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502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种子 只拣儿童多处行 钓鱼是精读课文, 爷爷的芦笛是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反映的都是儿童生活,表现了儿童的特点,表达了儿童的思想,抒发了儿童的情感。 种子通过写儿童捡树种、交树种的事,表现了儿童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的性格。 只拣儿童多处行描述的是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情感;钓鱼一文作者记述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钓鱼的事,说明做人要有正确的道德抉择;爷爷的芦笛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人只有经受磨练,才能变得坚强的道理。前两篇课文通过叙事刻画人物形象,抒发作者的情感;后两篇课文则通过叙事说明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生通过

2、这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四篇课文对儿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领悟事理;进行字、词、句的学习,感悟语言规律;读、背精美的语言材料;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随文识字 27 个,会写 33 个字,掌握常用词语。本单元重点: 本单元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为训练重点。1 种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

3、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槐、掺、涩、俊”等 4 个生字,会写“掺、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9 个字,掌握“搀杂、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课文重点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注重语文的实践,把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起来,注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树种是什么样的、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感情朗读训练点:体会小女孩的做事认真、诚实的美好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说结合训练点:要学习

4、作者抓住人物的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理解词语的含义。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洋槐树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预习提纲:(见附页)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检查预习,揭示课题 1、你见过洋槐树吗?你知道洋槐树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同学们看一张图片,就是洋槐树。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

5、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种子 ,讲述是一个小女孩交树种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荚皮、角柄、毕竟、素雅、羞涩、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落落大方、虔诚、温暖、俊秀、害羞” 重点理解“惭愧、凝望、小心翼翼、虔诚” ,让学生用“小心翼翼”说话。

6、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课文的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我被小女孩的虔诚的童心感染了,表达了作者的对小女孩的喜爱。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 2、互动交流:课文的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汇报:一是小女孩交树种的过程。如,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情。二是我的喜爱之情。如, “我心里一动” “充满温暖” “小心翼翼”等词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对话。注

7、意引导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 四、限时作业(见附页)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 1以游戏的形式认读生字。 2学习并积累词语,随机用词造句。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种子这篇课文,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感动的是什么?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下女孩交树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和我心里感动的句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交流、体会小女孩的品质。 通过学习,你认为那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她是个朴素而又羞涩的小女孩 点拨:她为什么带着羞涩?此时她可能想什么?她“冲我抿嘴一笑”此时又在想什么?谁能把小女孩这样的心里读出来? 点拨:“刷”一

8、词,写出了小女孩怎样的心里变化?她惭愧的是什么?谁能把小女孩的心里读出来? 点拨: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掏出” 、 “展平” 、 “凝望” 、 “抖” 。 重点理解“凝望” , “小心翼翼”含义。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小女孩什么心态? 比较句子: 然后凝望着那小葫芦嘴,小心翼翼地往外抖 然后注视着那小葫芦嘴,使劲地往外抖 指名学生,读出小女孩的心态。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这篇课文记叙了_,赞扬了_.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交树种的任务中,别人交的都挺多,有个女孩交的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以此赞扬了女孩做事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品质。) 2 只捡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 1

9、、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感情朗读训练点:读说结合训练点: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预习提纲:见附页课时安

10、排:2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播放 MTV 歌曲春天在哪里 (配春天的画面) 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 (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 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冰心老奶奶寻找春天的一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 。板书课题。 3、让学生读课题。 4、理解课题。 课题里面有个生字“拣” ,谁知道“拣”是什么意思? “拣”字是怎么写的?(注意“拣”

11、字右边要与“东”字区别开)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只挑选儿童多的地方去) 5、冰心老奶奶去寻找春天,那么,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生字和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测生字和词语。 认读生字:拣、匣、隙、漾、匆、棠、钮(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也可以读字组词)认读词语:成百盈千、闹嚷嚷、叽叽呱呱、饱满、蕴藏、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 3、了解颐和园。出示词语“颐和园” 。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颐和园。教师用课件演示颐和园的相关图

12、片和资料。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朗读课文。 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后师生评价。还要让学生说一说,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成百盈千” “蕴藏” “忸怩” “浑身解数”等词语。 5、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限时作业见附页五、导写字,置留作业 1、出示要求会写的 9 个生字:匣、聚、匆、概、梢、释、额、纽、旺 2、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匣”字要注意笔顺,先写横,再写“甲” ,最后写横折。 “聚”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中间一笔是“竖” ,不是“竖勾” 。 “概、梢、纽、旺”4

13、个字,左边偏旁稍窄,右边部分稍宽。 “释”字左右宽窄大致相同,左边注意不要写成“采” 。 ) 3、学生写生字。 4、作业:熟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回顾内容,理请顺序 1、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语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学习第一段(1-2 自然段) 提出问题:作者路过颐和园,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是怎么体会的? 学生自由读 1-2 自然

14、段。交流体会。3、学习第 3-4 自然段。 默读第 3-4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知春亭畔看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小组交流。点拨和引导: A 读了这段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孩子特别的多: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重点理解“隙”字, “隙”是缝隙, “座无隙地”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坐着,写出了孩子的多。 ) 体会孩子的活泼可爱; 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脱” “搭”写出他

15、们玩得很随意。 “说” “笑”写出他们很开心。 “闪着汗珠”写出他们玩得很劳累。 ) 教师可以趁机点拨:他们会说什么呢?你们在出游的时候有这样的情景吗?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聚精会神”不仅写出他们爱玩,还写出他们爱学习的特点。 )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无数”写出了人多。 “荡漾” “ 哗哗”衬托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 ,又匆匆地往前跑。 (他们和我们常常“撞个满怀” ,说明他们有点莽撞;他们总是说一声“对不起” ,表现了他们的懂礼貌。 ) 教师可拓展:假如你就是冰心老奶奶,孩子撞在你的怀里,你会怎么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