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434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文地址:原文地址:“统计与概率”中考知识梳理作者:作者:sxzq(本文发表于 2010 年第 3 期数学金刊)“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这部分知识在人们的生 活实践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 15.初中阶段对 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分散在各册数学书中,我们一起来将它们梳理一下吧!一、知识结构二、重点知识1. “两查”即普查、抽样调查普查(又叫全面调查)的范围是所有考察的对象,抽样调查的范围是部分考察 的对象.现实生活中经常会进行一些调查,采取普查还是抽样调查既要考虑问题 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例如,为让市民吃 上放心月饼,某市质

2、检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进行质量调查,面对种类、数 量繁多的月饼,如果采用普查方式,虽然得到的结果准确,但费时耗力不说、 经过调查的月饼都被破坏无法继续销售,所以只能采取抽样调查.又如,为防控 H1N1 甲型流感,学校要记录师生每天的体温,因为要防治严重传染病,所以人 数再多这样的调查也应该是普查.当然抽样调查时,所选择的样本必须要具有代表性.例:要检测某地区空气的质 量,如果只抽取市中心的空气质量作为样本,这样选择就不具有代表性,就不 能真实反映总体情况.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 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

3、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例:为了了解七年级 20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 1000 名学生的 期末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个问题中,我们考察的对象是学生的数学成绩, 因此,总体是所有 20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个体就是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 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考察对象即 10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确定出样本 即 10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最后再根据样本的数目,即收集的数据的数目,确 定样本容量 1000(注意没有单位).2.“双频”,即频数和频率在一组数据中,我们称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与 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如,“(2009 年宜宾)已知数据:

4、.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率为( )”.题中共 5 个数,无理数出现的频数是 3(分别是 ),所以频 率为 = 60.3. “三数” 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般地,我们会用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描述 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怎样计算一个同学某次考试的平均分呢?大家都知道,只要将各科成绩相加再 除以科数就可以了.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x3,xn,x=(x1+x2+x3+xn)叫做这 n 个数的平均数,又称算 术平均数.某电台在招播音员时,要进行笔试和面试,并将上两项成绩按 3:2 的比例计算 总成绩,甲的两项成绩各为 90 分、80 分,其总成绩的计算就不能 90

5、和 80 相 加再除以 2、而要用加权平均数来算.如果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未必相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那么这 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成为加权平均数,公式是 .上述问题中甲的总成绩就是 90 80 86(分).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 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要求一组数据 4,5,6,7,7,8 的 中位数,它们已经按大小排列好了,最中间的是两个数 6、7,中位数就是 (6+7)2=3.5;又如,“(2009 柳州)某学习小组 7 个男同学的身高(单位: 米)为:1.66、1.65、1.72、1

6、.58、1.64、1.66、1.70,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 为( )”,将原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1.58、1.64、1.65、1.66、1.66、1.70、1.72,最中间一个位置上的数 1.66 就 是中位数.有时我们更关心一组数据里哪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比如书店的老板,要根据 书的不同销量来确定怎样进货,这时就要用到众数了.我们把一组数据中出现次 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在 5、3、2、6、9、6、7 这组数 中,6 出现了 2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 6;如果在这组数中再加上一 个 5,因为其中 5 和 6 都出现了 2 次、都是最多的,所以这 8 个数的众数就是

7、 5、6 两个数.注意: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故 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中位数只是一个位置代表值, 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当 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它不需要计 算,并且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但当各个数据重复的资料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 没有特别意义.4. “三差”即极差、方差、标准差我们用极差、方差、标准差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或离散程度),它们 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反之,越小.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它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一 种简单的

8、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如,“(2009 年 嘉兴市)已知数据:2,3,5,6,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极差分别是( )”,其中 5 出现了 2 次、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是 5;极差是最大数 6 与最 小数-1 的差 7.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即:S2= (x1- )2+(x2- )2+(x3- )2+(xn- )2,其中,是 x1,x2,x3,xn的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 S 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如, “(2009 年鄂州)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 5,那么这 组数据的方差是( )”.先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出 a=5,所

9、以方差 S2= (3-5)2+(5-5)2+(4-5)2+(6-5)2+(7-5)2=2,标准差是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到刻画一组数据,比 如,当两个运动员的几次训练的平均成绩相同时,怎样评价他们的水平呢?这 时我们还要考虑数据的“波动情况”,总的说来,一般用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或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位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表示数据的集 中程度;而用极差和方差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情况,在分析数据时, 往往会根据要求来取数据的平均数,当数据的平均水平一致时,为了更好地根 据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我们往往会根据极差和方差来判断数据的 稳定性,

10、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5. “五图” :即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频 数分布折线图统计图是表示统计数据的图形,是数据及其之间关系的直观表现和反映. 解决问题时选择哪种统计图,要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需要而定.当我们要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时用条形统计图或频数分布直方图,当要清楚 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时用折线统计图或频数分布折线图,当要表示出各部分 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时就用扇形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所有部分的百分比之和等于 1,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表示部分占 总体的比例360;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 1.6.“

11、三事件”,即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生活中,有的事件肯定会发生,像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这样的事件叫必 然事件;有的事件是不会发生的,像半夜里出太阳,这样的事件叫不可能事件;还有的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像买彩票中奖,这样的事件叫不确定事 件(或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7.“两率”,即频率和概率频率在前面已经提过,概率是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常用字母 P 表示.显然,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1,即 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 即 P(不可能事件)=0;不确定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在 0 和 1 之间,即 0P(A)1.8.“一计算”,即

12、概率的计算我们重点学习了两种随机事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即理论计算和试验估算.比如, 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只有两种结果: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且这两种结果出现 的机会相等,所以从理论上算正面向上的概率是 0.5;我们也可以通过多次试 验,用正面向上出现的次数除以试验的总次数来计算频率,再估计其概率.理论计算我们又分为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只涉及一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如:投硬币时出现正面的概 率、掷骰子时出现 5 点的概率、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摸不同颜色的球的概率, 等等,计算公式:P .第二种:通过列表法、树状图来计算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 的概率,如:配紫色,对游戏是否公平的计

13、算.另外,许多随机事件的概率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为了估计这些事件的概率, 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实验来解决,以事件出现的频率来估计概率三、思想方法1.抽样考察一般地,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 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或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普查,这时我们往往会 用抽样调查来估计总体.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去估计相应总体的平均水平特征;用样本的频 数、频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去估计相应总体数 据的分布情况;用样本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去估计相应总体数据的波动情况.3数形结合用绘制的统计

14、图表去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4.分类讨论计算概率时,有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分别计算出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四、易混易错1.正确运用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形象直观,但若统计图制作得不合理就容易引起误解。因此, 读图时一定要先判断统计图的准确性,不能只从表面现象作出判断,而要抓住 统计图的实际意义。扇形统计图只反映部分与总体的比例关系,只从两个不同的扇形统计图中无法 比较具体数目的大小。2.概率不同于频率频率与概率虽然都是比值,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概率是伴随随机事件客观存 在的,而频率是通过试验得到的.当实验次数充分大时,频率在概率附近摆动. 可以通过观察随机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时频率值

15、在哪个数附近摆动,据此估计 概率值.但是频率值不等于概率值.所以,在掷硬币的试验中,正面向上的概率 是,这是客观存在的,但试验 100 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可能是 50 次,还可能 是 45 次,56 次等等,其频率值不等于概率值.3.计算概率时要注意等可能性在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时一定要列出所有的结果,否则将出现失误.如,同 时投掷甲、乙两枚硬币,在求“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时,如果认为出现三种 结果,所以“出现一正一反”的概率是,那就错了,实际上,会出现 4 种等可 能结果:都正、都反、甲正乙反和乙正甲反,其中后两种都是“出现一正一反” ,所以所求概率是 = .实战演练1、(2009 呼和

16、浩特)为了了解我市参加中考的 15000 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抽 查了 1000 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A15000 名学生是总体 B1000 名学生的视力是总 体的一个样本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 D上述调查是普查2、(2009 年新疆)要反映乌鲁木齐市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频数分布直方图 D折线统计 图3、 (2009 成都)为了解某小区居民的日用电情况,居住在该小区的一名同学随 机抽查了 l5 户家庭的日用电量,结果如下表:日用电量(单位:度)567810 户 数2543l则关于这 l5 户家庭的日用电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 6 度 (B)平均数是 6.8 度 (C)极差是 5 度 (D)中位数是 6 度4、(2009 白银市)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