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245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苏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来源于语文网中网本资料来源于语文网中网 语文(必修语文(必修 2 2)结业考试试题(卷)结业考试试题(卷) (苏教版)(苏教版)说明: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 分)1诗文原句和文学常识填空。 (5 分)(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_。 (荷塘月色 )(2)想当年:金戈铁马, _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苏轼是 朝大文学家, 词派的创始人。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_。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 分)A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了翠翠和祖父之间相敬如宾的感情,同时

2、叙写了翠翠和傩送初次相见的故事。B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 ,是非常偶然的。C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一下,一个盲人,一旦见到光明,周围平常的世界是多么的新鲜和神奇。D史铁生解悟到了生命的内涵,于是顺理成章地安然于生命的逆转与命运的安排而不再恐惧。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琼珊心中所牵挂的最后的几片常春藤叶,既是她不断凋零的生存愿望,也是她尚未完全放弃的最后一丝生命寄托;贝尔曼画出的那片常春藤叶是生命的杰作,它既是贝尔曼的生命绝唱,也是琼珊的生命序曲。B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因战争刚刚失去了双臂和一条腿的“我” ,被送到改造为战时医院的母

3、校救治,这一精心设置的巧合凸现了深刻的社会悲剧,使得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学生与炮灰、健康与残疾的冲突触目惊心。C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提倡用现代诗歌来开拓散文的新境界。在听听那冷雨中,他借助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觉联结在一起,使形象在联想中得以凸现,让读者与作者沐浴在“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意境里 D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而笑,时而哭,忽又转悲为喜,安慰黛玉,吩咐婆子,逢迎贾母,显耀自己,面面俱到,处处讨好,鲜明地表现出这个人物完全不守做孙媳儿媳的规矩礼数的性格特征。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擅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

4、的灾难。.m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利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品尝嗅闻。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种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1)用汉语拼音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佳肴( ) 给( )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应改为 应改为 (3)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官”一句应放在原文中 句与 句间最合适。 (只填序号)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对产生语病的部分作

5、恰当的修改。 改为 5给下列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 (不超过 12 个字 ) (4 分)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便宜。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儿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标题: 二、阅读与鉴赏(二、阅读与鉴赏(40 分)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 67 题。题。 (5

6、分)分) 越调越调 小桃红小桃红(元)杨 果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注兰舟:相传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以后用为对船的美称。 南朝旧曲:指陈后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 ,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司马泪痕多:指白居易琵琶行中“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句。6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分)_7 荷塘月色中引用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西洲曲中的采莲人和本曲中的采莲人的情感是否一致?为什么? (3 分)_ _(二)阅读下面(二)阅读下面阿房宫赋阿房宫赋选段,完成第选段,完成第 8

7、12 题。题。 (14 分)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4 分)(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_ _(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_ 9作者认为六国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_ 10古人评价本文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你认为杜牧的未尽之意是什么? (3分)_ _11选段主要运用 、 等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赋体文铺陈渲染的艺术特色。(2 分)12仿照例句,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用浅易的白话文进行评点 (3 分)例句:不敢言而敢怒。评点:秦皇的暴虐,天下的愤恨,一语道尽。(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评点: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评点: (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 13131616

9、 题。(题。(1010 分)分)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先生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先生新华网北京 8 月 2 日电 八月的北京,天蓝草绿,阳光灿烂,处处洋溢着迎接奥运的喜庆气氛。2 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看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季羡林老人,向他致以亲切问候。“季老,我提前给您祝寿了。 ”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温家宝趋步向前,握住了季羡林先生的手。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4 天后的 8 月

10、6 日,这位学贯中西的老先生将度过 97 岁寿辰。这已是温家宝 2003 年以来第五次看望季羡林先生。每次相见,两位老朋友都能坦诚交换意见,聊得十分愉快。房间宽敞明亮,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大大的“寿”字,季羡林特地穿上了一身银灰色的中式服装。“因为过两天比较忙,今天提前来给您祝寿。 ”落座后,温家宝亲切地问季老:“我记得您今年 97 岁了。思维还这么清楚,是不是和常用脑有关?”“对,大脑要不停地活动。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今年灾害多,年初是冰雪灾害, 512大地震也是多少年没有的。 ”“地震以后政府反应快,威信大大提高,对当地人民也是教育。 ”“我常讲,几千年来,我们国家都是灾难和文明进步

11、伴随在一起的。有一句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是恩格斯说的。 ”看到季老反应这么敏捷,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们的历史总是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灾难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这个民族从没有溃散过,反而愈挫愈奋。 ”温家宝说。季老表示同意:“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灾难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也能锻炼一个民族的意志。 ”“我想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温家宝望着季老说。“是的。 ”季羡林肯定地回答。(原文有删改)13. 以上新闻题目简要地点明了发生的事情。如果从新闻主题的角度再命一个标题,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2分)标题:_14.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趋步向前:_学贯中西:_15.文中称温家宝总理和季羡林先生是“两位老朋友”,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来证明这一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