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532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12 届高三第三次联 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人:高安中学 新余一中 第卷 (选择题 共分) 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合题 目要求。目要求。一、一、 (分,每小题分)(分,每小题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颤动(chn) 空白(kng) 河畔(pn) 壮志未遂(su)B 孱头(cn) 纨袴(ku) 蜷缩(qun) 户牖绳枢(yu)C 讪笑(shn) 典押(y) 角徵(zh) 盗跖颜渊(zh)D 葳蕤 ( tng) 落蕊(ru) 横亘(gn)

2、怙恶不悛(qu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尺牍 狙击 赍发 雕梁画栋 B 淋漓 赎罪 敕造 交接义式 C逦迤 彷徨 插坐 缘木求鱼D萧瑟 祈祷 按装 肉袒负荆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 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远程教育 计算机网络充分发挥作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毋庸置疑,铁路电话订票使很多旅客获得了便利。但是,铁路局数万张车票无人领取的状况也反映了有的旅客把电话订票当成儿戏,缺乏 的诚信。A 退变 经过 一诺千金 B 蜕变 通过 一诺千金C 退变 通过 一言九鼎 D 蜕变

3、经过 一言九鼎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 月 1 日,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境内的商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还金闾碑”被拆除,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B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国领导人将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C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 57 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任何单方面的举措,都是非法和无效的,都不能改变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4、。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 ,总是情动神伤, , , 。 。 , , 于是感动变为勇气,当人们明白,原来人性中的美好是如此地可爱,如此地触手可及时, 感动中国已经播下了一份希望。每个故事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比如亲情、勇气、奉献、爱心等等因为那些人和事无一不触碰到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如今的社会,人们普遍缺少敬畏,于是缺少束缚当看到这些活生生的榜样时,人们不自觉地对照自我,反观内心但总结起来无一不指向人性的美好那些身边的普通人,能在一瞬间选择放大自已的善,或者用一生坚守某种品质,着 实让人充满敬意 A B C D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

5、确的一项是( )A赴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宝玉就趁赴考的机会,独自出走了。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宝玉,宝玉已做了和尚。 (红楼梦 ) B. 论语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 子路的率直鲁莽, 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 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可怜的高老头快断气了,他还盼望着两个女儿能来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请他的两个女儿,两个女儿都推三阻四不来。老人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他长叹一声,说: “唉,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给女儿遗弃!” 。 (高老

6、头 )D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欣然应允。(三国演义 )二、二、 (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其典型代表是齐鲁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7、。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 115 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 78 名,占全国的 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

8、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到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

9、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

10、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28)7关于“江南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特性是在与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化及荆楚文化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B南文化富有抗争性,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且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C江作为一种诗性文化,在感性审美、现实诉求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层面得以体现。D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共同促进了中国文化

11、在互补中的发展。8对“江南文化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对中国近代与实业作出重大贡献。B江南文化特有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带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C江南文化浸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当代先锋文学家们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D江南文化培育出的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促使全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圈先锋作家对文学的信仰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B先锋作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且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同的反

12、讽方式加以体现。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受益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且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D厚重而精致的江南文化精神,不仅造就了江南先锋作家,也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三、三、 (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求谏吴兢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 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 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 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

13、,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 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 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 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 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

14、须 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 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 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 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 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 正,多主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政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勉励 B寻亦诛死 寻:不久 C如属文之士 属文:叮嘱写文章 D言语致失次第 次第:(言语的)顺序、先后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失其举措 其若是,孰能御之B愚臣处不讳之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言而不用 臣诚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