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6145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文意理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初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 、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的“论“读 lu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2、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AAPP 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文章狼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中议论点题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

3、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溅溅;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哪几个句子描写了桃

5、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桃花源记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文章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6、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12).桃花源记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豁然开朗;老死不相往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13).把桃花源记四段的大意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找桃花源 (14)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满

7、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6. 伤仲永中的哪些句子介绍了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中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就方仲永的事例,说明

8、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

9、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8.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

10、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周敦颐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 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

11、益清。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10. 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请写出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请写出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出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12、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2.五柳先生传赞语中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3. 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14.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13、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中,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

14、苏、项燕。 用陈涉世家中的词语组成两个 4 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罾书 (2)篝火狐鸣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陈涉世家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中,陈胜对秦朝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认识得非常深刻,在文段中他是这样谈这个问题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造

15、反(起义)这一行为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义队伍发展的情况如何?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胜、吴广起义在全国的影响如何?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中表现陈涉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一句话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 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有哪些不幸的遭遇?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什么地方?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伯乐不常有。 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