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689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笋芽儿》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五年级下 目录: 5. 祖父的园子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祖父的园子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甘肃陇原名师王新民工作坊 所有小组名称: 甘肃第 14 小组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课例教了什么: 孙双金老师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犹如一股扑面的春风,荡涤我的心灵。孙老师自然流畅的导入:你们的幸福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萧红的幸福,教会学生把长文章读成一句话,读出一个关键词。这就是把文章读“薄”吧。学生在孙老师智慧高超的引领下,“幸福、快乐、有趣、童趣、天真、多彩、自由、平凡、美好”这些词脱口而出,而后由关键词引入重点句段的学习,深入

2、地探究课文内容,真正地引发我们思索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这就是把文章读“厚”,但孙老师还不满足于此,让学生再细读文章,找找第 13 小节中萧红写到了几个太阳,几个天?为什么萧红的想法一想就能想到天上呢?让学生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萧红的心灵也是无边无际的,自由的、浩瀚的。继而让学生感悟是谁给了萧红如此的自由、幸福呢?回上文让学生阅读找到有关语句进行朗读。对着板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有趣的语句进行品读、感悟。整堂课孙老师紧紧抓住“自由、幸福”来贯穿全文,使整堂课显得大气、厚重,令人回味无穷。 课例是怎么教的: 从教学授课中,我们可以发现,专家老师将生字字音结合在片段朗读中一起解决。这种将生字无形渗

3、透于朗读中来简化初读指导的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也是一大特色。这么处理不仅使学生对生字字音掌握了,而且对于课文的朗读也通顺流利了。这么一举两得的方法,不愧专家们想得出。他把教学生字这一部分融入了课文朗读中,简化了教学步骤,但是效果却是可佳的 。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学目标简单到什么程度?简单到只有单一的一个目标。只有目标单一了,我们的训练点才能落实到位。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应2更为集中,教学重点应更为突出。所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一番整合、取舍,“甩开膀子教出语文味”,依托文本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以求一课一得。从片段二中也可以看出老师就

4、是紧紧咬住“作者在园中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个目标不放松,在带领孩子研读全文。目标非常单一而集中,就是让孩子找自由自在。这个自由自在包括了两方面内容:园子里动植物的自由自在和我在园子里做的一些事情的自由自在。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让学生谈体会,说自由自在。在找自由自在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斟词酌句的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品读,而是大气而不失味道的在带领孩子们品。让人感觉略读的美不逊于精读的秀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四年级上 目录: 4. 火烧云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甘肃陇原名师王新民小学语文工作室 所有

5、小组名称: 甘肃小语 15 组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课例教了什么: 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而是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己读出来的。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时抓住读,通过范读、指名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了本文感情,而且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创作。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发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似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听了孙双金老师上的我和

6、祖父的园子,犹如一股扑面的春风,荡涤我的心灵。孙老师自然流畅的导入:你们的幸福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萧红的幸福,教会学生把长文章读成一句话,读出一个关键词。这就是把文章读“薄”吧。学生在孙老师智慧高超的引领下,“幸福、快乐、有趣、童趣、天真、多彩、自由、平凡、美好”这些词脱口而出,而后由关键词引入重3点句段的学习,深入地探究课文内容,真正地引发我们思索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真正做到了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作用! 课例是怎么教的: 孙老师抓住“最感兴趣的段落是什么”这根主线,顺藤摸瓜,将自由与爱联结在一起, 让学生在快乐的语言文字中品味萧红对住在呼兰河城中的祖父的怀念,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

7、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尤其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孙老师下足了工夫,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此外,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上,孙老师你也做足了功夫,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任何一种阅读都要贴近文本,切合孩子的实际。激发孩子的以读促悟,以读激情,让孩子真正在身心方面融入进去。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对园中景物的回

8、望,来阐述了我们应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执着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三年级上 目录: 4. 秋天的雨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品味文中的语言,积累、运用语言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甘肃陇原名师王新民语文工作室 所有小组名称: 甘肃小语 16 组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4课例教了什么: 师生共同品读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重点通过让学生读文,揣摩秋天雨的特点。 课例是怎么教的: 本课例基本可以分以下五个环节:一、复习回

9、顾: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进行对答案、老师指正等活动来完成。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教师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丰富想象。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交流、角色转换等活动对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逐段品悟、想象感知课文,并且进行语言训练。四、总体感知,拓展活动: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然后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他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余开展观察活动)五、布置作业。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秋天的雨的喜爱和赞美之

10、情,并且教导学生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要善于发现美。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一年级上 目录: 10. 小熊住山洞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阅读教学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甘肃省陇原王兴民小语工作室 所有小组名称: 王兴民小语工作室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课例教了什么: 我在网上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我的爸爸叫焦尼,感受颇深。 对于读书课我的爸爸是焦尼指导,更让人耳目一新,将课程整合观念融于其中,对父爱的感受,或许快乐或许是伤感,又或许是心灵深处的感动。这样一小段简短5的话语。老师有声声色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父亲的世界。然后窦老师边看课件边倾听,犹如心临其境

11、,仿佛自己变成了小狄姆,感受着与爸爸的丝丝情意。接着,她指导学生把一本书读成两句话: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他叫狄姆。从两句简单的表达中体会丰富的爱。最后让孩子出现这本书有什么特点?文字多还是图画多?运用色彩有什么特点?构图形状有什么变化?将书本与言语整合在一起。课例是怎么教的: 在主堂课中,她引导学生解读出了父子依依不舍之情,整节课,平静而舒缓,没有快乐的言语,没有畅快的心情,满满承载的是深沉的文学,是充满真情的语言,是学生心灵最深刻的感悟。她的课忠实于文本,有超越文本,以心灵的最底层启发学生的心智,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从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敏

12、锐地发现,她的每一节课并不仅仅围绕着课文内容打转,她总会带领孩子们走近文本,最后再走出文本。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我喜欢她的教学智慧与教学理念朗读。窦老师的课堂没有只言片语的讲析,只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这就是朗读的魅力!这样的读,给语文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在她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朗读潜能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表现也越来越出色。比如文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 窦老师反复引导,反复让孩子们朗读这些句子,比较各种各样的语气语调,直到找到最切合当时情景的读法为止。这样的课堂绝不仅是活跃,也不仅仅是孩子们获得表达

13、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感化。“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正是窦老师“先声夺人”的激情演绎,唤醒了学生沉睡的心灵,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桥梁,为走进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也预约了课堂教学的精彩。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二年级下 目录: 2. 葡萄沟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6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示范性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坊 所有小组名称: 王新民小语工作室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课例教了什么: 这几个课例都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4、。尤其是“祖父的园子”这一课例,把祖父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淳朴憨厚的优秀品格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园子里的那种清香。园中的景物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课例是怎么教的: 首先是谈话导入,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其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此期间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次,细读课文,仔细品味,体会文意。在此过程中先是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然后是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最后是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师生进行回顾总结,拓展延伸,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对园中景物的回望,来阐述了我们

15、应该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执着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学段: 小学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三年级上 目录: 3. 玩出了名堂 本次研修的重难点题目(知识点): 怎样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课文内容所在省级工作坊名称: 甘肃陇原名师王新民小学语文工作室 所有小组名称: 甘肃小语 10 组 从优秀课例中学到了什么课例教了什么: 1、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他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72、课堂上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和归纳知

16、识点。 3、薛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雾气(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小的水滴飘浮在空中),什么是霜花,进而引出雾凇(树挂),并纠正凇的写法(薛老师在指导学生“雾凇”的“凇”为什么是两点时,确有独到之处)。目标定位在如何弄清雾凇的形成过程,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课例是怎么教的: 1、 从关注思想内容转变为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教学雾凇时先着眼于让学生理解雾凇形成的科学性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去发现。2、 从关注阅读转变为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薛老师在执教雾凇这一课时,整节课就围绕第二自然段这一学习的难点来设计,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一层层地“剥开”。先默写四个词语:饱和的水汽、雾气、霜花、遇冷凝结。细细推敲薛老师要求听写的文中的四个词语正是这篇文章中学生感到困惑,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点。老师准确抓住了这一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一步步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中的关键概念,整个过程是扎实的、有效的。3、 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把雾凇的形成过程理清楚呢?第二自然段总共八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