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7282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天津中公教育 http:/ 2014天津教师资格面试技巧之结课技能一、结课及结课技能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忽视的。结课艺术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功的结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虽结而趣无穷”的效果。结课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进 行及时的巩固、概括、运用,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过渡的一类教

2、学行为。结课技能不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束、一章知识的结束,也经常应用于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的结尾。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 “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人胜, “终曲”余音绕梁。 “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导入是“起调” ,结课是“终曲” ,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故结束技能与导入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堂教学的结尾,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的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课堂教学的结尾,如同聚光灯一样,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帮助他们清理思路、梳成“辫子” ,使学生对所

3、学知识了然于胸,变瞬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永志不忘。课堂教学的结尾,又好像推进器,它指引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向新知进军,激励学生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所以,结课技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展现智慧的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 ”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二、结课的功能及要求(一)结课的功能1.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结束是一种“及时回忆” 。知识的再次重复、深化,会加深记忆。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后回忆,效率高出四倍。课堂结束可以将知识信息从原来的瞬时性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天津中公教育 http:

4、/ 2.总结概括知识总结是结课的最大特征,也是结课的首要任务。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收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再一次的提纲挈领的概括和归纳。3.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恰当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作一番简要的回忆和整理,理清知识脉络,便于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使学生容易从复杂的教学内容中简化储存的信息。(二)结课的要求1.科学准确性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2.重点明确性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点难点处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方面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

5、到、不分主次。3.富有启发性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 。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4.语言趣味性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5.恰当紧凑学生实践活动及内容要安排合理恰当,要求明确,作业数量恰当。结课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拖堂。6.结构完整性结课是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二三两分钟里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阶段性总结。要避免“虎头蛇尾” ,不要时间宽松,则重复哕嗦,信口开河。时间紧了,则

6、三言两语,草草收兵。结课要做到与导课遥相呼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艺术性。7.方法多样性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它要求教师匠心独运,既要知常又要晓变。因此,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 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天津中公教育 http:/ 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可忽视。三、结课的过程及方法(一)结课的过程在结束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时,主要包括简单回忆,提示要点,检验结果,巩固应用,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具体的含义如下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

7、认识的思路。2.提示要点。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3.检验结果。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验学习结果。4.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5.拓展延伸。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二)结课的方法教学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科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况或课堂临时出现的情况灵活选用、努力创新,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单调。1.自然结尾法正所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教师所

8、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2.悬念留疑法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 ”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一位老师对少年闰土结课设计如下“同学们, 我和少年闰土结下

9、了深厚情谊,离别时难舍难分。那么,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会怎么样?(学生循着课文思路,纷纷自圆其说)大家说了很多,可惜都没说对。(学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实的情况是,闰土一见我”便喊了一声老爷 。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课后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会明白了。 ”网开一面,欲擒故纵,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天津中公教育 http:/ 3.前后照应法前后照应法指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回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同时还使

10、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学案例如下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内容时,有的老师在课题引入时采用“提出问题巧布悬念” ,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 x215x-100=0,得出两个根为20和5。姐姐走过来刚看了一眼就说“你做错了。 ”姐姐是怎样看出来的?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验根。 ”教师强调由题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验根的方法。(学生点头)当老师讲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再次考虑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恍然大悟,齐答“是利用了韦达定理” 。4.知识延伸法一堂有品

11、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 到延伸、扩张、充实,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学案例如下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同学 们一下子举出了十多例子,兴趣很浓,教师延伸提出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5.激励法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让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现实和未来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对未来的憧

12、憬、对理想的追求。教学案例如下“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动容吗?6.设置情境法设置情境法是以教学情境为凭借,在课末创设出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的一种教学方式。特点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灵。可以运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境,使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教学案例如下春风吹课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声,下雨的响声,让学生在朗读下列儿歌后下课春风吹,春风吹,吹来了燕子,燕子叫叽叽;天津中公教育 http:/ 春风吹,春风吹,吹醒了青

13、蛙,青蛙叫呱呱;春风吹,春风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沥沥。俨然构成师生虚拟“春风与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齐鸣”的教学情境,课虽终而情趣却盎然不已。8.求异创新法即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命题、定律等进行进一步的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学生对已讲知识理解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法可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具有培养发散的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教学案例如下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课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 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

14、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 能直言不讳。 ”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 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要注意的是在发散思维过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集中思维,经过分析比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态和积板思维方式。9.激发感情法教师在结课时的语言充满激情、既言简意赅又情深意长,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如下教师问学生“孔乙已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师又问“他要离

15、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答“用手。 ”教师就势总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惨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 ”10.回昧法好的结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课结束时,注意增添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受到“言已尽而意无穷” ,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想象。教学案例如下茶花赋一文,老师在结束课时,出示了一副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其用意有二一是让学生顺着文章脉络理解有

16、关语句,二是让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学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导学生具体体会作者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这样美好的 形象在学生心田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深情。这样能激起学生回味的结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天津中公教育 http:/ 11.比较法比较法是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意在引导学生将新学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类似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教学案例如下有位语文教师讲授峻青的秋色赋 ,落实本课基本要求后,在结束课时将欧阳修的秋色赋和毛泽东的沁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