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6254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周 星期 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 论朗读品味反 馈、检测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 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

2、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 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 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 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 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 13 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 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正月

3、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 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 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 道,在空白中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 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 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

4、;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 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 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2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 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 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 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

5、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 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 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 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

6、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 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五、作业:抄写词语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的节日 浓郁的民俗 淳厚的亲情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3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

7、、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 论朗读品味反 馈、检测教学准备关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 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 1112 自然段,你能从

8、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 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 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三、领悟表达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 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

9、不住要 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 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 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 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3对比写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 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 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 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四、拓展

10、总结,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4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 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 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 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 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

11、步登 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 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 丰登。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 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 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 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

12、节,写一篇短文,谈 谈感受或希望。板板书设计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7*藏戏 教学目标51、读读记记“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 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13、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藏戏的特点 三、深入探究: 对小组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四、领悟写法 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再读 8-19 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指名读

14、 1-3 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选 我能用横线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咆哮(jio xio ) 婀娜( ) 演绎( z y ) 招徕(li ln ) 吞噬( mi sh )哄笑(hng hng) 二、我会补 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唱腔 ( )的牛皮船( )的江水 ( )的激流 两( )三( ) 行( )积( ) ( )( )不已 随心( )( )不一( )( ) 师( )身( ) 上面的成语中,形容人性格或做法双重的成语是 形容花样繁多、数量很多的成语是 和“自由自在”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三、回答下面的问题。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3)课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6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7*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悠久历史 唱腔、动作丰富(故事传说) 演三天毫不稀奇 教学反思: 第 周 星期 8*各具特色的民居(第一课时)7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 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各家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