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7020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彰显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 李文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 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 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课程标准 倡导的,就是语文教研所倡导的,语文教研所倡导的,就尽量地通过试卷呈 现出来,以尽可能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一致。一张好的语文试卷是学 生综合素质的展示台,答好这张试卷需要知识、能力,更需要智慧,考试命 题对教学有导向作用,命题应当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一、试卷的导向表现在语文的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

2、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 ”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 在。 ” 四年级试卷中的“我们发现有些广告乱改成语,如蚊香广告,把成语( )改成了“默默无蚊” ;摩托车广告,把成语( )改成了“骑乐无 穷” 。这样乱改成语很不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经典的广告语,我要把它 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_。 ” 此题学生必须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学语文和 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试题。完成上述试题,学生既要理解,还需评 价的能力。 (这里的评价,就是对自己积累的广告是否是积极进取的。 ) 又如:古诗词考查中,有很多古诗表达

3、了人间真情,如“孤帆远影碧空 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道题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运用,它体现了这样的理念:(1)注重 创设运用的情境。创设运用的情境和简单地指定默写某个内容相比,好处在 于避免死记硬背,使背诵必须跟理解相结合。 (2)注重引导形成记忆的储块, 检测是否能对语言精品进行检索提取。 (3)赋予积累的内容以丰富的文化内 涵。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古诗、名言、谚语,并让他们准确地运用,真正 成为自己的东西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积累。在教学 三年级下册荷花时,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后,我会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 诗或是一段话(可以是课

4、文中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接天莲叶无 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春天到来,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红的、绿的、紫的我会问: 谁能用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者,看到这情景,我情不自禁地吟诵 起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天如此充满生机, 可要珍惜这美好的春光,人们不是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 晨。 ”这样的语句常说,常练,学生就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遇到一定的情景 就会脱口而出的。 语文园地中有很多积累题,教师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要过多地讲解意思,要引导学生把这些词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去读去记, 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如三年级下

5、册三单元的“读读背背” ,我会这 样引导学生理解:如果你学习时,总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妈妈要教育你可用 哪句话来表达?(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如果你想为妈妈做些事,如烧 开水等,可妈妈就是不让干,你应用哪句谚语说服他?(花盆里长不出苍松, 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中,有以下名言:言必信, 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的,对于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你想用这 里面的哪句话来称赞他?(言必信,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6、。 ) 万年 牢中的父亲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尊严的哈黙呢?(精诚所加, 金石为开。 ) 将心比心你对明白了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者, 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然后又让学生讲述 了自己知道的和这些谚语相关的小故事,加强了对这些句子及课文内容的理 解,使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厚积”才能“薄发” ,在平时的教学 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运用并加以内化的积累。 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对我们的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无论是词 语,还是句子的理解一定会很到位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

7、践能力。因此,在 试题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题型,例如:A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人们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 _,_。是对思念家乡的人们最好的写照。B在小草纤弱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那么强大的生命力!难怪诗人感叹: “_”C小学即将毕业了,老师请每个同学用一诗句来表达你与同学的离别 之情,你用的是:_ D.母亲是伟大的,每当想起母亲为劳,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赞 颂母亲的诗_ E.设计两句环境保护的警示语,要有人性化的表达。如:在村边的小河 中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了保持河水干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牌,请你代 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语。(请勿使用“禁止”之类词语,字数不超过 20 个。) 上述试题设置了

8、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要求学生填写适合于这一 语境的句子,这是活的语文。实际上也在暗示教师和学生,无论是什么经典 的语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只是孤立地死记硬背,所学的东西就僵化了,再鲜活的东西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训练就着眼于综合运用,使学生能正确遣 词造句、准确表情达意,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 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培养学生生活中学语文的意识。 二、试卷的导向性表现在注重课本,培养理解能力。 1、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词语的理解能力。 课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考查中,无论是课外 阅读还是基

9、础题中,都相应地出现了词语理解题。 例:0708 年度四年级试卷的第四题是:选择带点字的正确意思,把序 号写在( )里。试题要求对“清、沉”的字义进行理解,有些句子就 是出自课本。如,溪中有数不清的搭石。清波漾漾。卡罗纳的妈妈不在了, 我们的心情很沉痛。这些题,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例子,联系上下 文以及生活实践加以理解,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再以此为依托加以 拓展,注重知识的广泛性。 又如,去年综合素质抽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用“”画出与“四海为 家”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年级的试题中,也有类似的题型。要想提高学生 答题的正确率,就要在课堂上下功夫。 去年五月份,我到勘四去送课,讲的是月

10、球之谜 ,在阅读中,一学生 提出“荒漠”是什么意思?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在第一次见到一位新老 师,而且是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敢于提出问题,很了不起。我非常欣赏地看 着他,说:“你真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相信你再读读 课文的第二段,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这时,我又面对全班同学说:“来,我 们一起读读这段,然后用笔把这个词语的意思在书中画出来。 ”这段读完后, 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月球表面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 何生命。 记得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课时,我反复地阅读教材后,发 现文中有生字“振”组成的两个词语,一个是“为之一振” ,一个是“振兴中 华” 。我把这

11、两个词作为本课字词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引导:这 篇课文中最让你受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的声音。 ”周恩来清晰而坚 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此处,可反复引读,直至学生读出 清晰而坚定的语气)之后,让学生从书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代替这句 话。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很快找出词语“振兴中华” 。听到“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我们都很感动,很激动,很受教育,因为这句话出自一个十二三 岁的孩子口中,别的孩子只是为了明理、做官、挣钱、吃饭,而他竟有如此 抱负和胸怀。 当周恩来说这句话时,魏校长有什么

12、反应?学生们齐声说:“为之一振” 为之一振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们纷纷坐直了身子,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不仅仅要会给字组词,更重要地是引导学生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运用这些汉字及其组成的词语。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 充分发挥考试的引领作用。07 年四年级第二学期中的一题是:班里要选一名 劳动委员,我对老师说:“我想当,而且一定能干好!”老师微笑着用了一 个成语夸奖我。这个成语是_。 (毛遂自荐)这是课本中的一个成 语故事,这道题创设了我选我的一个情境,只有学生在真正读懂毛遂自荐的 意思,才能准确地运用好这一成语。又如五年级上册试卷

13、中的第六题按要求 写成语:“带数字的成语、带颜色的词语、带动物的词语”也是结合课文内 容,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词语积累” ,创设了语言积累与运用 的情境,对学生语言积累与运用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 2、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对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前几年,局试卷中出这样一道试题“我会按原文填空,还会用这样的句 子写出某种花的颜色多或姿态多。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 起伏的丘陵 ) ,有的像( 险峻的山峰 ) , 有的像( 矗立的宝塔 ) ,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结果一些老师向我们反应, 这样的试题就不应该出,因新课程中要求学生有独特的体验,教材中也写到, 你喜欢哪段就背哪段,你这样

14、出题,今后我们教师出何去教。首先可肯定这 位教师对新课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但是别忘了 我老师的任务是什么,我们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对文本的认识理解 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试题中的这段话出自五彩池 ,这段优美的文字,不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课文的内容又如何理解呢?如果在教学时,把这一句式 引伸到生活中, “月季花的颜色可真多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 像” “月季花姿态不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下去, 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又怎么能不提高呢? 这学期教学四年级的七月的天山时,在学生读完文本后,我用幻灯 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读下面的一段话,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比喻句填在括号里。进入天

15、山,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 )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 ) , 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 ) 。 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道题在阅读中出现,检测的是学生读书是否认真,更重要地是检测学 生透过语言文字认识事物、想象事物的能力,运用恰当的比喻把事物描述生 动、具体的能力,品味词句的能力。 课标明确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但这并不意味着 能力也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的命题着眼于对修辞作用的感悟,语言的积累 与表达,突破了对修辞知识的考查。 3、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使考试命题更好地引领有效教学,在中高年级的试题中,是否能像 五年级的试题第十题那样创造性地链接文本内容,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 握情况、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状况,让语言积累的考查也焕发出了活力。 例,07_08 年度五年级的试题第十题: 从课文中,我有不少的收获呢,你看我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1)本册中介绍的著名人物有: 、 和 等, 其中, “我”最钦佩的是 ,原因是_。这 些著名的人物,让我想起了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