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169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会上的讲话 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莅临我校参加这次会议。一年级学生踏入校门,开始了以学习为 主要活动内容的生活阶段。他们对学校生活感到新鲜好奇,但自制力较差,还保留着幼儿 好玩、多动的特点,对学校的制度要求不熟悉、不习惯,其行为也往往单以兴趣出发,专 注性、持续性较差,许多行为还带有感情冲动和模仿的特点,因此,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 新的教育环境,进入学生角色,有必要召开一次这么个新生家长培训会,不到的地方还敬 望谅解。 一、如何有效做好“幼升小”过渡工作,逐渐完成心理“断奶” (一) “幼升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幼儿园与小学遵循完全不同的“游

2、戏规则” ,面对突如其来的改变,孩子会 出现诸多适应上的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理问题,这些必须引起老师和学校的重视。 有专家分析,幼儿园的授课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的授课方式则以上课为主,课堂上还有 时间和纪律的约束。相比幼儿园老师“妈妈式”的悉心照顾,小学老师的要求更严格。这 些环境和要求上的变化,对孩子而言不亚于一次心理“断奶”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问题案 例。 1、恐惧学习 案例 1:去年开学初,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一直掺着妈妈痛苦,妈妈要走她也跟着要走, “她 第一次来到学校时,竟然对我说,妈妈我害怕。 ”家长刘女士说。幼儿园教育强调“呵护” 与“照顾” ,可是在小学里, “学习”成为了孩

3、子生活的主题,再加上周围的老师同学都发 生了变化,女儿在新环境里感到孤独和陌生。 原因分析:幼儿园是一个五颜六色的童话世界,孩子在玩具的天地里生活。他们的床具是 卡通样式,桌椅也被布置成圆形,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与同伴做游戏。而当他们来到小学, 看到墙壁是统一的白色,整齐的桌椅朝向黑板时,心里会有莫名的焦虑。 在幼儿园阶段,不会有人过分要求孩子成绩的好差。可是一旦他们进入小学,老师和家长 都有了新的期望。据统计,69%的家长希望孩子的成绩名列前茅,91%的家长想让孩子担 任班干部。孩子在幼儿园中玩耍的同伴,现在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 幼儿园不会对孩子进行过多约束,可是进入小学后,严格的制度要求孩子

4、规范自己的行为, 他们个体的需求也不再被重视,孩子必须摆脱任性的习惯,在集体中重新认识自己,否则 将会被同伴排斥在外。 2、不懂学习 案例 2:我们见过这样一个小孩,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都在外企工作,没时间管教他, 平时就让爷爷奶奶照看抚养,这让他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刚入学时,他座位周围总会 有纸屑和小本子,上课时常常斜着身体躺在椅子上,有一次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可鹏鹏根 本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 分析:“他们想学习就学习,不想学习就不学。 ”很多新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认为学习与 幼儿园里的游戏是一回事,经常学一会玩一会,边学边玩,上课时,注意力一点都不集中。与此同时,孩子还没有形成对待作业认真

5、负责的态度,没有把作业当成学习的组成部分, 有时候甚至因为贪玩而忘记作业。这些都需要老师和我们的家长共同教育和引导,必要时, 应该采取规定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养成习惯。 3、交往障碍 案例 3:小刘是个内向的男生,上课时,别的孩子看着老师,只有他低着头,手里不停地转铅笔。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就一声不吭,两只眼睛呆呆地看着书桌。上课做游戏时, 他也躲在后面,不愿意参加。下课之后,有小朋友找他一起玩,他从来都是拒绝,一个人 趴在桌子上不讲话。 分析: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情感非常丰富,但是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受到某个具体 的刺激,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时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易冲动、好攻击或者

6、不合群、孤僻等。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与同伴交往。 此外,初入学儿童的思维大部分还停留在“自我中心思维阶段” ,他们考虑问题,或者与同 伴相处,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认为“顺从自己就是朋友, 否则就不是朋友” 。如果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里,就会影响同伴交往。 如何帮助小孩完成学期初这种心理“断奶”呢? (二)如何解决 1、激发学习愿望。 “开学前,家长首先要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从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 一般来说,入学愿望强烈的孩子,入学后学习比较主动,表现也比较好。所以,在这段时 间,家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入学愿望。如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给他讲少先 队的故

7、事,使孩子对学校和少先队充满向往,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2、调整好作息习惯。 “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 ”相对幼儿园 来说,小学对孩子的要求又严格了许多。如早上上学比幼儿园早(学校 7:40 分就上早读) , 到学校后,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可以先吃早饭、玩游戏。而是一进入学校就可能早读,上 课的时候不能随便离开座位,需要遵守课堂纪律,学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等。这对一个刚 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家长可以在开学的前 10 天,有意识地 把这些意识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睡觉、早睡早起,会自己整理 学习用品等) ,教育孩子懂得和遵守交通

8、规则。 3、学会交往。 “要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家长要教会孩子结交新 朋友。 ”进入小学后,有的小朋友很可能班里一个同学也不认识。要让孩子早点融入这个集 体,家长可以这样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如在报到的第一天,让孩子把周围同学的名字记 住,然后慢慢地把其他同学的名字记住,并主动邀请同学一起玩。过段时间后,家长可以 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二、如何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哪些学习习惯 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人受用一辈子。据研究表明,小学生学 习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孩子提 高学习能力,对学习

9、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孩子跨入校门以后,就开始了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学习生活。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寄予了 厚望,可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可是我们的家长光“望”还不行,还得“帮扶”和 “培养” 。只有悉心培养,孩子才能成“龙”成“凤” 。因为刚入学的孩子,知识积累很少, 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也尚未形成。学习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 家长,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来说,入学以后的孩子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一般说来有以下 10 种: (1)做完作业再玩的习惯。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孩子就会常常因为玩耍上了瘾,忘了时间, 而来不及写或不写作业,从而得不到应有

10、的训练,影响孩子的发展。 (2)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使孩子在课堂上更快地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复习则可 以防止遗忘所学的知识。 (3)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错误。 (4)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后重读和检查也可查出疏漏和笔误,并能培养孩子认真负责、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5)发现错误后及时订正的习惯。做错作业及时订正才能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6)不懂就问的习惯。不懂就问才能不断进步,问题积累得越多,离无知靠得就越近。 (7)按时完成作业,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要想保证学习效率,就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 习惯,否则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橡皮

11、、玩具,或是遇到 难题就放弃,这样怎能保证学习效率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欠债”越来越多, 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也就越来越远。 (8)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的习惯。另外每日按课表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用品也很重要,很 多孩子晚上不按课表整理书包,结果第二天上课时连书都没有。经常有小孩说书本没带, 有的说是我妈妈没收拾好,有的说是保姆没收拾好,推卸责任。我们应该要让小孩自己学 会收拾书包,让他自己承担没有带书本的责任。 (9)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眼观耳听,知识才能入脑,不专心听讲,哪能学到知识呢。所以,我们的家长再忙,也应抽出时间来,督促、帮助孩子养成以上 9 种必备的学习习惯。为此,我们的家

12、长不能“放羊” ,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做家庭作业,至少得留一个人 在家指导、提醒孩子按以上 9 条要求去做。等孩子养成了自觉的习惯,再放手就没什么大 碍了。但在孩子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放手不管,那样就是 对孩子前途的放手不管,对孩子发展的放手不管。 希望我们的家长都能成为尽责的好家长。 (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 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这个年龄 阶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

13、身难以 弥补。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6 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 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 至 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3 到 8 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5 至 6 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 到 10 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小学一年级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的关键期; 小学 3 到 4 年级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 小学 3 到 4 年级,初二、高二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是记忆的换金时代; 初中是意义记忆的关键期。 可见,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孩学习习惯培养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你这几年辛苦点,一旦好的 学习习

14、惯养成好了,后面就轻松了。 2、多和学科教师沟通,做到家校一致 多和学科教师沟通好处之一是:可以随时了解到小孩的表现,发现问题,有利于及时帮助 纠正。 多和学科教师沟通好处之二是:会及时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关注多了,小孩就会产生这样的意识:老师很喜欢我,我肯定是很优秀的,我应该要表现更好,让老师表扬我。这样 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就是著名的“期待效应” 。 多和学科教师沟通好处之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果各吹各的调,互相矛 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就学生思想混乱年,无所适从。 “这就如同雕刻匠雕刻大理 石,如果大家都按自己想象中的形状你一凿、我一凿,谁也不顾谁,这块大理石就会一

15、块 废料。只有大家都按同一蓝图去雕刻,大理石才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形体。 ” 3、防止反复,耐心坚持,不吝鼓励 小孩毕竟是小孩,肯定有其顽皮或者贪玩的一面。有的时候肯定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个 时候价值更要有耐心,不要气馁,要坚持不懈。并且应该多表扬、多鼓励小孩,据资料调 查,把 100 名成功人物中进行调查,这些有成功人物中一年内得到过表扬或者不同程度的 表扬?次,平均到没月?次,平均每天得到鼓励 0.7 次。 三、教育孩子在校内的一些注意事项 1、每天按时到校,不早到校。我校作息时间是早上 7:10 开大门 7:40 上早读,中午是 2:00 开大门 2:30 上第一节课,学校规定在学校开大门之

16、前,学生不得到校,因为这时 教师还未上班,学生的安全无法保障。早晨学生到校后应在教室里读书,不随便下位,不 转脸谈笑、玩耍,不影响他人学习。 2、下课后,及时去厕所。预备铃响后,学生应立即进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将本节 课所需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放在课桌左前方,静候老师上课。 3、上课铃响后,老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班长喊“起立” ,全班同学迅速站好,师生互相 问好,班长喊坐下。若上课后迟到进教室时,必须在教室门口喊“报告” ,经老师允许后再 进入教室就座,并保持动作较快,不慌张。 4、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应先举手,老师指定 到的同学起立站好,回答要声音响亮,语句流利;发言完毕,经老师允许后再坐下。上课 时不能随便借、拿别人的东西,不准扭头交谈。在室内,冬天不带大围巾、手套,夏天不 使用扇子。上体育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 5、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读书时应挺直身体坐、立好,看准字再读,不拖长腔,不丢字、 添字;写字时做到“三个一” (即眼离书本一尺,手握笔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 ,不 歪头、不斜身子,不趴在桌子上写字。 6、下课后,老师宣布“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