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原特色农业搬到云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84304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0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高原特色农业搬到云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高原特色农业搬到云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高原特色农业搬到云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新闻2016年9月27日星期二12主编:王友文编辑:禹跃昆设计:聂磊 电话:010-82296607邮箱: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政编码:100082电话中继线:82296688电报挂号:81108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128号(1-1)印刷:解放军报印刷厂定价:每月24.00元零售每份:1.00元“相比于夏秋1公斤1元的市场价 格,朱有勇院士研发和指导种植的冬 马铃薯,能卖到1公斤4元,因为冬 季正是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 ”云南 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说。 冬马铃薯,只是云南开发冬季农 业的特色农产品的一种。近年来,云 南农业大学利用云南生物资源多样性 的自然禀赋和特点,

2、 发掘形成云南高 原特色农业的优势, 通过科技创新、 思 维创新, 把云南本土的特色农产品搬 到云端、 推向全国。替云南“打抱不平”说起云南本土农业的特色,盛军 校长就替云南“打抱不平” ,虽说他 是个东北人。因为很多云南本土的特 色农产品被外省甚至外国的企业贴上 牌子推向全国甚至全球,但是外地人 却不知道这是来自云南地道的产品, 比如冬季蔬菜、小粒咖啡等。 “这说明云南有资源,但是缺乏 市场品牌、产品精深加工不足。 ”盛 军一语中的,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 是通过科技创新打通农业产业化的链 条。 ” “创新就是要造出一个新的东西 来,但有些时候需要逆向思维,在商 品世界里,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3、;云 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现代 化产业!关键在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好顶层设 计。 ”盛军说。 他的这一想法与云南省委、省政 府关于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战略部署不谋而合。在他的积极争取 下,云南省委、省政府于2 0 14年4月 批准成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 究院,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管理,盛军 兼任院长。 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以下简称产业研究院) 成立后的第 一件事就是对云南全省农业现状进行 科学分析。 产业研究院联合云南农大科技 处、相关学院历时半年,高效率完成 了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产业发展 报告,根据云南地理位置和气候变 化,总结出高原特色农

4、业的四大板块 特征,提出了云南农业发展的 432 1 模式。 “4”指的是高原农业、热区农 业、都市农业和跨境农业等四大板块 农业, “3”指的是大健康食品产业、 大旅游农业、大数据农业等三大优势 产业, “2 ”指的是优质的生态资源、 独特的人文资源等两大特色资源, “1”指的是套餐组合创新模式。主动走到田间地头“高原特色农业在哪里”的问题 解决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更难:怎么 走? 对于这个问题,盛军认为,最大 的难点不是手段和技术,而是思维方 式的转变。 “我认为对于云南而言, 最大的创新应该是思维的创新。 ” 面对困难,云南农大给出的答案 是:主动出击、主动作为,承担了一 所应用型院校应该

5、承担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义务。 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农大各个 部门和学院积极走出去,主动走到田 间地头,发掘各地优势产业,通过科 技创新的力量,把产业链无限拉长, 把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研究院和科技处先后出台 了四个规划,为高原特色农业现代 化提供理论创新、产品创新、模式 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的智力支 撑;制定云南高原特色食用农产品 星级指标体系,特别加入了人文指 标,挖掘云南农产品背后的生态和 人文价值。 食品科技学院组织了专家边疆服 务团, 先后走进8 个地州, 为边疆地区 送来农业技术、 食品安全等培训。 经济管理学院大力发展电子商 务、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云南高原特 色农业解决后

6、端问题,延伸了农业现 代化的产业链条。 在各个学院和部门的齐心协力 下,一个个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农产 品被包装上市,推向全国。 云南农业大学,成了一所“没有 围墙的大学” 。打造“看得见”的农业今年 2月 2 6日,由云南农业大 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和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联合打造 的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获得农业部 的批复同意,正式成为国家农业农村 大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并希望云南 把分中心打造成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示范平台。这也是全国第一 个农业大数据分中心。 在大数据中心监控室,云南农业 大学基础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林 楠,轻点鼠标就把农大下属的几个三 七种植基地的实时

7、监控录像调出来 了,小到叶片的虫害情况、大到整个 基地的天气情况,都尽收眼底。而关 于三七生长环境的十几个环境因子, 每十分钟就采集一次,做到了精准监 测。 而在另一块屏幕上,闪动着2 5个 省 (市、区)、53个农产品市场、 2 18 3种农产品的实时市场价格。 杨林楠介绍说,有了这些大数 据,就能准确知道云南高原特色农产 品有哪些、基本特点、生产过程及主 要市场等。 目前,大数据中心,建成了在线 农业、生物资源、农业电商和放心云 南4大板块,开发完成了“农业基础 数据库群” “特色产业数据库群”等8 大数据库,配套开发了“农业大数据 分析管理平台” “云南省农产品价格 调查系统” “农情直

8、报与分析系统” 等大数据软件产品。 “把垃圾放到对的位置就是宝 藏,把宝藏放到错的地方就是垃 圾。 ”在盛军看来,大数据提供的是 更准确的信息、更正确的视角、更宝 贵的机遇。 “借助大数据,我们将把云南高 原特色农业打造成一个看得见的 农业。 ”盛军说,这也将成为引领云 南从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的现代化 平台。云南农业大学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把高原特色农业搬到云端本报记者禹跃昆特约通讯员陈智鑫刘俊金隅有话特别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学校 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蔚为大观。然 而,认真探究一下,便不难发现,这 些网站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部分 只是应景式的摆设。 百度搜索一下

9、各个学校,点击进 入网站,映入眼帘的都是学校发展历 史、取得的荣誉,以及各级主管领导 莅临检查的剪影, 等等。这些东西的 确应该有, 是一部浓缩的学校发展简 史, 是一张学校精美的名片, 但仅有静 态的资料不行, 还需有动态的更新, 这 种更新也是网站的 “生命” , 否则, 天天 老面孔, 久而久之这样的网站就会成 为一块 “死地” 而无人问津了, 从而, 也 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缺乏必要的维护和更新。目前学 校的网站大部分属于社会商业机构帮 助学校开办的, 以盈利为目的, 不具备 鲜明的特色, 几乎千篇一律。这些网站 一旦建好, 开发商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在运营过程中, 维护不当, 进

10、程缓慢。 对网站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 知。网站作为一种新媒体宣传平台, 早已不是“小荷才楼尖尖角”的发展 初期,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 宣传工具。不少学校在生源日益萎 缩, 学校形象不高, 苦于 “好酒不得世 人知” 的情况下, 对身边的 “宝贝” 网站却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缺乏战略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学校网站再小, 也是信息高速公路上重要的 一个链条, 只要 “酒好” , 还真不怕巷子深。 当然, 要想让自己的声音更响亮, 更易产生 轰动效应, 还得注意以下方式和方法。 其一,要善于调动师生的积极 性,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让他们积极 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和发展中来。教育 教学中的点

11、滴创新, 师生中闪光的思 想、 高尚的品德, 教师发展中的困惑, 学 生成长中的烦恼, 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 期盼等, 都可以通过网站表达出来。 其二,要善于与社会各媒体进行 融合。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 单靠学校一个网站的发声往往是微弱 的,学校还必须与社会上其它一些大 型网站携起手来, 共谋发展。一些典 型的事迹和材料, 可以往更大的网站 推送。日常的教育教学间隙也可以邀 请一下各大报纸的主编或记者来学校 指导工作, 培训师生如何写稿、 投稿。 其三,要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学 校网站是学校一块重要的舆论宣传阵 地,是学校的“发声器” ,必须要经 营好、规划好、发展好。为此,必须 由责

12、任心强娴熟电脑操作、理论视野 好、业务水平高的人来管理。 其四,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价 机制,以激励师生参与的热情。如, 定期开展一些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 好的文章及时地在学校网站发表,并 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网站不能只是摆设李虎张学炬本报讯 (记者阳锡叶) 日前, 一场高三学生毕业音乐会在湖南音乐 厅举行,高雅的管弦乐和优美的民乐 重奏,惊艳了全场。如果不看音乐厅 悬挂的横幅,记者很难想到这些表演 者竟然是长沙市11中的学生。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该校不仅 是国内四大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生 源基地,今年还迈出国门,成为了 国际上颇有声望的“意大利普契尼 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合作校” 。30

13、年 来,该校共有 2 0 0 0多位学生在国 际、国内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艺 术班的学生多次远赴日本、欧洲, 甚至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一展歌 喉,成就了在湖南颇有名气的“长 沙市11中现象” 。 在高中学校竞争激烈的长沙市, 11中生源质量并不突出,多年来都被 安排在中考第二批次录取,但只要提 起该校,长沙老百姓都会说一声“11 中很棒” ,是艺术教育的“一流名 校” 。老百姓的好口碑从哪里来? “关键就在于走特色发展之路。 ”该校校长聂庭芳说。 据介绍,长沙市 11 中创办于 19 0 6年,从创办之初,该校就在贫民 艺术教育上做文章,不仅重视德智体 三育,而且十分重视美育,关注艺术 教育价

14、值。19 8 5年,该校率先在湖南 省普通高中里设置音乐、美术专业学 科。 尽管最初没有师资、没有场地、 没有学生、没有设备,历经艰辛,但 是该校坚定不移地发展艺术教育, 19 9 8 年,该校成为湖南省教育厅批准 的全省八所“综合高中试点学校”之 一。 2 0 14年以来,该校进一步加强特 色办学,把“艺文并重上质量,艺术 特色创品牌”作为办学思路。 “我们 的目标是将艺术教育真正推向所有学 生,努力使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种艺 术技艺,并逐步将艺术渗透到各个学 科中。 ”聂庭芳说, “家长们为什么要 把孩子送到咱们学校来?就是为了让 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有特色的教 育。因此,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

15、契合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 据了解,11中的艺术教育课程体 系包含四个纵度( 国家标准课程、校本 课程、拔尖文化和艺术人才培养课 程、国家语言课程) 、四种方式( 必 修、选修、自选、自设) 、三个层次 ( 基础级、综合级、高级) ,具有多样 化和选择性。 为提升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该 校广泛开展课外、校外的艺术教育活 动,建立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校园 艺术活动经常化,每年举办艺术节, 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级 级有活动” ,目前学校有学生艺术社 团2 1个,参加各类艺术兴趣小组的学 生占学生总数60 %以上。从家长、外 聘教师中选聘教师开设艺术选修课程 2 0门。并定期进行课间教唱

16、、美术鉴 赏视频等微课教学。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江西婺源、 望城铜官、益阳沅江3个美术实践基 地,建立了湖南省艺术馆、湖南省歌 舞剧团等音乐学生实践基地。他们还 实行双班主任制文化班主任+ 专业班主任,这在全国来说都是罕见 的。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响亮地 提出了一个口号:为每一个孩子设 计成功方案。他们站在学生生涯发 展规划的高度,对学生人生发展进 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进行全面、科 学、持续的分析,给予合理的持续 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 质的全面提升。 郑进,既是音乐教研组组长,又 连续2 3年担任音乐班班主任。2 3年 里, 她至少给10 0 0名学生制订了成长 方案, 为学生成长找到了最适合的途 径, 一大批学生从自卑、 茫然走向了自 信, 甚至迈入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 院等著名高校。 “我们在学生高一时,让每个学 生进行专业汇报,并仔细观察他们的 个性特征,天天要到班上去了解,晚 上还要跟家长沟通。 ”郑进说,一年 下来,基本就能确定绝大部分学生的 发展方向,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 道路。长沙市11中30年坚定不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