奇 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 “倍尝艰辛”应为“备尝艰辛” ;D 项, “冒然”应为“贸然” , “继往不咎”应为“既往不咎” 。 3B (A句内括号注释要紧靠被注释内容,前括号前面的逗号移到后括号的后面。C.“有的”前逗号改为分号。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

2、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 4B(A 项, “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 “医院”是处所,应用“场所” ;C 项, “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D 项,满目疮 痍: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不合语境。) 5C(A 项,逻辑混乱,递进不当, “不仅”位置不对;B 项, “主要”和“以为主” 重复 D 项,搭配不当, “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 ) 二、二、6D(混淆了时段,原文是“在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 “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顶峰” 。 ) 7A(B这里指出了丹培拉的不足,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3、C将一种 猜想说成了现实,也不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D是作者的一种希望,不 是丹培拉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原因。 ) 8C(A推理不合逻辑,原文是“绘画材料与作品的画面品质及技法、语言有着紧 密的联系。纵观西方绘画,材料几经变更,语言也从客观写实转向艺术家主观情感的 自由表达” 。B表述太绝对化,原文是“鲜有深入探究” 。D将未然说成必然,原文 是“我在艺术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将丹培拉和中国传统绘画的思想表述相融会,如 何以一种中国式的写意观,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动中表达个人生存体验和对大自然的审 美解读” 。 ) 三、三、9A(验:证据,凭证) ;10.B(都是语气副词,大概,恐怕。A 项,介

4、词,把/连词,表目的,来;C 项, 介词,在/介词,表比较;D 项,副词,才/副词,却,竟然。) ; 11.C(是袁珙相术的训练之法,说的是袁珙的为人); 12.C(原文“谛视”前的主语应该是袁珙,所以“燕王称赞他龙行虎步”理解错 误)四、13.(1) (普化帖木儿)果然被张士诚逼取官印,不屈而死。 (重点看“为”“抗节” ,两个要点,每点 1 分;没有主语不扣分) (2)燕王混在跟他长得很像的九个卫士中,拿着弓箭,在酒店饮酒。 (“杂” “类” “操” ,每点 1 分。 ) (3)假如赵国给秦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衡量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14.(1) “

5、惨” ,凄惨、惨淡,或者暗淡,表现出了诗人看到花后的一种心理;“寒” ,寒冷,凄苦,表现出诗人听到鸟叫声后的一种心理感受。两个词传神地表现 了当地的荒凉以及战乱给百姓生活造成的破坏。 注:解释出两个字给 2 分,赏 析 2 分;共 4 分。 (2)写出了一片荒芜、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 的憎恶,对百姓的同情。 注:景象 2 分,感情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五、16(4 分) 17(1 分)就曼德拉逝世(1 分)向南非总统祖马(1 分)致唁电(1 分) (或: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习近平向祖马总统致唁电) (4 分。每个要点 1 分) 18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

6、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的不利于他 人的行动。或:道德风险指签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追求自身效用 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单句 1 分, “道德风险”特征 2 分,语序恰当 1 分) 概念的定义必须是一个单句,要通过分析这几个句子的结构及内容来确定这个单 句的主干,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六、19三个阶段:为人儿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 (或者:为人儿女时,父母 在的地方就是家;与人做伴侣时,两个人在哪,哪就是家;为人父母时,儿女在的地 方就是家。 ) 。家即意味着亲人、爱人之间温暖、安心、真挚的情感交融和相互需要; 但没有一个家是永恒不变的。 (答出三阶段得 2 分;答出家的

7、内涵一条 1 分,共 2 分。 )20一是结构全文(答线索亦可),三次追问,三次打破人生不同阶段对家的温暖想象;二是步步递进,引发深思,让读者沿作者思路探讨文意,追问家之于人生的最 终意义;三是暗示文意:答案即在问句中,这个家会怎样呢,这个家终难免失去,每 个个体只能独自面对人生;四是用反复手法,强调家的不永久性。 (答对一条得 2 分,答出两条得满分 4 分;意思对即可)21作者从引用的诗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中选取“寒色”两 字为题,意即“寒” (孤寒、凄冷)是人生的底“色” 。 “家”是人追求温暖、安心、 永恒的爱的物质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可以有,但对有限的生命而言,永恒是不

8、存在的。 无论怎样的“家”终将失去,且成为个体的回忆,个体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这 就是人生的终极“寒色” 。 (答出寒色与引文关系得 1 分,答对其内涵得 3 分。对内涵的回答赋分可根据答案深度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22开放式答案:人生如果难免孤凄,我们要坚强面对;家的温暖、安心与爱极 其珍贵,我们要知道珍惜拥有且切实感受;对于家所寓含的爱、美、温暖的永恒追求 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管终将“寒色” ,但追求永恒。 (说出一种认识可得 3 分,说 出态度再得 3 分。有其他认识,能自圆其说也可。 ) 23. 审题指导:分析材料可以抓几个关键点:“一片金黄”“一穗泛青” , “准备收割”“已

9、经落地” , “一贯风格”“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 立意 1:农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 ,等最后一粒麦穗黄了再收割,并且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事物尽善尽美。众所周知,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 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没有缺点就不是人了,而成了神。由此可以立意为:不要苛求完美,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瑕疵。 立意 2:从“等这穗麦子黄了再割” , “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 “所有的麦子都已落地” 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农夫一味的等待,没有抓住收割成熟麦子的大好时机,导致本该 有的收获却化为泡影。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等到你准备好了,要靠自己去争 取,尽自己的力量去做。

10、否则,后悔莫及。由此可立意为:一定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时不我待。 立意 3:“一穗泛青的麦子”是小, “一片金黄的麦子”是大,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 了所有麦子的收割,只顾局部不顾整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由此可立意为:不要因小失大,做事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获得最大 的利益。 以上三种立意,可归为一类立意。 农夫因为一穗麦子影响了所有麦子的收割,他不懂得放弃这一穗麦子,去收获更多的 成熟的麦子,导致损失惨重。由此可立意为:要学会放弃。 以上可归为二类立意。参考译文: 袁珙,字廷玉,鄞县人。袁珙生来禀性与众不同,好学习能作诗。曾到海外洛伽 山游历,遇见一个非凡的僧人别古崖,教

11、给他看相的本领。先抬头看明亮的太阳,眼 睛眩晕,再把赤黑豆撒暗室里,找出来;又在窗外挂上五种颜色的丝线,对着月光辨 别它们的颜色,都没有错,然后给人看相。他的相法就是在晚上点着两个火把,看人 的样子、气色,并且参考人的出生年月,从不出错。 袁珙在元代时已经出名,他相看过的士大夫有百十人,预言他们生死福祸及降临 早迟,连同具体时刻,没有不出奇应验的。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从福建经过海路来见他。袁珙说:“您神气严肃,举动迅速,这是大富大贵的面相。但印堂中间有红气,到任一百四十天后将被人夺去官印。然而您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名声将流传于后世, 望能自己努力。 ”普化帖木儿在浙江处理南台事务,后来果然被张士

12、诚逼取官印,不 屈而死。袁珙对江西副使程徐说:“您帝座上黄色紫色接次出现,千日内将被授予两 个好职位。但您冷笑无情,不是尽忠守节的人。 ”程徐一年后被拜为兵部侍郎,再升 为尚书。再过二年后投降明朝,做吏部侍郎。袁珙为陶凯看相说:“您的额、颊、鼻、 左右颧骨都很配合,但是气色还不开朗;耳口额鼻很分明但光泽还未显现,应该暂藏 光芒等待时机。不出十年就会因为文才被重用,成为另一朝代重臣,官居二品,大概 会在荆、扬间任职吧。 ”陶凯后来果然在明朝担任礼部尚书、湖广行省参政。他相人 之准确都是如此。 洪武年间,袁珙在嵩山寺遇见姚广孝,对他说:“您将是与元代刘秉忠一样的人。希望您能珍爱自己。 ”后来,姚广

13、孝向燕王朱棣推荐袁珙,召他到北平来。燕王混杂 在跟他长得很像的九个卫士中,拿着弓箭,在酒店饮酒。袁珙一见就上前跪下说: “殿下您为什么不爱惜自己到这里来。 ”那九人笑他胡说,袁珙就说得更加恳切。燕 王这才起身离去,召袁珙进宫,袁珙仔细相看说:“走路如龙似虎,前额高耸,是位 太平天子。四十岁时,胡须长过肚脐,就可以登上皇位了。 ”后来,袁珙见到王府的 军官士兵,都保证他们可以成为公侯将帅。燕王担心这些话泄露出去,就将他遣送回 家。等即位后,燕王召见袁珙担任太常寺丞,赏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还有住宅。 成祖皇帝准备立太子,内心已经有了打算,但是许久下不了决心。袁珙相看仁宗说: “这是天子。 ”相看宣宗说:“这是万岁天子。 ”太子的位置这才定下来。袁珙看相,就能知人心术的善恶。世人不畏惧大义,而畏惧灾祸,袁珙总是顺着 人不好的行为引导他们到好的地方,能够听从他而改变品行的人很多。他为人孝顺忠 厚,对待同族的人有恩德。他住在鄞县城西,在住宅周围种植柳树,自称柳庄居士, 著有柳庄集 。永乐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赐祭葬,追赠为太常少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