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6842957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研究领域的_功能_概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6 ?:9的概念。奈达解释,有时由于译语中根本不存在某种现象,不存在某种词汇,也因此不可 能做到形式对等。例 如,对“雪”没有任何概念的人,他们在形容白色时可能会说“像落下的木棉花一样白”,这则比喻可视为英语中“像雪一样白”的功能对等词+4 45?.(.。奈达还认为,使用功能对等词而非强求形式对等词,其目的在于实现较高程度的动态对等+4 4 5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问世后 在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如动态对等究竟指的 是什么奈达在其与泰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力图对动态对等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解释?“所谓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 语

2、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3 4 5 66 : ,.7 ?., 在这一定义中,“切近”是指“切近源语的信息” 自然”是指译语中的表达方式“对 等”把仁述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信息对等,而 不是形式对应,即“内容为主,形式为次”。但这一说法还是引起了不少误解,有的 人认为翻译只要翻译内容,不必顾及语言的表达形式。于是,各 式各样的自由翻译都被称为“动态对等”。后来,奈达为了更清楚 地表达其思想,就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他们认为这一新名称可减少误解,且 它 的使用“强调了翻译的交际功能”。在功能对等中,奈达对信息作

3、了进一步的界定。他指出,信息不仅包 括思想内容,而且也包括语言形式。功 能对等的 翻译,纂/001年第2期要求“不但 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地要求 形式对等”34。而功能对等 的程度则可以通过比较原文接受者 理解和欣赏 原文的方式与译文接受者理解和欣赏译文 的方式得以确定37 5= ,并总结了各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及其相应的 翻译策略。莱思认为,虽然每种文本几乎都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它们有主次之分。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 的策略,换句话说,翻译策略与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3砒8 ,891 1、89:9。曼迪指出。诺德也称赞莱思的文本类型 理论颇具里程碑意义37)% 5,8 99 1。原

4、因何在因为在此之前,人们总是以对等的标准来衡量译文,而根据莱思的文本类型论,翻译的功能应优先于对等论的标准。翻译批评家不再依赖对原文特征的分析,而是要 根据翻译的环境来判断译文是否具有特定的功能。后来,莱思把自 己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和翻译策略 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具体的理论,放在她和弗米尔合著的普通翻译理论基础 38 9:中,该书第一部分由弗米尔著,这一部分提出了“目的论”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由莱思著,集中讨论将莱思的文本类型融入功能 理论框架后的具体理论。“具体”指的是翻译的目的要求与 原文功能相同的特殊情况。目的论来自希腊语 ,意为旧的”。目的论是将 概念运用于 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

5、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 素是整体翻译行为 的目的。根据目的论,无论何种翻 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根据目的准则,一切翻译行为由行为 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 95 = 4 4: :。弗米尔这样解释目的准则?每个文 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为此目的服务。由此,目的准则是指?译释读写皆遵循 某种方式,此方式可让 文本译本在其使用环境下运作,面向想要使用文本译本的人,并且完全按照他们所希望的方式运作。+: : :,. ?,9 霍姆斯所描绘的翻译研究领域架构图 中 的“功能导向翻译研究”分支,其关注点是翻译作品 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作用而在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 的“功能途

6、径”中,情景语境至 关重要,因为这一途径的首要关注点是作者说话者在什么场合选择什么语言去体现所要表达的意义德国 学派倡导及发展的“功能主义”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社 会交际行为,其关注点是此交际过程中的一切相关因 素,即其语境。简言之,这四个功能概念的倡导者们都没有把翻译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而是强调了翻 译与语境的联系。此外,除霍姆斯的“功 能导向翻译研究”概念外,其他三个功能概念都跟语言学有关联。无论是 奈达、韩礼德、还是莱思,他们所提出的功能概念都是源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他们都认为语言是用于谈论事情 或用于交际的,既可以自我表达,也可以影响他人。然而,本 文所考察的四种功能概念之间有没有不同之

7、处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这四个概念的性质 不尽相同,也有围绕译文目的和 功能提出的各种理论及研究方法。其次,虽 然四种“功 能”概念都跟语境有联系,但 是各自的视点不尽相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的视点是译文在读者中 引起的效 果,即希望译文能 令接受者的反应与 原 文接受者的反应基本上相同霍姆斯的“功能导向翻译研究”关注的是译文在目的语文化社会中的作用,即翻译与文化建设的联系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视“功能”为“作用”,所关注的是语言语 篇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起作用,即意图和意义如何通过语言来体现“功能主义”者们关注的焦点是,译文产生的语境3包括文本类型、翻译发起人、委托人、出版商、译文使用者等如何

8、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再者,虽然“功能对等”、“功能途径”和“功能主 义”三个概念都跟语言学有关联,但是它们之间仍存在 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于/ 0 世纪 年代在著名语言学家弗莱斯3?% #和布 龙菲尔德3? ) 5的指导下取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布龙菲尔 德的结构语言学以及乔姆斯基37? )# 的生成转换语法对他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论都有一定 的影响。而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功 能途径”以及德国的功能主义理论可说是同宗同源,他们同 受柏拉图一布勒一布拉格学派的影响。所不同的是,韩 礼德还受马林诺夫斯基3 ? 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林左帅认真阅读了本 文的初稿并

9、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图表及本文出现的其他双语图表均来自张美芳的翻译 研究的功能途径,/0 0。参见7) %5,89913 3/31? 9 】张南峰?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 + ?外国 语,899:32 一;? 0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5 !? 口5 7 5 #(% # (% & (6撇! & !3) & ! =% # ( ) ? 场山&邹#(%&()( ?&,= !? # ?)叮月行( )卿)乃乞之! # &瓦) !? ?! & !5? !,& !只 !? #月诬“口% ) +比功#如!) !龙月已口尽价? 九忍 刀口?出( ?& (?& ! &#( )% #?)! # )%&!#& !,55 ? #(#% (, %#( &( ,% 58/加! ( ) ! & ! #详盯)川895 ,( #!( ? ( %& !#& ( )!% ) # #? !5( ? ( % # ( = & ! ! )% &八) 乞 ! !()腐!) !,! “尹卜,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