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6123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教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吕锡三小学有效教学教案设计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课题位置位置课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具自我调整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全班有 53 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 教学例 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

2、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 小结例 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 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 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

3、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 教学例 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 ,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依照例 1 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 “猩猩馆” “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三、练习1、 练习一第 4 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 练习一第 3

4、 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 练习一第 6 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 A 向右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 A 再向上平移 5 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 A 的方法平移点 B 和点 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基础作业练习一第 1、2、5、7、8 题。拓展作业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

5、课题分数乘整数课型教学 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 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具自我调整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

6、乘数各表示什么?5 个 12 是多少? 9 个 11 是多少? 8 个 6 是多少?(2)计算: 61 62 63 103 103 103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103 103 103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1、 利用教学分数乘法。103 103 103(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3(3)9,那么3,所103 103 103 103 103 103 103以3_9。同学们想想看,10339 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103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

7、册教案2、 出示例 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2)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112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 11 份,其中的 2 份就表示人跑一 步的距离。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 3 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112之几?”就是求 3 个是多少?(列式:3 112 112=)116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 2 题。5、 教学例 2(1)出

8、示6,学生独立计算。83(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基础作 业练习二第 1、2、4 题。拓展作 业板 书 设 计课

9、后反思: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课题一个数乘分数课型教学 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 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 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 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具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01585173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

10、意 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 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 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51 41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列式:51 4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 1 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51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41 51 4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51 41 51 41(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51 41 201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51 41 4511 自我调整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

11、教案。201(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43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 5 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 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03 32(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3)学生独立解答“5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讲评中介绍 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

12、练习:P11“做一做” (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1、练习三第 6 题(1)求 2 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 2 个是多少?算式:43243(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21 32 43 21的是多少。43 322、练习三第 9 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小结基础 作业练习二第 3、7、8、10 题。拓展 作业板 书 设 计课后反思: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课题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课型教学 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

13、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

14、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154 53 97(2) 53 94 51自我调整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3) 85()21 32(4)229 31 52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

15、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 5 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 6(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53 615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101()414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 和4 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101 41小,方便计算)(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

16、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练习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基础 作业拓展 作业板 书 设 计课后反思: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案 课题分数乘法课型练习课教学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具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