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0820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6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幼儿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卷及答案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3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亮亮喜欢打人,经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师告状。这一天,小朋友们正坐在餐厅等待吃饭时,明明经过亮亮身边,顺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还手打了明明一下。这时,王老师经过,看见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地戳他的头,推得他直摇晃,并生气地说:“看你还打人!”见到此情景,小朋友纷纷数落亮亮曾经打了自己,王老师听后更生气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同时生气地大声吼道:“你真是讨入嫌!长得人不像人!”请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谈谈你对案例中教师行为的看法。31.阅

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生上课说话,将被处以罚站;屡罚不改者,嘴巴贴“封条”。这是发生在某幼儿园的咄咄怪事。该班幼儿郑某、池某曾因上课多次不听从老师安排大喊大叫,嘴巴当场被贴上胶布。这个班的班主任、青年女教师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采取上述极端措施,是因为这些幼儿太不听话了.拿他们实在没有办法。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张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14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

3、 20 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 200 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优路网校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 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

4、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

5、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内容有的地方和原文比较缺少内容,而且不能少的内容)(1)第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4 分)(2)贾文斌老师和麻老先生的话,引起了作者的思考,请扩写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10 分)三、写作题三、写作题(本大题 1 小题。50 分)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巴金说:“孩子成功

6、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优路网校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根据以上材料,联系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以“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二、材料分析题30.【答案要点】王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以育人为本”的儿童观。首先

7、,王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亮亮的行为,只要看到亮亮动手打人就用亮亮之前的行为来解释,而不会考虑这次事出有因。其次,王老师没有尊重儿童的独立性,没有把亮亮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权利的主体。王老师“狠狠地戳亮亮的头”,“大声吼”说亮亮“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等侮辱性的言行都侵犯了儿童的权利和尊严。教师甚至使用打亮亮这种体罚方式,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成为幼儿行为的不良示范。最后,王老师应该考虑到儿童的独特性,意识到亮亮经常有打人的行为一定有背后的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找出亮亮行为的原因,帮助亮亮取得进步。31.【答案要点】张老师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首先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材料中,张老师对上课随便说话的幼儿,采取嘴巴贴胶布的方式,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教师法,没有做到爱国守法。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对幼儿上课说话的行为,没有耐心处理,而是采取暴力的嘴巴贴胶布的方式,没有尊重幼儿的人格,侵犯了幼儿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牢记教育相关法律的要求,并践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32.【答案要点】(1)盼到家乡人,听到家乡曲,满满地激荡起老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让老人感到无比激动与喜悦。(2

9、)树叶有对根的情意,所以它顽强地抵住风的席卷,在树根的旁边来回翻转,直到化为春泥,滋养生它养它的树木。他们却似被风卷走的树叶,没有大树倚靠,成了孤独的一片落叶。他们黯然的神情,是一种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顾的无奈和伤感;他们铿锵的声音,是一种对家乡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热烈真挚的爱,他们原本不愿意成为游人,却拧不过现实的牵绊,留在他乡成了异客。三、写作题33.【知识点】教师基本能力写作能力【参考范文】播种好习惯收获好人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

10、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从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老师要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必须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教育孩子要有集体意识。在如厕、走路、放学、洗手、做操等活动的是时候,要鼓励孩子排队.对表现好的予以现场表扬或者奖励小红花等。孩子们得到鼓励之后,都愿意效仿表现好的同学,这样慢慢地就养成了孩子凡事排队的好习惯。老师以

11、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或者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年轻的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通过微信、QQ、校讯通、电话等优路网校多种方式多与家长沟通,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把幼儿园对幼儿的行为规范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也有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人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将来生活得更好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