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796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中考复习资料一、文言文 1、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 ) 通( ) (2)项为之强 ( ) 通( ) (3)不亦说乎 ( ) 通( ) (4)是知也 ( ) 通( ) 2、 词的活用 (1)温故而知新( ) (2)鞭数十( ) (3)吾日三省吾身( ) (4)传不习乎( ) 二、文学常识:1、 童趣选自 ,作者 , 代 家。2、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有名的 家, 家。 3、文学常识填空。 (2 分)(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西游记 、 、 三国演义 、 。(2)在古汉语中,常用“社稷”指代国家;用“鸿雁”指代 。用“桑梓” 指代 。 三、

2、阅读童趣 ,完成下面的练习。 (9 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 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 1、 “我”能

3、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1 分)_ _2、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2 分)3、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2 分)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四、诗文联句1、学而时习之,_。 2、有朋自远方来,_。 3、温故而知新,_。 4、学而不思则罔, _。 5、知之为知之, _, _ 。 6、三人行, _。 7、择其善者而从之, _。 8、潮平两岸阔, _。 9、海日生残夜_ _ 。 10、几处早莺争暖树, _。 11、乱花渐欲迷人眼, _。12、枯藤老树昏鸦, _ ,_ _。 14、夕阳西下,_。

4、 五、诗歌赏析 (一)观沧海(一)观沧海 曹操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 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 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2诗中展现海岛生气勃发的诗句是 。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 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 ,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填写。(1)诗

5、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后四句写_。(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写大风大浪的一 句是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6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日月似乎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似乎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似乎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似乎与沧海有 关。(2)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 上的日月和星汉。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势。D诗

6、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二)(二) 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王湾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 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 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第一课在山的那一边答案:1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7、。 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 将会实现。2小时候想望见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 所以说“隐秘” 。3这是拟人手法。 “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 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 。山色是青的,只 因为“我”的心情不好,似乎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4 “我” 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 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

8、,所以说是飘来的。6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 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 喧腾。 “枯干的心灵” ,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滥用“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就是说,理想 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7因为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 的,所以说“照亮的你的眼睛” 。这是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8 “痴 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9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 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10在山的那

9、边,依然是山。11拟人。作 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 内心极度的失望。12对追求理想失去信心。13因为我听到夜夜奔来。14 “我” 是一个敢于幻想,布满强烈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15喜欢,还是不喜欢,言之成理 即可。这一句写出了经历千辛万苦后实现理想时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16从追求理想,不懈追求方面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第四课紫藤萝瀑布答案:(一)1、C B D A 2、比喻 繁密繁茂,生气盎然。 3、拟人 欢笑 4、春花 5、烘 托 突出紫藤箩的乐观向上。 6、彼此推着挤着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7

10、、赞美生命的活力、蓬勃向上。 第十一课春答案:(一)1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 2、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 3、C 4、 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5、繁花似锦 6、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 7、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8、正面;侧面 9、桃树、杏树、 梨树 (二)1南宋、 绝句 、引用 2引用、比喻拟人排比、比喻 3 触 觉;春风轻柔暖和 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触觉;嘹 亮的短笛声 4、B 5C 6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7

11、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静默”这 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 (四)(四)1顶 镶 露 穿 2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 3色 彩妙空间 4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第十五课古代诗歌五首答案:(一)1 乐府诗集 ;步出夏门行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以抒情为主 4 “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 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 ,可概括为:雄 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

12、。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宏伟秀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 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5(1)观(2)实景 虚景 (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C (2)D。(四)1停泊 2 前 年 边 3 平 阔 正 悬 潮平两岸才显宽广,风正帆才有 悬空的态势。4略,联想合理即可。5 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七春 1.B 2.A3.(1)拟人 比喻 排比 比喻 拟人(2)艳丽 艳 甜 色彩 味道4.(1)写出了春山的光泽。(2) “偷偷”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觉察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状态。“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地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5.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6.盼春 绘春 颂春7.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8.多 细密 轻盈9.细雨濛濛 高度 意境10.B 11.C12.静景 动景 物 人 近 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