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153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湖南省隆回县周旺中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姓名 班级 学号 一、积累运用(32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 分) (1)珍 xi( ) (2)未雨绸 mu( ) (3)诓骗 ( ) (4)颓垣断壁( ) 2、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B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C毋庸赘言:无须多说话。 D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象,也不能理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B.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

2、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C.你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平民思想。也许有人对此不以为意,但我珍视它。 D.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经近 30 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 H1N1 流感防控。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 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3、 B 小石潭记和捕蛇者说的作者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是宋 代文学家。 C 白杨礼赞一文的作者是沈雁冰,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D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选自东坡乐府 ,作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 坡。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 艺术。 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熟尽在于此。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A B C D 7、按课文原文填空:(10 分) (1)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

4、? (2) 泊秦淮中,借眼前景,抒现实忧,写出了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名句是:“ , 。 ” (3)我国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登月计划也不是遥不可及。写出古人运用想象写 出的登月飞天语句: ,高处不胜寒。 (4)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中“ ,”两句来说明历史的潮流 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5)读下面句子,你会想起本册六七单元学过的诗歌名句。请在横线上分别对 应写出诗歌名句。 杜甫那颗长了翅膀的心,疾飞巴峡穿巫峡;韦应物如同那野渡自横的 小舟,时代的潮流激不起用世的双浆;李清照的心啊,像那风雨中摇曳的海 棠,落下遍地绿肥红瘦。 8、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情感和

5、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把美丽留给大家共同分享吧! 寄语折花者 B别对我动手动脚! 树木寄语 C我的形象全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 墙壁寄语 D抽烟有害身体健康! 香烟寄语 9、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 分) 表扬信 中学领导:贵校九年级(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九年级(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 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 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 补上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 帮助同学。这种

6、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 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此致 敬礼 方 旭的家长: 方明杰 李丹 敬上 2004-12-12 (1)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的一处错误是: 。 (写出画线处的序号)(2)有语病的是第 处,应改为: 。(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3)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写出在下面的横线上。二、阅读冲浪(38 分)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第 10 至 12 题。 (6 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7、便下襄阳向洛阳。 10、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12、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3 至 18 题。 (14 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 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

8、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3、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写出其意思。 故患有所不辟也。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代词,指代万钟之礼。 )

9、 B.行道之人弗受。 (助词,的。 ) C.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我。 )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动词,去、前往。 ) 1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6、礼记檀弓中说: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 思相同? 17、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中心论点?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8、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 19 至 22 题。 (8 分) 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苗香

10、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 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 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恰 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 惑。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绝迹。 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 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 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 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 在现实生活中,

11、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地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 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 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 。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 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 ,做一 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 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前形势无动于在,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 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 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

12、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 辱? 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失。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到关 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 联的东西所引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 便是时代进步之时。 19、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人身穿的“长衫”指的是: 20、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 ,当今 社会的一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段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 21、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 “同情和怜悯 。 “其间夹杂些许 困

13、惑” 。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 ,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段内 容归纳出两个词回答) 22、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 23 至 27 题。 (10 分)心灵上的百合花 (台湾: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 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 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 (批注:不因身处逆 境而甘于平庸,难过。 )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 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 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 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 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