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6200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一、(28 分)1、下面画线字的注音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请从备选项中选出判断正确的项(2 分)( )(1)竦身(shng) (2)不屑(xu) (3)惴(zhu)惴 (4)吮(shn)(5)缁衣(zh) (6)禁锢(g) (7)塞外(si) (8)苑囿(yo)(9)迥(jng) (10)峪口(y) (11)客栈(zn) (12)绵亘(gn)(13)青冢(zhng) (14)不啻(d) (15)单于(chn) (16)享(xing)(17)广袤(mo) (18)恸哭(dng) (19)屏藩(pn) (20)无垠(yn)(21)孑然(ju) (22)脖颈(jng) (23)夯筑

2、(hng) (24)囚系(j)A、(1)(5)(9)(13)(17)(21),其中错误的有(1)(5)(9)(13)B、(2)(6)(10)(14)(18)(22),其中正确的有(2)(6)(10)(14)C、(3)(7)(11)(15)(19)(23),其中错误的有(3)(11)(19)(23)D、(4)(8)(12)(16)(20)(24),其中正确的有(4)(12)(16)(20)2、给下面词语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 分)(1)急于事功 A、事情 B、做 C、求 ( )(2)莫名其妙 A、名字 B、名声 C、说出 ( )(3)游刃而余 A、游览 B、游玩 C、游动 ( )(4)明珠

3、投暗 A、暗中 B、黑暗 C、糊涂 ( )(5)夸夸其谈 A、其中 B、他的 C、不译 ( )(6)不期而遇 A、日期 B、期望 C、约定 ( )(7)鞭长莫及 A、到 B、比得上 C、趁着 ( )(8)荒诞不经 A、经过 B、经线 C、正常 ( )(9)入木三分 A、木材 B、棺材 C、树 ( )(10)延口残喘 A、喘吸 B、呼吸 C、细声说话 ( )(11)无以名状 A、说出 B、命名 C、名称 ( )(12)心旷神怡 A、空旷 B、荒废 C、开朗 ( )3、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隐约其词 闪烁其词 含糊其词 B、事过境迁 惹是生非 各行其 事C、再接再厉 励精图治 变

4、本加利 D、发愤图强 奋发有为 玩世不 恭4、指出下面语段中标点正确的选项(4 分)( )第一:(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2)吴梅村(3)圆圆曲(4)道出了当时爱国 人士对吴三桂的愤慨和痛恨。尽管历史学家对吴三桂降清的动机是否是为了(5)红颜(6)这 一事实还有争议,但雄关被出卖而不攻自破却是事实,也是教训。(1)(2)(3)(4)(5)(6)A“”(),“”B“”()“”C“。 ” ,无无D“。 ” ,“”第二:(1)正义(2)引(3)括地志(4)云(5)五原郡相阳县(6)汉书(7)地理志(8)作稒阳县(9)北出石门障(10)得光绿城(11)又西北得宿虏城(12)(1)(2)(3

5、)(4)(5)(6)(7)(8)(9)(10)(11)(12)A:“(),。 ”B“”“”, ,。C:“, ,;” 。D“”“ ”;(),;。5、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2 分)( )A、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诗中“依稀”是“仿佛”的意思;“大王” 指的是军阀。B、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句中“挈” “将”同义,都是携带的意思; “雏”指小孩子。C、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吼向刀丛觅小诗”中“成新鬼”指反动派杀害的烈士, “刀 丛”指白色恐怖;这是诗的颔联。D、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句中“低眉”是低头之意, “缁衣”指黑 色的衣服。6、 “夜正长

6、,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 会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分别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和记念刘和君的结尾,表达了作者不尽相同的思想感情。 联系课文,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分析合理的一项是(2 分)( )A、作者对所记念的人物的感情不同 B、作者所记念的对象不同C、两文中制造惨案的刽子手不同 D、作者思想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7、填入下文横线上的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6 分)( )(1)在大青山与乌拉山之间的峪口中有一条昆都仑河,由北而南流入黄河。_在这 个通道的外面,已经发现了一些汉代的古城,有一个古城可能

7、就是汉代的光禄城。A、昆都仑河就是古代的石门水,石门水大概是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 方便的一条道路。B、古代的石门水就是昆都仑河,石门水大概是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 方便的一条道路。C、古代的石门水就是昆都仑河,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 路,大概是石门水。D、昆都仑河就是古代的石门水,古代游牧民族进入阴山以南的沃野最方便的一条道 路,大概是石门水。(2)我登上城头,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了。只见长城_,令人叹为观止。A、依势而筑,雄立峰脊,城墙巍峨,垛楼高耸,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B、雄立峰脊,依势而筑,垛楼高耸,城墙巍峨,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

8、观。C、阶道宽阔起伏,十分宏伟壮观,城墙巍峨,垛楼高耸,依势而筑,雄立峰脊。D、十分宏伟壮观,阶道宽阔起伏,垛楼高耸,城墙巍峨,雄立峰脊,依势而筑。(3)早在战国时,大青山南麓,就是赵国和胡人争夺的焦点。在争夺战中,_。A、赵武灵王占领了这个平原,击败了胡人,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并且 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B、赵武灵王占领了这个平原,击败了胡人,并且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 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C、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并且 在北边的国境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D、赵武灵王击败了胡人,占领了这个平原,并且在北边的国境

9、线上筑起了一条长城, 堵住了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通道。8、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 分)( )A、今天,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兴起,各种通信技术通信工具应运而生。B、这套丛书使成千成万的读者以很少的时间读完一本小书,了解一门新知识的梗概, 这实在是功盖千秋的事。C、尽管家徒四壁,父母还是相濡以沫地把姊妹四个都送进了学堂。D、在今年与特大洪水搏斗中,解放军战士身先士卒战斗在抗洪第一线。9、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作者在文末标出“二月七八日”的写作时间,下 列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记实,说明文章写于烈士们遇难的当日。B、说明文章从七日夜写到八日晨,象征在黑暗的反动

10、统治下坚持战斗。C、文章竟写了两天,让人们感到作者当时心情的沉重。D、照应文中两次提到的“七日夜或八日晨” ,表明作者不能“忘却” ,有很强的纪念 意义。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断代史B、 难老泉吴伯箫现代散文C、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峻青当代小说D、 狂人日记周树人现代白话小说 二、(52 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问题。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 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 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

11、,还留下什么 “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去”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唯一的好办法, “剑侠” 盼不到,最自在的唯此而已。(1)我不是高僧,(2)没有涅槃的自由,(3)却还有生之留恋, (4)我于是就逃走。11、挑出下列解说中有错误的一项(1 分)( )A、 “偈”读 ji;“偈子” ,佛家寺院里的楹联。B、坐化:盘膝端坐而死。C、西方:俗称“西天” 。佛家所谓“西方极乐世界” 。D、涅槃:指佛教中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12、 “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找”的“因此”的理解是(1 分)( )A、因此为(指柔石)的被捕 B、因为我不愿辩解C、因为“我”那印书的合同 D、因为我逃走了13、 “明明白白”

12、与“不明不白”相对照,是为了(1 分)( )A、显示“我”的堂堂正正、清白无辜。B、揭露“官厅”的专横腐败、昏愦黑暗。C、揭示“我”不愿去辩解的理由。D、表明自己与反动统治势力尖锐对立及其不可调合的态度。14、引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一例的作用是(2 分)( )A、赞赏高僧对于专制势力的反抗。B、嘲弄高僧消极应付专制势力的反抗。C、否定奴隶幻想脱离苦海的自在办法。D、提供自己面对敌人搜捕,作出怎样决断的反面参照。15、 “我于是就逃走”意味着(2 分)( )A、 “我”对统治势力追捕的畏惧。B、 “我”对苟且生存下去的依恋。C、曲折表现“我”的韧性战斗的精神。D、直接揭示“我”在白色恐怖中对

13、于生死的选择。16、这段文字的中心是(2 分)( )A、说明“他”被捕后, “我”受牵连的情景。B、评论说岳全传讲述的高僧“坐化”故事的是非。C、用委婉的借喻,表明自己深沉的愤慨和坚韧不屈的精神。D、批判奴隶或空盼“剑侠”或“自在”而死的脱离苦海的幻想。17、划线处是复句,指出划分正确的一组(2 分)( )A、(1) | (2) | (3) | (4) B、(1) | (2) | (3) | (4)并列 转折 因果 因果 转折 并列C、(1)| (2) | (3) | (4) D、(1) | (2) | (3) | (4)因果 转折 因果 因果 转折 因果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呼和浩

14、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是建筑在大青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 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 上,沐着阳光。这是多么平静的一个原野!但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 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18、对画线部分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屏风”用得形象,贴切地表现出阴山的“屏障”作用。B、 “青铜”用得准确,与秋天的阴山颜色一致。C、 “青铜”与作者翦伯赞先生历史学家的身份及此行考古的目的暗合。D、这处文字使用了比喻,本体是“阴山” ,喻体是“青铜的屏风” 。19、对“风浪最大”一语的正确理解是(2 分)(

15、 )A、汉族与匈奴多次发生激战。 B、寒流南侵,风势恶猛,飞沙走石。C、剧烈的民族纷争。 D、游牧民族异军突起,盛极一时。20、这段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是(2 分)( )A、放眼壮丽山河,追怀历代风云变幻。 B、抚今追昔,说不尽的感慨浩叹。C、歌颂塞上风光,谴责游牧民族南侵。 D、赞美之情掩不住遗憾之意。阅读下面文段,回答 21-26 题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是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 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 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21、从寓意看, “将我埋得不能呼吸”的是(2 分)( )A、三十年来,被害的革命青年的鲜血。 B、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