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880067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创新精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 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发展进程。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体会。 1.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创新情感是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契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 它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 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 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

2、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创新教育必须将创新情感与创 新能力的培养协同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穿插讲述伟人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让学生感受坚强信念给予人类攀越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的力量。 通过语言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 2.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 能力, 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 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 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3、2.1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 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 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孩子的 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 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2 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

4、的思 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 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具有这五个 特征的创新思维能使学生更顺利地解决对他们来说的新问题,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 识广泛的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更轻松、更顺利。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 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2.3 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 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仅就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而言,要培养

5、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 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 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3.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 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

6、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 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 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做好创新意识 的引路人。 4.引导学生尝试“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 个过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确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总觉得没有给学生自由宽广的空间 供学生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向转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 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 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 导的是“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主动、探究、合作” 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从中扮演了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