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100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大附中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 (3) ,初为霓裳后六幺 。 (白居易琵琶行 )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 (5)雁过也,正伤心,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

2、言文,完成 2-5 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 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 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 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猎者 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

3、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 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 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 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

4、何异乎!”又问曰:“猛兽 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 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 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 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 D余

5、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 3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3 分) 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 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 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 到他那儿寄

6、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 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 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3 分) 译文: _(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3 分) 译文: _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7、清 溪 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3 分)(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袋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 露。曹操就杀了董承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

8、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三国演 义 ) B伐魏之事,群臣多有非议,后主犹豫不决,孔明二次上表,即著名的后出师表 ,在表文中孔明陈述了六大 未解之事,说明了自己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志。后主览表之后,赦令孔明再次出师。 (三国演 义 ) C 贾敬寿辰宴上,贾瑞见到凤姐,起了色心,凤姐虚应贾瑞,贾瑞却信以为真。之后,贾瑞一直惦记凤姐,趁 贾琏不在家之际,借口请安来见凤姐,凤姐表面笑迎,暗中却设下狠毒的相思计,害得贾瑞有苦说不得。 (红楼梦 ) D觉民躲在黄存仁家,整天被希望和恐惧折磨着,但是爱情的力量让他支撑下去。在觉新的安排下,趁张太太 不在家,觉民与琴终于见面了。两

9、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见面后,抱头痛哭,诉说着别后的思念。 (家 ) E因为主政的张军长表示要施行新政,并支持学生们的进步活动,所以觉慧积极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 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后因周报言论过激而被查封,于是觉民和琴便决定筹办 利群周报 (家 )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1)在得了天水、冀城、上邽三城后,面对诸将“何不去擒夏侯楙”的疑问,诸葛亮答道:“吾放夏侯懋,如放 一鸭耳。今得伯约,如得一凤也” ,足见他对“得一凤”的重视。请简述诸葛亮“得一凤”的经过。 (100 字 左右) (5 分)(2)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这是红

10、楼梦第四十六回的回目名,请说出“鸳鸯女”所指何 人,并简述“誓绝鸳鸯偶”的经过。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 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论语述而篇)(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D

11、孔子认为,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2) “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 (3 分)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1)人类能进化到今天的优秀和强大,胜过一切其他动物而统治着整个世界,是因为我们获得了理性,即认知世界、 概念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动物学研究表明,其他动物如灵长目 也有初等的认知、简单的思维和粗浅的推理能力,但都不如人类的能力那么强大、系统和深刻。只有人类具备理性思维 和行为能力。 (2)人的理性包括感性认知,

12、学习记忆,思维推理和智能创新四部分。 (3)感性认知是通过观察和接触,认知周围事物的特征性属,形成概念,区分类别,认清其相互关系。动物认知食物 和猎物,鼠见猫逃窜等,多是先天遗传技能。除高级灵长类外,都不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的影像,经长期训练也不成。学 习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发达的大脑是浩瀚记忆力的物质基础。符号语言和文字是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工具,积累和传 播知识的手段,是人类独有的后天习得的技能。能根据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推论是人类智慧 的表现。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悟性,探求真理的勇气和为集体利益的献身精神使人类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创新 智能。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现代科

13、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存条件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等都是人类智能创新的产物。 (4)理性是后天获得的能力,灵敏的受感器官,可靠的神经系统和强壮的大脑等是理性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公认后天 习得的性状和能力不可能遗传子代,至少短期内不能。每代新人的理性要从头学起,靠社会文化和教育塑造而成。社会 文化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培育公民的良好品德、优越智慧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没有先进文化的陶冶 和良好的教育而指望天赋予睿智美德是与科学规律相悖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生产和生活方式、语 言文字、风俗习惯、政治制度、法律规范、道德观念、科学技

14、术和文学艺术等。人的理性是从社会文化中,即群体的经验、 知识和习俗中通过模仿、传播、学习和教育获得的能力,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表现出来。生来即孤单孑立与社会隔离 的人无理性可言,连语言都不可能掌握。 (6)20 世纪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成就都提醒我们,人类不应该陶醉于自己智能的增长,思想的进步,科技的成就和对自 然界的某些胜利,绝不要忽略人的动物性这个本质。不管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即使走出了地球,登上了 月球,也可能造访火星,都不可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躯体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产生于和存在于自 然界。人类是地球上 30 多亿年的生物进化链中的一环,我们已彻底适应了这个自然

15、环境,每一滴血、每一种行为、每一 种思想、每一种理论、每一种主义都是这个自然界的产物。人不能成仙,自然界不能超越,更不能破坏,否则就是人种的 衰微、死亡和灭绝。航天科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宇航员要飞往地外星球,飞船上必须有类地的人造环境,否则就必死无疑。 (7)倘若把人的生物性称为兽性,则人性等于兽性加理性。兽性来自遗传,基因万年笃守,千年不见有变。理性获自 文化陶冶和教育,随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而迅速变化。近代生物进化学者们一致认为,兽性难改,理性的可塑性却很大。 文化、科学和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机杼。即使人的兽性万年不变,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总在提升着人的理性,增 益着人性的光辉。 (8)后天获得的理性,如科学、文化能否影响人的兽性进化?科学界仍有争论。20 世纪生命科学主流仍然否定法国拉 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获得性状”可遗传后代的理论,认为缺乏实验证据。多数人认为,科学文化的进步会影响甚至操纵人 的遗传特性,如优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