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87077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空传译-博物馆的古代人说故事文.图∕屈慧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館訊第 357 期 時空傳譯-博物館的古代人故事時空傳譯-博物館的古代人故事 文圖屈慧 摘要摘要 考古學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吸引社會大眾對古物、史前人骨骸的好奇,國中 小教育也將之納入鄉土教學,各博物館也紛紛推廣考古教育。考古在 學術研究 層面包含建人文化發展史,從推廣教育的觀點看,它是人長期經 驗和知的結晶,也是教育下一代的實體標本;從社會的觀點看,它表現世 界各地區、各民族、同文化的具體成就,引導後人再創新機。本館人學組過 去曾推出失史前惠人、古早台中人I、 II、城市考古特展等, 將考古學與地方文化資產結合。105教育部中程計畫補助本館至明3月啟動 古代人常設展局部新,一方面加入近挖掘出土

2、新資,呈現考古知内容, 俾益展大眾的時間意之縱深,及進一步探討自然科學、永續環境共享策。 本文藉由人文化廳的考古展示新,其中特別針對遺物所代表意義進考 古的教與學,重新思為麼學考古?如何透過史前人故事瞭解臺灣的全貌與 特殊性?如何瞭解環境變遷及分族群、階級、全民的史?二十世紀考古展示 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我們期待多的與以探討過去、展望未。 關鍵詞:考古學、考古展示、考古教育、永續環境 1 前言 在西方學術,考古學早於19世紀已漸發展成一種專業。尤其上個世紀,碳 十四等鑑定代的方法建,加上各種出土物運用科技整合、判,使人史前 史考古學的幅員大大增加。當然考古學只是學術象牙塔專家的一種興趣而 已,它

3、的任務在試圖解有文字史以前,也就是所謂史前時代人是如何 在地表生存、遷徙、擴散與演化的。因為上述遠古人群居住、遷徙的過程,其居 地往往產生變動、風化、堆積,而有些幸運未被擾者,被埋藏在現今的地表之 下,構成所謂的文化層。而這些文化層又會依循時間的先後疊加,如均 變所述由下往上排序。考古學者的任務是經由挖掘這些文化層,由其中 出土的遺物及各種人居的現象,科學的推導史前人的生活、文化、習 俗等。進而教導學子及大眾認人是從古到今如此這般建起人文明的 (圖1)。 文物現2 圖1. 史前居住環境之發掘與展現過程 博物館展示從遺址和文化層發掘出土的遺物,靠著科學的推導與原,揭發 脫原先居住環境的文物,賦予

4、文化層及遺物現象生命與背後蘊含豐富的訊 息,考古的教育可藉地質學原敘人故事與深層意義。本館近續推出 失史前惠人、古早台中人I、 II、城市考古等(圖2)特展,一 方面將考古學與地方文化資產結合,從挖掘、蒐藏到呈現成果;一方面期盼介紹 考古知給大眾,在博物館展示運用文物典藏與設備製作多媒介的整體語言,俾 益展公眾的時間意之縱深,及進一步探討自然科學、永續環境的共享策。 史前人居環境(生活、文化) (三維時間) 文化層 (二維時間) 象史前人居環境(生活、文化) (三維時間) 大眾 自 然 堆 積 考 古 揭 發 考古推導、 原 考古展 示、 教育 圖2. 城市考古特展中的南勢坑界牆 考古展示考古

5、展示 一般博物館有關考古的展示多是陳古物,從地方型學及與其他器物 的組合關係呈現,考古展覽有別於其他展覽的獨特之處在哪?大家都知道 遺物是重要的,但如何表現才能彰顯其獨特意義?是否跳脫出物質窠臼讓展 示情境可以脈絡化、生動化且較具吸引?考古團隊從惠遺址發掘時即注 意到岩芯在城市發展紋的重要性,遺物出土時其座標上的自然沉積,如礫 石、沙子或黏土,即所謂的層位脈絡關係也很重要,因為遺物生存的環境蘊 含著豐富的史前地層訊息,這也是考古同於盜墓和挖寶之處。埋藏環境中 的特有生命以及其蘊含的意義可以讓人們傾聽時空長河中的低語呢喃。既 是以台中為主題,分別以盆地、平原、海的地空間架構,展示在地的 史前文化

6、及自然生態的多樣面貌,期待成為一個動態的鄉土教育場域,讓大 眾認古早台中人、城市考古的最佳窗口。此外也請在地志工導覽 (圖 3),有的人將對遺物的解用日常用品加以詮釋,十分有想像;甚 至將自己對城市發展與遺址的維護提出看法。考古遺址與社區發展有何關 係?遺址是一種容損壞、能再生的文化資源,埋藏在社區地底下的文化 遺產提供過去人生存的真材實。因此,土地用必須加以控制並 予以合地開發,以對遺產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限。考古遺產在發掘之後 公開展示,可與社區的永續發展做結,因為遺址與遺物均屬文化資產範 疇,考古教育推廣可納入文化資產經營的項目,一方面培養新世紀公民,一 方面也可加深居民對社區住地的認同。

7、3 圖 3. 在地志工導覽可加深居民對社區住地的認同 古代人新 古代人新 本教育部中程計畫補助本館啟動古代人常設展局部新,過去史學者以西元 1624 ,荷人在臺南市附近登當作臺灣史的開端,但是澎湖海溝的資可以將臺灣史延伸至新世,冰期時大的冰雪凍結在地面上,使海面下 100 多公尺,當時就有許多動物及古人到達臺灣。科博館的使命是推廣自然科學教育,因此本次新故事將由館內人、地質、生物學組研究人員合作,在啟動之初首先釐清內容及展覽敘事呈現方式,接著確定推導故事動線挑選適當的物件,文物皆自館內典藏精粹加上近考古發掘,藉以重新解史前動、植物遺,及其使用、廢棄、埋藏後過程與史前人生活的脈絡關係。另外協同科

8、教組同仁檢視導覽內容與活動設計的語言適合,讓同齡層觀眾解考古科學面與生活化的一面(圖 4),並和設計師協調製作一個多媒介的整體博物館敘4 事,期待通過動用各式設備,甚至透過指間的觸碰,讓千的時光化為距。圖 4. 大小朋友喜歡動手操作探古人世界 考古學是一門有趣的學問,吸引社會大眾對古物、史前人骨骸的好奇,國中小教育也將之納入鄉土教學,考古在學術研究層面包含建人文化發展史,從推廣教育(extension education)的觀點看,它是人長期經驗和知的結晶,也是教育下一代的具體標本;從社會的觀點看,它表現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同文化的具體成就,引導後人再創新機 (圖 5) 。 出土遺物 遺跡現象

9、 挖掘 科學推導 發現 史前人生活、文化 建文明程 教導學子、普大眾 考古學者學術工作 公眾考古教育工作 圖5. 考古學與推廣考古教育之關係 本館期待日後透過考古的教與學與多中小學教師合作,近由於十二 國教推,社區中如何增加教育推廣之多元管道,加強對社區史文化的認 ,本組也將推出多考古親子教育活動(圖6)及友善環境的。20世紀考 古教育具有知深化的意義,從思為麼學考古?透過史前人故事瞭解臺灣 的全貌與特殊性,瞭解環境變遷是分族群、階級的全民史。考古只是 挖掘,而是扮演著將自然、人文科學知對應到史前生活與啟發公眾對土地的關 懷。近推動考古教育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具有正面的意義,同時希望爭取多 人與認考古的平臺,並能從挖掘、典藏、教育呈現建構多古代人的故事,5 讓民眾得以認過去、展望未。 圖 6. 本將推出多親子教育活動讓考古生活化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