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160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最完整)古代六部解释及职能古代地理常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 的组合。诗中的形象,包含人物形象和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有的 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柳永的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 、 “晓风” 、 “残月” 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 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

2、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 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 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 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 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 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在中国古代诗

3、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 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 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 “见流水则 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 “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 ,在历史的积淀中 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 “春 花”是“凋零”的, “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

4、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 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 “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 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 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 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

5、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 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 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 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 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 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

6、、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 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 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 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 关山月 、 梅花落与乡思乡愁 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 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 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古典 诗歌的意象就不是什么十分困难的事情2“燕燕”的意象的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

7、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 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 ) ,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 韵韵” (乔吉天净沙即事 ) ,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张可久凭

8、栏人暮春即事 ) ,南 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尽态极妍,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 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 )之慨叹,乔吉有 “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 ,啼煞饥鸦” (水仙子 )之凄惶。 (2)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 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

9、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 征,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 “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 ) , “燕燕于飞,差池其 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 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盐 )的空 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破阵子 )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周德 清喜春来 )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 (张可 久

10、清江引 )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 变化的无限感慨。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 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另外还有宴殊的“无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 ,李好古

11、的“燕子归来衔绣幕, 旧巢无觅处” (谒金门怀故居 ) ,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 昏雨” (点绛唇 ) ,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高阳台 ) ,文天祥 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金陵驿 ) 。燕 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 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 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 归。其

12、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 太无情” (曹雪芹红楼梦 ) ,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 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 鸾影闲团扇”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 ,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冯延 巳蝶恋花 ) ,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 (张 岱年中国思维偏向 ) ,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

13、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 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 “年 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 ) ;或身世浮沉,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 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 (张可久殿前欢 ) ;或相见又别,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 未稳还相送”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或时时相隔, “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3飞” (刘安淮南子 )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1. 杨柳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伤别情怀,

14、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 1) 、 “柳柳” 、 “留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源于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以折柳表惜别、相留之意。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亲人的思念之情(惜别怀远)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怨别之情。如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折杨柳的曲子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笛中 闻折柳

15、,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 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 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 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 (李白忆秦 娥 )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 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后世就把“灞桥折柳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 “绿杨陌上

16、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 2) 、 “柳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 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 3) 、 “柳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4 4)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2.2. 长亭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