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6861566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预测试卷(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预测试卷(一)申论预测试卷(一) 一、 注意事项一、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 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满分 100 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 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二、给定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年财经蓝皮书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服 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指出,年我国服务业劳动就业率仅有多,远低于国际 平均水平,

2、且大部分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 蓝皮书表明, 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被认为是最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的领域, 而我国第三产业容纳劳动力还未表现出明显的特长,这固然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 段,工业化发展进程迅速,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还是衬托出我国服务业发展 相对滞后的现实。 国际经验表明, 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 务业会成为容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2郑州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现已形成批发与零售、期货与现货、 传统经营与新型业态相结合的市场交易体系,商业、现代物流、会展、旅游等发展迅速

3、,市 场广阔,潜力巨大。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郑州市始终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目前,已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郑投资兴业, 其中有 18 家境外世界 500 强企业在郑州设立企业, 一大批投资者在郑州取得了较大成功,得到了丰厚回报。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为适应经济全 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郑州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 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简化和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 建设力度,全市日供水能力、供电能力、集中供热面积和城市居民燃气气化率均居全国同类 城市先进水平,城市空气质量良好,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但是目前世

4、界 500 强企业在河南还没有一家, 河南进入中国 500 强企业的企业排名也比 较靠后。 2004 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河南省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共 47770 个,占全国单位 总数的 2.9%,居中部六省第一;企业法人从业人员 208 万人,占全国比重 4.8%,居中部 六省第一;法人企业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为 4489.1 亿元,占全国比重 2.4%,在六省中, 与湖北并列第一; 创造利润总额为94.7亿元, 占全国比重1.1%, 低于安徽1.7%和山西1.2%, 居第三位。从总体上看,河南省服务业企业在中部六省位次居前,企业效益比较好,这与近 年来河南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放

5、开搞活等措施密不可分。但我们也应该 清醒地看到,在企业创造收入和利税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人均效益水平低下。2004 年,全 国服务业法人企业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 42.40 万元, 河南仅 21.58 万元, 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20.82 万元,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 50%,在中部六省倒数第一。这充分说明了河南省服务业 发展是以人力资源为主导的粗放式经营,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2006 年 1-11 月在全国城镇投资中,总体计算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 56%,比 2005 年同期下降 0.4 个百分点,比 2004 年同期下降 3.2 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的三大传统产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交

6、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 29.8%, 批发和零售业增长 29.0%, 住宿和餐饮业增长 39.5%,不仅高于 26.6%的全国平均增速,而且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较上 年同期分别上升了 0.3、0.1 和 0.1 个百分点。三大传统服务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合计 比上年同期提升 0.5 个百分点。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九大行业,2006 年 1-11 月份,投资增速高于 26.6%社会平均水 平的只有 5 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增长 30.4%,房地产业增长 28.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 长 35.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 30.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 29.9%;投资增速

7、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的只有 4 个行业,分别是金融业提升 21.6 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 机服务和软件业提升 16.4 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提升 5.2 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提升 4.5 个百分点;九大现代服务业行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合计仅比上年同期提升 0.2 个 百分点。 分析上述数据不难得出结论: 尽管过去一年全社会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略有增 加,但最近三年,第三产业对社会投资的吸附能力总体而言仍呈下降趋势。这一现状如果得 不到有效遏制,势必削弱服务业的发展后劲,优化经济结构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目前,全球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比重已达 65%,低收入国家的比重也达到 42%。

8、我国经过第一次经济普查后,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突破 40%,2005 年这一比重为 40.2%,而同期河南的这一比重仅为 30%,两者相差了 10.2 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的邮电通 信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和科研综合技术四大现代服务业, 2005 年创造的增加值为 707.7 亿元,占河南服务业增加值的 22.2%,占河南 GDP 的比重为 6.7%。由此可见,河南现代服 务业增加值 GDP 的比重偏低,规模较小。 2005 年,河南的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这 5 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 业总量的比重为 48.1%,远远超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发

9、展空间很 大。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比重只占全省的服务业的 5.7%,房地产业占 8.3%,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 4.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占 4.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 1.0%。传统服务业占的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 产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 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级有待提高。 现代服务业主要依托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 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经济 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南省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网络信息 和知识产业等现代

10、服务业尽管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规模小,比重低,在总 体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04 年河南省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 饮业两大传统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51.2%,比全国水平高出 10 个百分点以上,在 中部六省中比重最高居第一位;金融保险业占 5.2%,居全国倒数第五位,在中部六省倒数 第一;房地产业占 8.2%,居中部六省倒数第三;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比 重为 12.2%,居全国倒数第 11 位,列中部六省最后。这种不合理的行业结构造成了服务业 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 但目前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严重滞后

11、,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发展滞后, 农产品运不出去, 难以很好地储藏, 影响到农民增收; 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不畅, 集贸市场、 批发市场不足,连锁超市等新型流通业仍很少见;农村通信、教育、卫生、科技等服务落后, 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等问题, 都对农民增加收入形成巨大的冲击。 目前河南省经济中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电信业、铁路运输、 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等行业,这些行业由于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充分,导致了服 务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同时,服务业中的铁路和航空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金融保险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部

12、门以及公用事业、卫生体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非国有经济的比重都很低,国有资本过度垄断,民营经济难以进入,有效竞争 不足,经营效益差,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河南省服务业已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联营、私营、股份制、外商、港 澳台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格局。2004 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 17.71 万个服务业 法人单位中,国有单位所占比重为 29.6%、集体单位占 12.3%、私营单位占 13.9%、其他 经济类型占 44.2%;在 530 万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人员所占比重 63.4%、集体单 位人员 8.1%、私营单位人

13、员 8.4%、其他经济类型人员占 20%;股份制、外商、港澳台虽 然基数小、比重不高,但增长迅速,对推动河南省服务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河南省 非公有制经济也取得较快发展。2004 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 1244 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45.7%,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非公成份较高,达到 80% 以上,比重较低的是金融、运输仓储邮政业。 国家统计局在 2006 年 8 月 24 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 月,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 家庭平均每人月总收入为 998.53 元。其中,河南收入 824.25 元, 居全国中下游,紧随其 后的分别是西藏、陕西、甘肃等西部

14、省份。 调查结果显示, 河南无论是总收入还是可支配收入均位居全国中下游。 这与河南省的经 济实力和人口基数有很大的联系。 据悉,这一调查包括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在内的全国 31 个省、市、 自治区, 国家统计局从每个地区中抽调 2000 户左右, 总计调查了 5.609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 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城镇居民人均月总收入排位第一的北京市,为 1822.6 元,上海以 1809.02 排在第二,排位第三的是浙江省,为 1566 元。 10河南地级城市(统计口径为市辖区;不包括市辖县,下同)GDP 为 2254.75 亿元,湖 北 3039.94 亿元,江西

15、1124.36 亿元,湖南 1899.10 亿元,安徽 1809.86 亿元,山西 1159.06 亿元。从上述比较看,河南地级城市经济总量列中部六省第二位。但从地级城市人均 GDP 来比较,河南人均 GDP 为 14450 元,湖南 16887 元,湖北 16339 元,江西 14302 元,山西 13357 元,安徽 11045 元。河南列中部六省的第三位,超过了江西、山西和安徽,但比湖南、 湖北分别低出 2437 元、1889 元。 中部地区六省八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生产总值进行排序,列前十位的分别为:武汉 1693.82 亿元,长沙 568.79 亿元,郑州 487.52 亿元,南昌 4

16、76.27 亿元,太原 406.19 亿元, 合肥 375.35 亿元,洛阳 299.43 亿元,襄樊 238.87 亿元,宜昌 235.50 亿元,常德 230.58 亿 元。郑州列第 3 位,洛阳列第 7 位。 对财政收入比较,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排序为河南 150.55 亿 元,湖北 131.32 亿元,安徽 116.30 亿元,湖南 111.54 亿元,山西 67.79 亿元,江西 53.57 亿元,为中部地区最高。 11. 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水平不同,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同的差 异。根据 2001 年的数据,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产业高级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对各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我国权威专家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全国各省、 自治 区、直辖市服务业的增加值进行测算后,把我国 31 个行政区(不包括港、澳、台)划分为 五种类型。第一类是服务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综合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