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35981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统考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修订版)(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大学语文考试大纲考试大纲大学语文大学语文 (A A)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考试目标考试目标通过大学语文 (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二)正确掌握规范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范字。2. 文从字

2、顺,符合汉语语法规范。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三)文言文阅读能力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2)作品的作者、出处。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六)作文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

3、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内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格式规范。应考者应把学习和练习的重点放在提高撰写记叙性、议论性及应用性文章的能力上。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概述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概述(一)诗歌起源与原始歌谣1.诗歌起源2.原始歌谣(二) 诗经与“楚辞”1.诗经(1) 诗经的基本知识(2) 诗经的主要内容(3) 诗经的艺术特色2.“楚辞”(1) “楚辞”的产生(2) “楚辞”的特征(三)两汉诗1.汉代乐府民歌(1)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2)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文人五言诗(1)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4、概况(2) 古诗十九首的成就(四)魏晋南北朝诗1.建安诗歌(1)建安风骨(2)建安诗歌的代表性作家作品2.魏晋诗歌(1)阮籍与正始诗歌(2)西晋诗歌(3)陶渊明与东晋诗歌3.南北朝诗歌(1)文人诗歌(2)乐府诗歌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选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选(一) 诗经黍离1.“黍离之悲”的含义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3.背诵全诗(二)屈原湘夫人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九歌的基本知识3.曲折的故事情节4.情景交融的手法5.精细的心理刻画(三) 汉乐府陌上桑1.情节梗概2.罗敷形象3.侧面描写手法4.语言特色(四)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离别相思的主题与社会意义2.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5、(五)曹操短歌行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思想内容3.抒情色彩4.艺术特色(六)陶渊明饮酒其五1.陶渊明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诗人的人生态度3.融情、景、理于一体4.语言特色5.背诵全诗第二章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概述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概述(一)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的起源发展与分类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的起源发展2.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的分类(二)先秦文1.先秦历史散文与其代表作2.先秦诸子散文与其代表作(三)两汉文1.两汉政论2.两汉史传(四)魏晋南北朝文1.魏晋散文2.南北朝散文3.南北朝骈文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选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选(一) 左传郑

6、伯克段于鄢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2.思想内容3.叙事特点4.人物形象的描写(二) 论语先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孔子与儒家思想2.“为国以礼”的政治思想3.人物刻画和语言特点4.语录体的特点(三)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地利人和章)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2.思想内容3.多种修辞方法(四) 庄子秋水 (节选)1.庄子与道家思想2.“万物等一”的精神境界3.寓言故事(五) 史记项羽本纪 (节选)1.司马迁与史记2.项羽的性格特点3.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4.典故释义: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 四面楚歌第三章 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一、唐宋诗概述(一)诗歌的基本知识1.诗歌的分类 2.古体诗 3.近体

7、诗 (二)唐诗1.唐诗的发展2.唐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三)宋诗1.宋诗的发展2.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二、唐宋诗选二、唐宋诗选(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1.思想意蕴2.精妙的构思3.情、景、理的交融4.精美的语言5.名言警句(二)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1.孟浩然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写景抒情的特点3.语言风格(三)李白将进酒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愁”的内涵3.豪放的自我形象4.背诵全诗(四)杜甫登高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通体对仗的特色3.抒情特色4.背诵全诗(五)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岑参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景物描写3.语言特点(六)白居易长恨歌1.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

8、双重主题说3.艺术特色4.名言警句(七)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1.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比喻与象征手法3.背诵全诗(八)黄庭坚登快阁1.黄庭坚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字句特色3.典故应用4.名言警句(九)陆游关山月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时代特色3.结构特点第四章 唐宋词一、唐宋词概述一、唐宋词概述(一)词的基本知识1.词的产生2.词的基本特征3.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二)唐五代词1.民间词与早期文人词2.温庭筠与花间词3.李煜与南唐词(三)两宋词1.宋词的发展2.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二、唐宋词选二、唐宋词选(一)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1.李煜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思想情绪3.

9、倒叙手法4.比喻手法5.语言特色6.背诵全词(二)柳永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1.柳永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思想内容3.铺叙与情景交融手法4.语言特色5.背诵全词(三)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1.晏殊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拟人手法3.意象丰富4.借景抒情(四)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1.苏轼生平及其文学创作2.词人的自我形象与旷达的人生态度3.语言特色4.背诵全词(五)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1.秦观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健康的爱情观3.巧妙的构思4.叙事、写景与议论的结合5.背诵全词(六)李清照永遇乐元宵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思想内容3.铺叙与对比手法4.语言特色(七)辛弃疾

10、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创作2.象征、暗喻手法3.典故运用4.风格特色5.名言警句第五章 唐宋文一、唐宋文概述一、唐宋文概述(一)唐宋古文及唐宋八大家1.唐宋古文2.唐宋八大家(二)唐文1.唐文的发展2.唐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三)宋文1.宋文的发展2.宋文的代表作家与作品二、唐宋文选二、唐宋文选(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韩愈生平及其文学创作2.“后叙”的含义3.叙事与议论并重4.为许远辩诬的论证方法5.南霁云形象的刻画手法(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柳宗元生平及其文学创作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3.结构线索4.语言特色(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阳修生平及其文学创

11、作2.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3.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4.叙事与说理结合5.名言警句(四)苏轼前赤壁赋1.“乐-悲-喜”的情感线索2.“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3.景、情、理的有机结合4.语言特色5.背诵第一、四自然段第六章 古代戏曲一、古代戏曲概述一、古代戏曲概述(一)古代戏曲的发展与体制特征1.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2.古代戏曲的体制特征(二)元代杂剧1.元杂剧的产生和分期2.元杂剧主要作家作品(三)明清传奇1.明清传奇的演变发展2.明代传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3.清代传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古代戏曲选二、古代戏曲选(一)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王实甫与西厢记2.反封建的主题3.崔莺莺的形象4.情景交融的手法

12、5.背诵正宫端正好 二煞两支曲(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节选)1.汤显祖与牡丹亭2.以情反理3.杜丽娘形象4.抒情诗色彩5.背诵醉扶归 皂罗袍两支曲(三)孔尚任桃花扇却奁1.孔尚任与桃花扇2.李香君的形象3.对比衬托手法4.背诵川拨掉 前腔两支曲第七章 古代小说一、古代小说概述一、古代小说概述(一)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征1.古代小说的产生与发展2.古代小说的体制特征(二)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2.志人小说(三)唐代传奇1.唐传奇的发展概况2.唐传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3.唐传奇的成就(四)宋元话本1.话本的由来及基本知识2.宋元话本的代表作(五)明清小说1.章回小说的由来及体式特征2.明代章回小

13、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3.清代章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明清的拟话本小说5.明清的文言短篇小说二、古代小说选二、古代小说选(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居山阴)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3.优美的环境气氛描写(二)陈玄祐离魂记1.故事梗概2.思想意义3.艺术特色(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思想意义3.艺术特色(四)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 (节选)1.曹雪芹与红楼梦2.贾政、宝玉父子的根本冲突与社会意义3.借助戏曲手法处理矛盾冲突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概述一、现当代诗歌概述(一)现当代诗歌的发展与主要特征(二)现代诗歌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三)当代诗

14、歌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诗歌选二、现当代诗歌选(一)郭沫若天狗1.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天狗”和“五四”时代精神3.艺术特色(二)徐志摩再别康桥1.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康桥”的象征意义3.抒情结构(三)闻一多死水1.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爱国情怀3.三美理论的体现(四)戴望舒雨巷1.戴望舒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雨巷” “丁香” “姑娘”三个意象的理解3.象征主义与古典抒情方式的结合(五)舒婷致橡树1.舒婷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思想内涵3.象征手法(六)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海子生平及其诗歌创作2.思想意蕴3.抒情性与语言特色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一、现当代散文概述一、现当代

15、散文概述(一)现当代散文的发展与主要特征(二)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三)当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散文选二、现当代散文选(一)朱自清松堂游记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创作2.景物描写3.语言特点(二)茅盾风景谈1.茅盾生平及其散文创作2.连缀结构3.议论手法(三)梁实秋中年1.梁实秋生平及其散文创作2.恬淡而积极的人生态度3.诙谐幽默的语言(四)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创作2.“灯光”的象征意义3.“长宜子孙”的含义4.结构线索(五)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王小波生平及其散文创作2.思想意义3.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

16、)现当代戏剧的发展与主要特征(二)现代戏剧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三)当代戏剧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戏剧选二、现当代戏剧选(一)曹禺雷雨 (节选)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创作2.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3.周朴园、蘩漪、周萍、侍萍的形象4.语言艺术(二)老舍茶馆 (节选)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创作2.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3.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的形象4.语言艺术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一、现当代小说概述一、现当代小说概述(一)现当代小说的发展与主要特征(二)现代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三)当代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小说选二、现当代小说选(一)鲁迅狂人日记1.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创作2.“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3.写实和象征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