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13KB
约17页
文档ID:36846868
七年级历史第六单元教案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郭淑珍_第1页
1/17

七年级历史学科六单元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学科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960 年至 1368 年是宋元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有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宋元时期,农工商业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棉花在南方种植,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都是生活丰富多彩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和台湾,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是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宋元科技领先世界,火药是应用、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是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传播,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学成就突出,文学和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名作众多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北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者、时间、都城及政权的并立、对峙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宋金对峙形成及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讲述杨家将、岳飞抗金等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5)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机器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6)了解四大发明,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7)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8)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补史书,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活动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是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2)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4)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 ,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5)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观点2)学习寇准、岳飞等人物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3)通过了解宋代在农业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崇高科学的意识4)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支持争议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5)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的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6)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7)认识宋元时期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1)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3)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4)元朝得 大一统与民族关系的发展5)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6)火药的发明及在军事上广泛使用7)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四大发明的传播8) 《资治通鉴》(9)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1)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2)如何正确评价岳飞的抗金斗争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4)客观评价成吉思汗和文天祥抗元5)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6) 《资治通鉴》的优点五、教学策略五、教学策略本单元涉及的民族、政权等内容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概念,同时还可以尝试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掌握重要史实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想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加深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认识,同时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力。

六、课时分配:七课时六、课时分配:七课时第一课时 第九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第二课时 第十课 宋金对峙第三课时 第十一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第四课时 第十二课 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五课时 第十三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第六课时 第十四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第七课时 单元复习课题第 9 课 辽、夏与北宋的和战课型新授课时1主备东戴河新区王宝九年一贯制学校历史学科备课组教师郭淑珍负责 领导高树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知道辽、北宋、西夏等政权的并立,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认识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西夏等建立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部和当时民族融合的背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创造的2)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观点3)认识中华文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教学 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国和南方教学 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教学 方法问题导学探究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归纳法教学 媒体相关资料图片、地图、PPT一、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情景导入,明确任务课时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这个时期一个突出特点是,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与汉族的两宋政权并立到元朝是,全国实现了重新统一那么你知道契丹是怎样兴起的?为什么会称这个时期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二、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6 6 分钟)分钟)教师在大屏幕展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在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可给予相应指导1、 契丹族是怎样兴起的?及政权的建立者、都城2、 陈桥兵变的发动者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定都在哪里?为什么北宋能够统一中原和南方?3、 澶夏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对双方的影响?4、 宋夏和议的原因,主要内容,意义?【【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在教材重难点出做好标准,小组间可以进行讨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初步理清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3 3、、分组展示,汇报交流(分组展示,汇报交流(2323 分钟)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 4 个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一)契丹的兴起要求第一组学生阅读本课第一目正文部分,找出大屏幕上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讲评:唐末五代,契丹出了一位著名领袖是谁?他对契丹族有什么贡献?归纳:归纳:916 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教师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指导: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伟大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少数民族领袖。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病讨论归纳第一目的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陈桥兵变要求第二组学生阅读第二目正文及小字部分,找出大屏幕上问题的答案,选出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1、陈桥兵变是发动者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定都在哪?2、宋朝哪两位皇帝先后开展统一战争,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归纳:归纳:960 年 赵匡胤 宋朝 东京【【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澶渊之盟要求第三组学生阅读第三目正文部分,同桌间相互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1、哪一位同学说说杨家将故事?杨家将故事反映了一个什么历史事实?2、澶州之战是怎么回事?发生在哪一年?作战双方?当时哪位宰相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看图讲述3、为什么宋军能取得澶州之战的胜利?4、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及对双方的影响? 归纳:归纳:1004 年 澶州之战 辽军攻宋澶渊之盟 和平往来【【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四)宋夏和战要求同上,思考:1、党项族是怎样起源的?它生活在哪一带?看图指出2、西夏国是哪一年由谁建立,都城及统治范围?3、宋夏在哪一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归纳:归纳:1038 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1044 年 宋夏和议 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归纳总结,拓展提升(3 3 分钟)分钟)让学生自由总结,通过本节学习自己在知识上和能力上的收获有哪些?并看图说出辽、西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位置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学会活动学会活动】】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是学习习惯五、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反馈训练,巩固落实(1010 分钟)分钟)大屏幕出示习题,将学生分组,并提出答案要求1.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连环画,如图连环画中的主人公通过这一故事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他是( )A.秦始皇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2.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 。

1004 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3.下图是内蒙古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图中这匹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 B.陈桥兵变 C.澶州之战 D.澶渊之盟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5. 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①宋对夏称臣 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 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6.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同类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比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知识,纲目并举,有利于识记掌握同类的知识点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 “……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 ” ——苏辙《栾城集》材料三 “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 1005 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