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501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取生辰纲》课堂实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取生辰纲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 田育生 教学依据 本文的教学依据是文本依据、课标依据和学生依据。 文本依据即课文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课堂教学既然有本,就要依本,就要识本,让文 本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文本的丰富内涵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文章刻画了杨志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且紧扣杨志的身份经历,在激烈的矛盾 冲突中表现他复杂的个性。要引导学生分析杨志的性格特征并体会塑造这一典型形象的意 义。其次刻画了以晁、吴为首的英雄群象。文章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智谋:(1)智用天时; (2)智用地利;(3)屡设迷魂阵,智投蒙汗药。通过这些描写有力地表现了晁、吴诸雄的过人 胆识和超群智慧,赞美了农民起义英雄。第

2、三,要理解侧面衬托艺术,即用正面描写的杨 志来衬托梁山八雄的胆略才智,并由此体会文章明暗互映的叙事线索。第四,了解文章景 物描写的特色。文章用不少笔墨描写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酷热天气,有的是直接描写, 有的通过人物语言动作间接表现。赤日酷暑的描写为情节发展作了必要铺垫,为表现人物 作了有力烘托。第五,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该文语言既有古汉语的典雅,又有方言的亲 切,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了人物性格,颇值玩味。 课标依据即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在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在理解上述内容 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 下主动的富有

3、个性的过程。本篇教学将主要采用“主问题讨论式” 。所谓主问题讨论式,即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个包容丰富,能牵动对全篇理解、具有提纲挈领性质的问题,让学生 在主问题引领下主动走进文本,讨论探究。这种主问题具有可分解性,它从整体而不是从 局部进行构思,是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整体阅读教学思想的。它克服了阅读教学中远离整体、 零打碎敲、一讲到底的弊端,有效地实践了“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要求。 学生依据即课堂所呈现的学习内容,其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初三学生, 阅读了一定数量的小说,学习了小说的基本理论知识,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过作品,既 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认识,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

4、独立求知的愿望。此时给他们一个 概括性强难易适中的主问题,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应该是可行的。教学中提出的主问题, 就是据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前提而设计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文主要定位在赏析,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预设以下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较为生僻的古典词汇,能根据语境推断方言语汇的意义; 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完整地复述课文。 在主问题导引下,学生能紧扣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联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 揣摹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意义。 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体会叙述故事置明暗两线的妙处。 O 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天地,主动阅读古代优秀

5、作品,在历史文化土壤中吸取营养, 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学方式 小说教学,切不可陷入讲授泥潭。要努力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 养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精神。 将过去由教师完成的工作,如对水浒基本知识的了解,与该文相关情节的了解, 理解语汇意义等工作,转交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学习中,设计以 ”主问题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展独立性的探究活动。在品析作品的艺术美时,进行 合作性的微型话题赏析活动。 I 进行一次课后小型的综合实践活动, I 培养学生的研究 精神。 我们试图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 方式,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希望他们能在获得

6、语文知识的 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构思 第一课时 概说水浒 可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广泛搜集该书的有关知识,以便课初交流。教师亦应有充分 准备,可将水浒的有关知识制成卡片,幻灯展示,由此导人新课。 介绍与本文相关的情节背景 该步骤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应在课前布置读书,指导学生阅读水浒十二、十三、 十七诸章节。 展示多媒体课件(反映杨志主要经历的有关图片)。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生僻语汇,据语境推断方言词句意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提炼故事梗概,锻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完整地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本节课用主问题讨论式进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杨志及晁、吴诸雄的性格,理解

7、 作品意义。 主问题: 一个武艺高强精明练达的提辖在押送中为何会仰天长叹“苦也!”? 晁盖吴用诸雄的“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课时。进行合作性的微型话题探讨活动。据课文特点,预设下列研讨话题: a品一品刻画八雄的艺术手法。 b说一说文章的叙事特色。 c假若从晁吴角度叙述故 事 d我看文章的环境描写。先分组讨论,每组重点完成一个内容; 再由小组代表发言,向全班报告讨论成果。 进行一次小型综合性研究活动,对文章的语言特色作一番自主探索。 此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查阅书刊,查阅网络资料,并在研究文章中注明 资料出处,且不少于两种。目的不在做出怎样的科学认识,而在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 培养

8、他们的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师: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 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 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同学们:你 对这本优秀的作品有哪些了解?请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要求不说重复内容。生 l:水浒又叫水浒传 忠义水浒传 。 生 2:水浒是明代长篇章回小说。 生 3: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 生 4:它的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有进步意义。 生: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

9、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 而成。 师:不错,同学们简介了水浒多方面的知识。看来大家课外查阅了资料,作了充 分的准备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原 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师:课前要求大家浏览水浒中有关杨志的章节,不知同学们阅读后对杨志的身世 经历有哪些了解。你能给大家说说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前的大致情节吗?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不时点拨,气氛颇为热烈) 师:大家简要勾勒了杨志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很不错。老师将同学们说的按 时间顺序归纳了一下,并将主要情节制成了图片。 (出示课件一:杨志是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10、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留 守梁世杰因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杨志押送生辰纲。) (出示图片:A杨志失陷花石纲 B汴京城杨志卖刀 C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D杨志北京斗武 E杨志押送金银担) 师:这里强调一句:杨志的人生理想,用书中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指望把一身本事, 博个封妻荫子,也为祖宗争口气。 ” 生:老师, “封妻荫子”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通俗地说就是渴望建功立业,以名垂 青史,为家人造福。 现在我们来读课文,看看杨志是怎样押送金银担的,他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又遭遇了怎 样的变故? 水

11、浒的基础方言是元代的江淮话,又是古代文人所著,其中有不少语义与现代普 通话不尽相同,大家阅读时将不懂的圈出来,结合注释理解,再不懂的提出来共同讨论。 (出示课件三注意下列语词读音及在语境中的意义:纲权且趱行 端的 须 怨怅 虞侯 怄气 恁地罗唣省得 逞辩 气喘 聒噪 还言语 吹嘘 干系 不争舒头探脑尴 尬去处兀自 口浅却才 计较) (学生读课文,查阅字典,相互讨论;教师巡视) 师:请就文中疑难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 l:“杨志提了朴刀自去赶那担子”中的“担子”是什么意思? 生 2:就是挑担子的人,这里是借代的手法。 生 3:“杨志拿了藤条打将来”中“打将”是什么意思? 师:想想,学过的。 生

12、: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一样, “将”只是个动作助词。 生:文中有这么一句:“这干系须是俺的!”句中的“须” ,我认为不是“应该”的意思, 而相当于“难道只是” ,这样才说得通。 师:为什么? 生:这是杨志反问责怪虞候的,意思是“你们不替我打这夫子,却在背后慢慢挨,这 责任难道只是我的?”这样更合理。 师:好。确实,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据上下文可以推断文中比较生僻的词义;甚至可 以纠正注释中不甚妥当的地方。 理解词句,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查阅工具书,结合我们刚才的方法,在课后自主完成。 下面我们做另一项工作。读过全文,你能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大家 先自由讨论。 (学生先前后桌

13、讨论,然后在班级发言,共同梳理主要情节。在讨论基础上教师出示课 件:杨志慎押金银担-七雄贩枣蒙杨志白胜卖酒诱官军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英雄智取生辰纲) 师:请大家据这主要情节复述故事。 (学生复述,师生共同点评) 第二课时 师: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一定对杨志这个人物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一直在想:杨志曾 经杀牛二、战林冲、败周谨、斗索超,是个武艺超群的壮士;作为押解官,他肩负重要使 命,握有重权,应该说是一个骁勇善战、统率生辰纲的首领。但在押送途中面对十来个挑 担的兵士,他却仰天长叹“苦也” ,这到底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结合课文来讨论 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 1:我认为,是因为天气太热

14、了,他对天气非常担忧。 生 2:军健们太累,要停下休息,他鞭打已不起作用了。 生 3:这个地方周围无人烟,很荒僻,太危险了。 生 4:经常有强人出没,抢夺过路人财物。 师:说得好,这“苦也”看来是杨志身陷矛盾重围,内心焦灼的反映。 生:我以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老都管之间的矛盾。 师:请具体说说。 生:十一个军健,这个赶起来那个又躺下,他并非真的没有办法了,他之所以不敢再 往死里打,是因为他知道老都管会给他们撑腰。 师:从哪里看得出? 生:在这之前他们曾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已经表现出对杨志的不满,对他们的同情。 这时天这么热,人这样累,连空手的老都管都要停下来休息,杨志这时如果又来打他们挑 担

15、子 的,老都管会干涉的。 师:你的意思是杨志怕老都管?这些兵士才有恃无恐? 生:是的。 师:杨志是押送的首领呀?他怎么怕老都管? 生:表面是,实际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师:请举例。 生 1:课文第 2 段写军健向老都管诉苦,老都管听了后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 京时,我自赏你。 ”这表面是帮杨志做思想工作,其实在表明他才是生辰纲的主人。 生 2:老都管开始还对杨志有所忍耐,但后来就忍不住了。来到黄泥冈前,杨志对着 军健“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时, “老都管喝道:杨提辖”这段话就能看出他在仗势 欺人。尤其一个“喝”字,说明他根本没把杨志放在眼里,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师:说得太好了!前人对

16、这一细节也有评价,我读一读:“著一杨字,已见生分, 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此写老于世故的 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 ”同学们与前代评论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生:对老都管这种咄咄逼人态度,杨志只是说:“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 府,哪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轻声细语地解释,说明他不敢得罪他。师:好,分析得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条证据。当初受命之时,杨志曾对梁中书说:老 都管“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的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与 他争执得?”说明他确实对老都管心有余悸。 师:怎么一个武艺高强的提辖怕这样一个年迈的老都管? 生:老都管背后有后台。如果得罪了他,他可能到梁夫人面前讲小话,梁夫人又可能到 梁中书甚至蔡京那里进谗言,杨志怕影响自己的前途。 师:分析得有道理。 生:杨志并不仅因为众军健都到松林树下睡倒了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