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2497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市首届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大学生心理转型期分析姓名:张梦阳学校:重庆交通大学学院:人文学院年级专业:09 级广告学所在部门:职务:联系方式:13618318559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都追逐于生活上的满足与享受,而忽略了重要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大学生。孰不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他的成就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我们这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我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都十分的敏感。这一切都将影响我们的心

2、理健康,现在的大学生,要么就是太过于杞人忧天,要么就是过分的开朗。万事都有个度,满了就会有负面效应。那么,从以学业为重的中学时代到了具有丰富多彩的大学时代,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转型以及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根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有超过 60% 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一项以全国 12.6 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 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据北京 16 所大学的联合报告,因心理、精神方面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37.9% 和 64.4% 。清华大学在死亡和退学的学生

3、中,精神分裂症占 60%,中国人民大学因患精神分裂症死亡的学生占死亡学生总数的 33.3% 。联系近几年在大学生中发生的一些极端事件,我们也许就会发现一些线索:2 0 0 2 年 2 月清华大学一学生硫酸泼熊事件、 2 0 0 3 年 12 月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赤裸跳楼事件、 2 0 0 4 年 2 月南京某高校一名男大学生和恋人双双自杀事件、 2 0 0 4 年 2 月中国政法大学一大四男生跳楼事件、 2 0 0 4 年 3 月北京林业大学一女研究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事件、 2 0 0 4 年 3 月北京大学法学院一名即将毕业的法学研究生在香山自缢身亡事件等。这些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或许可以从心理

4、健康方面找到一些答案。曾几何时 ,大学生被认为是天之骄子 ,是心理最健康的人群。但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的变革 ,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冲击 ,加上大学生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思想发展变化时期 ,因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 ,自杀、故意杀人等暴力事件与大学生联系在了一 ,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缺陷的极端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5、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对大学生心理转型原因分析对大学生心理转型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

6、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

7、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

8、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所需的交际能力,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在中学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培养过,这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的急剧转型,而部分学生因转型时心理不能疏通,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仅有几门有关高考的课程,中学老师还会日日辅导;而大学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老师对学生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导致学生学习会出现一个转变期,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

9、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远离家人会使新生,特别是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不适,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被琐事所烦恼。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

10、。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无所事事,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入学后

11、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是势力心的加重。部分新生认为:学的好不如混得好,与其花时间去学习,不如和老师同学搞好

12、关系,只要期末能不挂科就行。并且能在社团,校团委,学生会做一个领导,多学习社会经验比只看课本有用,从而放松学习。此外,当代高校的氛围不适合学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当代的高校对学校文化的建设没有一种自己独有的机制,都是照搬原样,导致学生对学习,对大学失去信心,并没有发现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学习学知识和学做人。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为学习而学习,只是为了各种证书。在这样的环境下,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接触了各种社会问题

13、,社会上的各种关系也渗透到了大学里面,大学生的社交关系等被看得太重,加重学生孤独感和怀疑心。大学生心理问题沟通及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沟通及疏导首先,新生要意识到并主动适应环境的改变。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闷头读书,或者将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对一切活动都排斥,这样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能适应社会的。勇敢面对大学里的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有目的地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自己的位置。其次,要积极调整,选择恰当的对策。在面对环境和角色的转变中,要从主观上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够消极等待;在自身角色转换中,要审时度势,选择性的改变自己与环境的不和谐。此外,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困扰,应

14、该努力自我调节,在这里,我提供几个我自己用来减压的方法:第一,不要为自己寻找逃避事实的借口;第二,再给自己一点爱,想想自己过去有过的美好回忆,它们都是自己的财富;第三,分散注意力,忙碌其它自己擅长的事或者乐于去做的事,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第四,让自己身心安宁,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来舒缓自己的压力;第五,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多往好处想想,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听听轻快的音乐,出去走走,应付自己枯燥的生活。总之,大学不仅是一个名字,一个称号,它是一门学问。在新生面临心理转变期时,需要的就是沟通,疏导以及自我调节了。只有多看,多读,多想,在这个大学的迷宫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积累和学习经验,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调节自己,在不同的角色转换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参考文献:朱玲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及原因分析廖桂芳与心灵有个约会黄珣,李刚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考察 由马加爵杀人案想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