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688015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2017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无答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周周清周周清 一、重点词解:60 分邹忌修( )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也!”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 )我也;妾之美我者,畏(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于是入朝( )见

2、威王曰:“臣诚(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 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 )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 )进。期年( )之后,虽(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二、译句子:10 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妾妻之美我者,畏我也: 今齐

3、地方千里: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六、选择题:30 分、加黑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穿戴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客之美我者”相同的是( ) A、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齐国之美丽者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王之蔽甚矣 3、选出和 “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客之美我者,有求于我也 B、皆朝于齐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所欲有甚于生者。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能面刺寡

4、人之过者(全面的) 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A、 B、 C、 D、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一句翻译正确( )A、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B、能够在公共场所诽谤(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C、能够在市场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D、能够在市场讽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正确( )A、几个月后,时时才有人进言规劝;一年以后,虽然有人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 B、几个月后,时时才有人进言规劝;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规劝,也没有

5、什么说的了。C、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不满一年,虽然有人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D、几个月后,偶而才有人进言规劝;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7、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8、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 )A、邹忌欲言劝大事,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B、邹忌运

6、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亦受蒙蔽,将家事、国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C、由于齐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D、本文第一段里的三问三答,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内容相同,语气相同。9、下列理解正确的( )A、本文的故事的情节是:比美讽谏纳谏悟理成效B、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运用类比,阐明道理,由抽象变具体,由深奥变浅显,由逆耳变顺耳,威王就容易接。C、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害怕。D、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略,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详。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 )A、本文记叙邹忌因求

7、问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一事,而发现受到蒙蔽的事实,进而联想到齐王受到的蒙蔽更厉害 .。B、邹忌用自己和徐公谁美之事作喻,抓住受蔽的大事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邹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C、巧妙设喻,由国事联系到家事,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D、人们争相进谏,结果诸侯皆朝于齐 。附加题(共 10 分)1、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些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请在以下备选对象中,选出你认为刻画得最精彩的人物,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人物形象。(限 80 字内)( 4 分)备选对象:施耐庵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鲁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契诃夫

8、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2.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 3、4 题。(6 分)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浮生:取自庄子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1)这首词的优胜之处就是写景的时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就这个方面简要赏析。(3 分)(2)有人说“殷勤”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结合作品分析此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1A 2C 3D 4A 5A 6D 7B 8D 9B 10C 附加题(1).词中写“林”“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景物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白鸟”,形象活泼、生动有趣。(1 分)作者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1 分) (2).有人说“殷勤”一词巧妙表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2 分)参考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殷勤”一词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赏景的欢快闲适心境。天公殷勤地在三更下了一场雨,于是使浮生一日得以凉爽。“殷勤”是用拟人化方法表达出作者对天公降这场良雨使得出游更添情趣的喜悦之情。(答对 2 点即可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