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0397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上课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第第 1 1 页页 共共 9 9 页页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雷超然 (一)别骂香蕉(一)别骂香蕉 有天下班回到家,儿子把我拉到玻璃餐桌旁,桌上摆着两只香蕉,颜色、个头都1相差无几,像孪生兄弟。我猜测儿子的意思是,让我把香蕉吃掉;但他说的话却吓了我 一跳,他说:“爸爸,你挑一个香蕉骂一顿!” 为什么要骂香蕉?试想一个刚下班风尘仆仆的中年男人,来到家手还未来得及洗2一把,就冲着一只香蕉开骂,这事传出去准会被人当作神经不正常。所以,我觉得儿子 出的这个主意也够馊的,但接下来他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儿子的确是想拿我

2、做一个实验,据他说,两只香蕉摆在一起,如果你挑一只冲它3大骂 30 分钟的话,它会比另外一只没挨骂的率先皮肤黑掉,扒开吃它的话,味道也会不 如另外没挨骂的那只。骂它什么呢?总不至于将“无耻、混蛋”之类的词汇加注于它身 上吧,想想一只香蕉也不容易,想想人家自热带不远千里而来,而且要被人类剥皮果腹, 命运就够多舛的了,临死之前再挨顿臭骂,就算是香蕉,也会“死不瞑目”的。 骂一只香蕉,无非说它样子难看、身材不挺拔、皮肤没光泽之类可是,可是,4这些和香蕉有啥关系?但据说,有人真的做过这样的实验,被骂的那只香蕉果然率先 “衰老”下去,而且口感发涩。我不相信这样的试验有科学依据,如果非要做一次实验 的话,

3、我宁愿夸奖一只香蕉,对它说一番赞美的言词,然后检验一下被赞美的那只香蕉, 是否会更饱满和可口一些。 后来读了一本书,一个日本人写的,名字叫水知道答案。据说这是一本和5时间简史一样,是本神奇的科普读物。我读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很多国家畅销数 年了。这本书的内容,初看上去和骂香蕉一样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更离谱。它写的是, 作者通过拍摄水结晶,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当水听到“爱”或“感谢” ,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 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 这太神奇了!而作者通过实验室拍摄的水结晶图片,似乎也在证实这个实

4、验的真6实性。我着重看了那张几乎不能结晶的水的图片,好像隐约可以感到水内心的不安和颤 抖。我觉得我上当了,被作者带进了某种心理暗示里,但马上我又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 到羞愧。这个世界原本是多么纯洁啊,就是有了人类种种猜测、怀疑和不信任,才变得 如此复杂起来。我们又不是水,怎么会了解水世界的奥妙呢? 同样道理,我们也不是香蕉,亦不会了解一只香蕉的童年、青春与成长。我们虽7然不会开口骂一只香蕉,但却会抱怨它的味道不好,吃了一口便将它扔到垃圾筒里,谁 能保证不是我们自己的味蕾出了问题? 睡前去儿子的房间和他说晚安时,我站在床头对他说了一句,“我不会骂香蕉的”8。不知道他听没听懂我语音里的歉意。以前在生

5、活里,因为一些小事我骂过儿子,现在 我想起来他挨骂时那种无所适从和茫然的样子,那会儿,他内心的水晶肯定也无法组合 成美丽的形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 分) 儿子让我做责骂香蕉的试验,我认识到:责骂会对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孩子的心 灵受到创伤。 2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3 分) 这是个疑问句,写出“我”内心的疑惑、不解, (1 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2 分) 。 3加点词语“这样”指代什么内容?(3 分)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第第 2 2 页页 共共 9 9 页页当水听到“爱”或“感谢” ,包括美好的音乐,都会呈现出

6、美丽的六角形,或者与乐曲风 格相对应的浪漫、忧伤、明媚的样子出来,而如果被骂作“混蛋” ,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4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心理描写(1 分) ,细致表现出了“我”内心认识由疑惑到深思、有所感悟的过程(2 分) 。5段中“我不会责骂香蕉的”一句话有什么含义(3 分)? 表面上是承接文章开头的实验表达自己的观点(1 分) ,实际上,这里的“香蕉”还有一 层含义就是指儿子(1 分) ,表达父亲对以前责骂的歉意及以后在教育过程中不会责骂儿 子的愿望(1 分) 。 6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3 分) 善于思考、能反省、知错就改、爱儿子、善于与儿子沟通。 (答

7、出一点给 1 分) (二)听到幸福(二)听到幸福 去年冬天,我到北方的某个山村采访,本以为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却因某种原1因在村里老乡家住了半个多月,每天心浮气躁又无所事事的我只能在小村里溜达,去得 最多的地方是村口那个小火车站。 火车站很小,甚至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但每天仍有几趟车鸣着汽笛在我身边缓2缓停下,然后再鸣笛加速离开,那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 我发现,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入神地听着,并随着火车的远近3而摆动着他的脑袋,火车走远了,他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回 味着什么美好的事情,我叫了他几次,他都未回头。 一次,火车晚点到天色将黑才来,

8、孩子就一直在那儿等着,直到他妈妈来领他回4家。 我和那个朴实的乡村妇女聊了起来,他妈妈说,男孩子在两岁时,一场大病使他5听力严重受损,只能听到分贝很高的声音,而这个小山村里他能经常听到的就是火车的 汽笛声了。所以,每天下午他都来听,回去后用很大的自己听不到的声音美滋滋地告诉 周围的人,他又听到了汽笛声。 母亲在讲这些的时候,旁边的孩子安静地站在那里,好像在出神地想着什么。 6我被小男孩的满足震撼了,当他听到那激荡耳膜的汽笛声时,他肯定又听到了他7曾经听到过的蜂嗡莺啼、虫啾雀语,还有那爆竹炸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翅膀划过天 空的声音、水从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声音所有剧烈的声音和细微的气息都在一颗幼

9、 小的心间反复地回荡,那一刻,他一定惬意地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也是从那个夜晚 起,我不再用力关窗以隔绝忽然来临的火车汽笛声,而是沉淀了浮躁,用平静的心去聆 听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听到的声音:树林中透出的雀鸣,细雨轻叩窗棂的淅沥,雪压梅枝 折断的声音所有这一切悄然入耳,都是串串美妙的音符,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 人不知不觉间陶醉其中。那时,我仿佛也触摸到了小男孩听到汽笛时心底泛起的幸福。 透过虚浮,剥去层层炫目虚假的光环,铅华落尽,幸福就露出了它朴实的真谛:8拥有健康的身体,一份喜欢的工作,朋友一句真诚的祝福,回家能够看到父母幸福 就是如此简单。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 分) “我

10、”在采访中看到:失聪儿童因为能听到火车汽笛声而感到幸福和满足,意识到要懂 得珍惜,才会懂得幸福的含义,享受到幸福。 2第段体现出男孩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 分) 4 执着、坚持要听到火车的汽笛声(答出一点给 1 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第第 3 3 页页 共共 9 9 页页3段运用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 分) 5 插叙(1 分) ,交代男孩子听汽笛声的原因(1 分) ,解释上文的悬念(1 分) 。 4汽笛声“远听雄浑沉厚,近听尖锐刺耳” ,可是男孩子听到后为什么是喜滋滋的?(2 分) 他听到了汽笛声之后感到欣喜、满足(答出一点给 1 分) 。 5第

11、段中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试举一例赏析。 (3 分) 7 排比(1 分) 。如“他肯定又听到了他曾经听到过的蜂嗡莺啼、虫啾雀语,还有那爆竹炸 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翅膀划过天空的声音、水从泉眼里汩汩流出来的声音” (1 分)生地形象写出了各种声音的美妙,让读者体会到能听到声音是一种幸福,要珍惜(1 分) 。 6我感受不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2 分)? 内心浮躁、心浮气躁、无所事事(答出一点给 1 分) 7.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请把你认为最幸福的场景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字数 在 100150 之间。 (3 分) 作为一名教师,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名女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并且影响到了学习。

12、 在和她谈心的过程中,引导她一点点走出误区,认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与荒唐可笑,并 且体谅到了家长的用心良苦,很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保持快乐心情,并且投入到学习 中。(三)在爱的站台上送别(三)在爱的站台上送别 它不能改变日子的快慢进程,却把岁月凝聚成影集;它似乎只是一种礼仪,却让1生活流淌着淡淡的温情。当我们在爱的站台上送别的时候。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重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2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3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兄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 秋

13、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佛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班驳记忆;许多人4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被什么搅起。苍茫5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些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6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带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7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 赴,俩人为互让一张 10 元钱挣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 一对去支边的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

14、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 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 “是老朋友吧?” “不,相识才几天。 ”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 补充了一句, “患难之交。 ”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 , “相逢何必曾相识” , 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镇安一个烟雨 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 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 则和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以成句, 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 。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你不会走出

15、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8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第第 4 4 页页 共共 9 9 页页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女子,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他身上淌着南方河的9气息,他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他怀着对往日的追忆,他举着对明日的期冀。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10“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我向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11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不同的送

16、行方式表达着爱意。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的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121段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 分) 3 4佛 改为 拂 班 改为 斑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着重写的几个离别场景(5 分) 新入伍的儿子为送别的母亲敬军礼;老人送上大学的孙女二人互让十元钱;恋人话别; 初识的患难之交别离;学生送别实习老师。 (答出一点给 1 分) 3在离别的站台有什么情感?(3 分) 祝福、不舍、依恋、牵挂、担心、期待(答出一点给 1 分) 4段中为什么说“铁轨像血管”?(3 分)? 8 铁轨与血管很相像,有起点亦有终点,都起到运输的作用。 (1 分)站台预示着别离,铁 轨就像血管一样,那种别离之情源自心底,绵绵不尽的亲情、友情、爱情犹如血液一般, 不断奔流、循环。 (2 分) 5文章语言风格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