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6049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2-高一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高杭高 2010201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周命题人:周 伟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卷答题时间本卷答题时间 10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 分。分。2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一、语言基础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熨(y)帖 隽(jun)永 昵(n)称 窸窸窣窣(s)B.粗糙(co) 虔(qin)诚 毋(w)宁 瞥(pi)了一眼C.饕餮(ti) 悄(qio)然 攫(ju)住 令人惬(qi)意D.不屑(xi) 束(s)缚 跌宕(dng) 舔舐(sh)冷

2、雨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乖张 影璧 拮据 雕梁画栋B.窈陷 踌躇 寒暄 拂反盈天C.氤氲 岑寂 袅娜 料料峭峭D.窒息 端祥 胡诌 厥功甚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B.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C.现在 14 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D.细节有两个作用:一是“颇有微词” ,从小处看到大的意义,也

3、就是能看到事物的苗头;一是“搜间传神” ,搜求一般人不注意处,即找到好的细节,把它写出来,起到传神写照的作用。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在本专题的学习中,我们尝试运用了涵泳品味、比较鉴别等,这些方法在今后的文学鉴赏中都需要有意识地运用。B.他们不靠日历时间来记录岁月的消逝,而是靠收获庄稼,靠民间节日,人的纪念日来说明季节的到来。C.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产生了独特的表情达意的效果非常好。D.肖洛霍夫通过叙述索科洛夫的故事传达了他的态度,这种深沉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引起了在国内外读者中的强烈共鸣。5、补

4、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三小题) 。 (3 分)苟以天下之大, , 矣。 (六国论 )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房宫赋 )元嘉草草,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 。 (荷塘月色 )6、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写句子,语言清晰简洁。 (3 分)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 2010 年的最后一天。12 月 31 日凌晨 3 时,59 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从 20 岁起就坐轮椅的史铁生,一生是用生命在写作,这样的作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值得人们敬重,太值得人们怀念。请你为作家写一副挽联,表达哀思。要求:上下联基本工整,或嵌进作

5、家的名讳,或嵌进作家的作品名,上下联均不超过 12 个字。上联 下联 二、古诗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 710 题。 (14 分)(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

6、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节选自 宋苏洵六国论(二)

7、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节选自 清李桢六国论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思厥先祖父 先:先前,从前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判定,决定C. 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D. 其溺于攻伐 溺:沉迷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B. 不赂者以赂者丧 至丹以荆卿为计 C. 赂秦而力亏

8、而又得天助焉D. 齐人勿附于秦 习于虞诈9、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2)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10、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他认为“赂秦”的三国是: 、 、 。 (1 分) “赂秦”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回答,不超过 15 字) 。 (1 分)李桢在六国论中说“未可专以罪秦也” ,其理由是什么?(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不超过 20 字) 。 (2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112 题。 (6 分)定风波暮春漫兴宋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 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

9、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 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注释】钟:酒器。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 。小帘栊:小窗帘。元:原来,本来。11、本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12、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 抒发欣喜之情;一种指春去,大抵抒发伤春之感。你认为本词取“春归”何义,还是词人另辟蹊径。请简要说明。(3分)三、现代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9 题。(一)森林之火的利与弊1970 年以前,对森林之火的态度,美国官方政策一直是灭火,但是生态学家们认为,这样做会使倒下的枯树积聚在

10、林地上,造成更多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研究证明,过度地抑制森林野火,这种不科学的森林防火措施,常常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反而酿成了多次无法控制的森林大火,破坏了自然循环和生态平衡。森林火灾分为两种:一种叫树冠火,俗称森林大火。它通常是一棵大树的树底先被火苗点燃,一直烧到树尖,并且殃及邻树一齐猛烈燃烧而形成。这种大火可以摧毁被烧林中的一切。如遇大风干燥天气,火借风势,破坏性就更大了。另一种叫地面火,俗称森林小火或野火。这种火一般是由落地的树枝、树叶和其他干枯植物,因刮风、雷击或暴晒等自然原因引起。这些星星之火烧得快,灭得也快,如控制得当一般不会对树木产生损害。因此,对于森林之火不

11、能一概而论。专家们指出:地面火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一般每隔 225 年,森林一定会自燃一次。这种燃烧不仅可以控制幼树生长的数量,还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使森林中的各种树木不会因为生长空间过于拥挤而难以成材。另外,不同的植物或树种对火有不同的需要。例如,某些松树的松果成熟后掉落在地上,它们只有在火中才能砰然打开,让里面的种子跳出来。如果没有火,那些种子就只好躺在里边睡觉。还有许多埋在地底的草种,只有经过地面火的洗礼,在春天丝丝细雨的滋润下,小草才会怯怯地发芽生长起来。而这些新生的植物又成了下一次野火的新燃料和一些动物的鲜嫩食物。再者,阔叶树的种子极易发芽,而且生长点常常暴露在外,如果长时间没有森

12、林小火,阔叶树的生长就会越来越占优势,从而挤压针叶树,破坏了针叶树和阔叶树之间的树种平衡。同时,森林内的腐木和下层易燃灌丛堆积过多,也会为病虫害的繁殖和森林大火埋下隐患。一旦失火,常常是将整个林地变为一片焦土,寸草不生,且原有林地生态长期内难以恢复。相反,森林小火可以促使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地发展。经过一场地面火之后,树木和杂草吸收了火灾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很快就能恢复生长,使森林回归平衡,并且能够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阻止非当地土生植物和树木病害的蔓延。森林小火给森林中的动植物带来了一片生机。野火之后,老弱树倒下了,阳光重新照亮了森林,特别是森林中低层也享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在地面火烧过的地方,

13、森林里的熊、鹿和其他动物又有机会吃到鲜嫩的植物了。还有许多鸟,专门喜欢在火烧后的地上找熟东西吃。而且,野火过后形成的林地隔离带还能阻止更严重的火灾蔓延。因此,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严禁滥砍滥伐森林的今天,我们更应正确地对待森林之火。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小火来抑制森林大火,让小火在有限的空间和面积内活动,最终达到自然界的一种协调平衡状态。“洛斯阿拉莫斯火灾”原本是一场有节制的燃烧计划,当初森林管理人员只希望通过燃烧消除 360 公顷的灌木和其他易燃物,但由于这里森林过于稠密,最后导致火势无法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森林生态学教授华莱士科温

14、顿说:“洛斯阿拉莫斯是一个注定要遭到劫难的城市。如果没有这种有计划的烧除,它可能早就被烧得像个烟蒂了。 ”目前,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摸索,林业专家提出了一些安全有效的燃烧措施。这要求在精确指定的湿度、温度和风力等条件下进行。最好选择春季或秋季,朝着下坡和逆风向方向进行。一般由人手持火把伸向地面,边走边点燃地上的树叶和其他易燃物,目的是使火保持在地面,并消耗更多的燃料。当然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燃料太湿不会燃烧;太干,火势就可能扩大并且失控。所以专家指出,在放火区和非放火区间还必须预先开出足够宽阔的防火带,以防火势的扩大。还有专家提出,用机械式的方法来清除林中低矮的树丛,这种办法当然最为安全,但花费太

15、大,操作性较小。当然,对于森林野火或“有节制的燃烧”必须严加控制,并在科学前提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有效。节选自百科知识13、本文说“地面火是一种巨大的自然力”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回答。 (4 分)14、第六段中引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火灾” ,想要说明什么?(2 分)15、通看全文,再结合你自身的经验,谈谈科学的森林防火措施应该是什么?(3 分)(二)流浪的河流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8 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