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379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037揭阳1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年揭阳市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 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

2、卷一并交回。一、本大一、本大题题4小小题题,每小,每小题题3分,共分,共12分。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即兴 汲取 煽动 扇坠 看守内阁 看破红尘B援助 原貌 症候 征兆 难分难舍 难能可贵C闪亮 赏析 脑髓 随口 为丛驱雀 为富不仁D轮廓 锅饼 和蔼 暮霭 遗之千金 不遗余力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走进他的房间时,可以看到布置很_ ,主人的品味很高。 (2)这些假古画_得相当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真是令人惊讶。 (3)在铁的事实面前,他毕露_ ,我们也终于可以看清他的本来面目。 A讲求 仿照 原形 B讲究 仿制 原形 C讲究

3、仿制 原型 D讲求 仿照 原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城市学校应主动和乡镇学校结对子,鼎力相助薄弱学 校。 B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 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C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大海啸中,损失惨重,国民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几个 月来,印尼政府苦心孤诣,终于使形势略有好转。 D研究生导师配备互选,既加深了导师和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了“乱点 鸳鸯谱”,又极大地激发了研究生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 生殖方式,使人类

4、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 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 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改革开放 30 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二、本大二、本大题题 7 小小题题,共,共 3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世居京口。少好书、传,博览多通,为济阳江敳所知。敳为建武将军、琅邪内史,以为

5、府主簿。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闻京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穆之直视不言者久之。既而反室,坏布裳为绔,往见高祖。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穆之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便纵笔

6、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3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举。又

7、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瞻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在长安,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选自宋书)5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能自屈,吾事济矣 屈:委屈 B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 属:恰逢 C长民果有异谋 异谋:阴谋D穆之常居幕中画策 画策:谋划决策 6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谁堪其选

8、 / 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 B刘毅等疾穆之见亲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 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 D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 / 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 7最能体现刘穆之“内端谋猷”的一组是 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 少好书、传,博览多通 一毫不以负公 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 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 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 A B C D4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下京城后,高祖急需一名府主簿来帮他,刘穆之听到后毛遂自荐,他极高的 才华得到了高祖赏识,并立刻展开工作。 B高祖限于天资,虽努力苦练书法,无奈效果不佳,刘穆之建议把

9、字尽可能写得 大些,这样可以掩盖某些缺陷,高祖接受了这一建议。 C从诸葛长民意图谋反一事来看,高祖对刘穆之的才华是了然于胸的。后来事 态的发展果然证实了高祖的安排是非常有必要的。 D刘穆之才华过人,学识造诣很深,但性格豪奢,动不动就喜欢大摆筵席,他自 己也说,除了这一缺点外,他就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对不住高祖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10、赡 举。 (2)翻译下列的句子。(6分) 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 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 常。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玉楼春 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释】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尊:又写作“樽”。(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4 分

11、)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5(1) 奚以知其然也?_, 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孟子鱼我所欲也)(4)我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三、本大三、本大题题小小题题,共,共 1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60 年来中国为何不出文学大师?黄 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出了鲁迅等一批文学大师,鲁、郭、茅、巴、老、曹,还有沈从文、钱钟书、冰心等等。虽然也有一些文学大

12、师成色虽然并不怎么样,叫起来有点勉强,但还不至于让人觉得别扭。可解放后一直到现在,偌大个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了。王蒙不够格,贾平凹不够格,莫言不够格,余华不够格,领过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一大堆作家,没有一个够格的。 新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有人把原因归咎体制,我认为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同样的体制,为什么科技界能出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人文学科却交白卷?当年鲁迅他们,也是在体制内领工资,却并不影响这些大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所以,板子一味打在体制的屁股上,痛快是痛快了,却有失偏颇。6也有人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把原因归咎“盛世”。这是不正确的。有时候,国家不幸

13、,大环境不好,但作家个人的生活境遇比较好;有时候大环境好,即盛世时代,作家个体的生存状况却很糟。比如,李白杜甫是出生在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李白大杜甫十一岁,两人又都经历过安史之乱。李白和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都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你说李杜是乱世出的大师还是盛世出的大师? “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是一种情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也是一种情况,不能将二者绝对化。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出文学大师,文革十年那样的“乱世”,同样出不了文学大师。可见“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觉得,伟大作品的诞生,大环境并非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本人,别把过错都算到时代身上。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不能本末

14、倒置。盛世有盛世的大师,乱世有乱世的大师,不能一概而论。大师之大,不在著作等身,不在胡子长短,在于人格和文魄之大,在于其作品传达的伟大精神和普世价值。因此,新中国出不了文学大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作家自身而言。许多作家成名之后,船到码头车到站,便开始吃老本,不思进取,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名气变现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尽可能利益最大化。文学成了作家谋取名利的道具。作家不是被“圈养”,就是被商业收编,无法实现精神和灵魂突围。作家的物质 GDP 是上去了,精神 CDP 却一直负增长,入不敷出。自身一团污浊,何以宁静致远?内心一团漆黑,如何照亮别人?文学功利化的紧迫感与日俱增。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付出

15、获取最大的利益;每个人都想天上的馅饼往自己的头上砸。作家不但影响不了社会,而是被社会的灯红酒绿牵着鼻子走。文学最大限度被物化和细化,导致许多作家在讨价还7价中创作,锤炼的不是语言和思想,而是鸡虫得失。文学丧失了敬畏,大家彼此彼此,谁也不管什么大师不大师。做人格局小,何来作文格局之大?这个时候,作家写出来的作品也就可想而知。其次,就无名作者的成长来说。当下的文学期刊,大都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据一位业内人氏透露,不少省级文学期刊,比内部刊物更“内部”,除了图书馆,订阅的读者不超过一百本。某些文学期刊成了编辑和作者自娱自乐的“圆桌文学”,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人在看。文学期刊的影响力更是日渐式微。如果没有媒体和网络的配合,靠单打独斗,不管这些文学期刊如何声嘶力竭,要吆喝出一个“著名作家”,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文学粉丝对文学新人的排斥。伪作家太多,伪大师太多。这些伪作家伪大师,到处招摇撞骗,严重透支了读者的信任。于是,每个文学粉丝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意,想方设法避免成为他人成功的工具。于是,文学粉丝变得势利无比,学会吝啬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