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285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高考语文精粹(新课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高考精粹(语文课标版)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吉祥瑞兽吉祥瑞兽 张勃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 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 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5 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 之“嘉瑞也” ,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 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

2、现 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 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 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 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 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 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问则又开展龙舟 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俗成的活 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

3、剃龙头” ,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 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 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 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 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 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 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 “五” (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 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

4、,因此古 人认为五月是“恶月” ,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 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 ,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 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 、悬艾老虎素(用彩绸 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 、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 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动物比 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没有一种动物文化 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

5、拜是多民族共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 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 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 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 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志。 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龙一样迅速 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百科知识 20121) 1下列关于“

6、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达的 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的龙 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这 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

7、位。B因为龙是吉洋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 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这种 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一种 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虽各 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滇。其实龙 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C龙的文化

8、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仪 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 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备选备选 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慢生活慢生活”流行流行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 11 名猝死者,都是患心脑 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 37 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社会脊梁,肩挑事业、 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 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

9、”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慢餐饮” “慢旅游” “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 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 “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 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 生活再苦心不累” 。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 ,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对法国人来说, 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慢而有序,慢中有乐。 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10、。除此之外,还有若干处于亚 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劳碌者。许多人是 “前 40 年拼命挣钱,后 40 年花钱买命” 。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 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缺 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 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 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保护和储备。慢生 活不是

11、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 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 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的人,永远 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选自百科知识2009 年第 11 期)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慢生活” ,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 “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 “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

12、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 “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要的 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中有 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 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首先实践

13、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 “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功。【备选备选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唐代统治者将西域视为应对突厥和吐蕃威胁的战略侧翼,采取了意义深远的战略规 划,特别是实行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实边策略,改变了南北朝以来 的对立局面。并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的凝聚力,有效保持了西域的 社会稳定和发展,从而使丝绸之路畅通东西,大唐文明辐射欧亚,成就了中国历代中央 王朝统治西域的一段经典时

14、期。张骞通西域后,随着大批汉人进入西域,汉文化也随之在西域传播开来,作为中原 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儒学也传入西域。唐王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深深影响了统一后 的西域。儒学文化日渐成为西域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礼仪的操守。儒家经典思想 被正式纳入西域子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核内容,许多吐鲁番文书都体现了儒家思想 在西域社会普遍传播的事实和对西域民众的影响程度。正是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 文化在西域社会的广泛传播,铁勒首领、名将契必何力虽为一介武夫,亦可随口诵出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的佳句。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步嵌入到西域各宗教之间。唐代是西域宗教史上一个集大 成的时期,萨满教、佛教、袄

15、教、景教、道教等宗教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以佛 教为主的多宗教并存格局。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入到各个教派之中。在吐鲁番出土的佛 教文书中有大量“急急如律令”的道教术语,而回鹘文摩尼教经典中亦有释迦四门观 和阿难达法问的佛经内容。在西域,孝也成为儒、释、道等文化内涵中的根本内容。唐代文化认同政策,有效促进了西域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一 个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以高昌为代表的西域诸国仰慕中原文化,使汉文化在少数民 族中广为传播,在西域社会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基础,加之唐代民族政策的包容和开放, 使唐代的文化实边政策被唐代西域社会普遍接受。在这种民族融合和天下一家的氛围中, 民族平等

16、与文化融合成为唐朝重要的治边之策。这种民族一体与文化融合的思想成为唐 代社会的主流观念。 “华夷一家”的思想在玄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唐 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程度。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成为包括西域在内的各民 族的“可汗” ,中华一统的局面由此达到新的高度,影响深远。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藏的正确策略,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 大量中原民众、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 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 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不仅在战略上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 ,而且西域 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化向中亚的自然 延伸的地域。 1下列关于文化认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