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802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姓名:熊智滨作者单位:镇头镇田坪学校联系电话:13874959323浅谈一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浅谈一年级孩子习惯养成教育 的几点做法的几点做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一:用榜样引领;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或者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其二:用故事教育;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或者让教育故事化。其三:用评价激励;其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做了多年的德育主任,教了几年的低年级。我发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教给他们知识要难得多。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原来在幼儿园里是以游戏为主,整天无忧无虑地生活,进入小学以后,首先是感到非常新鲜,尤其是刚

2、开学前几周,异常兴奋,但过不了多久,这种兴奋、激动便荡然无存了,感觉很难适应正规学校的学习生活。如不懂得课堂教学常规,上课坐不定,喜欢偷偷的吃东西,随便离开座位,随便说话等等。对他们讲道理,比如:你应该不应该他们或者根本听不懂,或者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仅仅是迫于长辈的威严而表面接受,背地里依然我行我素。想要让这些孩子改掉这些坏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不能以成人化的方式教育他们,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成人化”,“一般化”和“公式化”。刚入学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他们阅

3、历肤浅,思维方式形象化、具体化。他们又是家里的“小太阳”,许多长辈围着他们转,因此“以我为尊”的意识极强。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怎样帮助孩子走好入学的第一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一、一、 用榜样引领用榜样引领1、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是孩子们心目中崇高的形象,老师言谈举止学生都非常关注。你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被学生模仿。再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她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发挥“身教”的作用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如小朋友刚开始学扫地时,我一同参与,及时指导

4、,进行适当表扬,激起他们的劳动热情。久而久之,他们能自觉认真地完成值日工作。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写字。在课间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排好桌椅,整理好讲台。上课起立时,我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我认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相信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2、表现好的孩子是学生身边的榜样低年级小朋友幼稚、天真,行为不受拘束,常会做出幼稚的举动,但是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5、和美好的想象,他们热爱一切美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自己知道答案,往往会积极的举手,非常期待老师叫他回答,一旦老师没叫到他,他的情绪马上会跌落谷底,不但不跟着老师来,更不会聆听同伴是如何回答的。这时我总是树榜样,用孩子们身边的表现好的学生教育他们。我说:刚才、在同伴回答问题时听得非常认真,就像一个小老师。其他的同学马上会坐的端正的听老师说。还有刚入学的小朋友在对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回答时,许多学生常常由于兴奋,争先恐后地大声作答,由此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断。这时,我总是马上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大声作答的学生给予表扬,其他学生会马上受到启发闭上嘴巴,

6、举手发言。长期这样的强化训练,学生安静的聆听同伴的发言,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则会稳定形成。二、用故事教育二、用故事教育1、用优美的故事进行教育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品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儿童故事,浓缩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形象。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能够感受生活,从而得到教育。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就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行为偏差,适时引用一些儿童故事,引导小朋友结合实际谈谈感受,孩子们在与故事人物行为的对比中,明确了良好品行的要求,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确立了自己前进的目标。如:我

7、们班有一些小朋友个性比较胆怯,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发言声音很轻。我请小朋友讲回家看小黄莺唱歌的故事,第二天请小朋友来讲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了小黄莺开始由于胆小,上台表演时声音太轻,影响了演出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地锻炼,逢人就唱歌给他们听,胆子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终于在演出中大受好评。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们讨论:小黄莺一开始为什么大伙都不喜欢她?后来为什么被公认为“大歌星”?他是怎么成为“大歌星”的?小朋友们在讨论后,一致认为:在大众面前声音响亮地说话、唱歌,别人听得清,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胆子小,是缺乏锻炼,只要在大家面前多说说、唱唱、跳跳,胆子就能变大。紧接着,我马上让学生们联系实际,评出

8、班级中的“小黄莺”,鼓励胆小的学生向“小黄莺”学习,当学生响亮地回答问题后,我会说“你真像那只小黄莺”,一个阶段后,我欣喜地发现,课上积极发言,发言声音响亮的同学明显增多。2、让教育故事化开学初,一进教室,看到的是满地的纸屑、果皮,这样不但影响了卫生,而且没有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卫生习惯。还有课堂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总是把课桌椅推来推去,弄得桌椅发出“咚咚”的响声,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妨碍了自身良好的听讲习惯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天天讲,时时讲,让他们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要爱护自己的课桌,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我想,得想个办法。低年级的孩子都爱听故事,我就编了一个“教室里的哭声

9、”的故事,孩子们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都很高兴地喊:“老师,快讲给我们听吧!”今天早上老师来得早,刚要开门,突然听见教室里有呜呜的哭声,我吓了一跳,是谁在哭呢?我仔细一听,原来是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和墙壁在说话呢。桌子:地面哥哥,你的脸怎么那么难看,好像生病了地面:是呀,我的脸上每天都那么脏,我能不生病吗?咦,你的脸上怎么破了,而且也很脏呢?桌子:我的小主人每天都用力打我,打得我“咚咚”响,疼死了。墙壁:他们不仅在你们脸上乱扔乱画,把我的脸也画得乱七八糟的,我的心里也不好受啊。这时候,小水桶说话了:你们快去看医生啊!地面、桌子、墙壁说,“我们去过了,医生说,只要我们的脸能保持清洁,就会好起来的。”

10、小水桶说:那你们快去找小朋友们帮忙啊!唉,小朋友们要是真能帮我们就好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们都低下了头,静静地坐在那儿。孩子们纷纷举手说:老师,我再也不让桌子和椅子哭了,我要和它们做好朋友。有的说:“我以后不乱手纸屑了。”有的说,我不再在桌子上乱涂乱画了。也有的说,我不再在墙壁上画了。从那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地面、桌子、墙壁真的清洁了很多。上课时他们也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很少把桌椅弄响过。我时常在课堂上看到那一张张幼稚的脸,不由地深深感到教育这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果方法得当,所收到的教育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三、三、 用评价激励用评价激励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

11、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时刻关注孩子们,才能让他们逐步达到要求直至全面养成习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一个一个都好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喜欢表扬和奖励。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当学生出现了积极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时,我总是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赞赏。我们班有一个专栏“比一比、谁的星星多”,这时,我就会给他奖赏一颗星星。如:文明礼貌星、发言积极星、认真聆听星等等;而当学生出现的消极行为,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一定当场指出,该批评的及时批评,情节严重的,该惩罚的一定惩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消极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当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时要注意,由于教师的积极评价是用

12、来强化学生行为的,因而教师不能对任何行为都随便积极评价,甚至奖励。学生表现出的确实是恰当的行为,有奖励的价值,才奖励;学生表现出的只是一般的行为,没有奖励的价值,教师就不用奖励。低年级的孩子最崇拜老师,期望当小老师,小干部,因此,我还经常给孩子创造一些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机会。我在班上设立了许多临时的小班干:卫生检查员、领读员、课间文明督察员、班级图书管理员等,让每位学生轮流尝试角色体验。江文小朋友学习认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我就让他早读领读,他每天早晨来得都很早。刘世杰小朋友做事认真,有一定管理能力,而且认识很多字,我安排他当班级作业收发员。黄新怡小朋友讲究卫生,我让她做班级卫生委员,她每天

13、能定期检查这些小干部是轮流当的,只要在两周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就可以当这一方面的小干部。孩子们干劲十足,大家都互相督促,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督促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总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后立即给予积极评价而不拖延,让学生尝到做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甜头。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减少学生的消极感受,增加学生成功的积极体验,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进步。这样将评价贯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评价日常化、通俗化、动态化,让学生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每评价一

14、项,学生就经历了一次反思和总结自己行为的过程,从而使自己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反复的强化作用下巩固下来。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四、用加法和减法强化北京有一个妈妈,儿子上五年级,写作业磨蹭。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妈妈开始采取措施培养孩子的习惯。一天,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一小时站起来 7 次,一会站起来吃点东西,一会看会电视,一会上厕所。 妈妈对儿子说,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我刚才给你数了数一小时你站了 7 回,是不是太多了,我看你写一小时站起来5 次就差不多吧。儿子一愣,说 5 回就 5 回。第二次妈妈又说,你如果一小时内站起来不超过 3 回,当天晚上就可以看动画片。儿子

15、高兴得不得了。有奖必有罚,妈妈说,先别开心,如果你一小时站起来超过3 回,电视就不能看了。结果 5 天下来,儿子有 3 天做到了,这 3 天兴高采烈地看了动画片.但是有两天忘了,不能看动画片.这样对孩子有很强的激励,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妈妈,一想到 1 小时只能站 3 回孩子就慢慢地去控制。从她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好习惯,就用加法,就是千方百计让他将好的行为不断出现, 例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加上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形成

16、的周期是坚持 21 天,巩固 3 个月,可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老师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孩子好习惯会越来越多,坏习惯越来越少,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总之,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和训练,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必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坚持不懈,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参考文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孙京媛 编著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9-1 刘儒德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